预防卒中 不等中风来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卒中日”。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有关要求,推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有效开展,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了今年的宣传主题“卒中识别早,救治效果好”。
随着秋冬季天气的逐渐变冷,发生脑卒中的病人也多了起来。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目前中国第一大致残性疾病,每年新发超330万病人,每年因卒中死亡154万人,幸存的人中也大多数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的“五高”特点,可以称之为健康“杀手”。所以,学习中风急救知识,避免中风的发生,就是利己、利家、利社会的有意义之事。
一、如何快速识别中风?
大多数脑中风发生之前会有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先兆情况,发生于完全性中风前的数小时、数天、数周甚至数月。当以下其中一个或几个症状突然出现,很可能发生了中风,请马上就诊:
1.口角歪斜,一侧面部麻木,口角流涎。
2.一侧肢体突然无力或麻木。
3.言语不清,无法正常说话,或听不懂别人的讲话。
4.一过性眼前发黑,视物模糊;突发眩晕,站立不稳。
5.突发对近事遗忘,出现难以忍受的持续性头痛,或伴有恶心、呕吐等。
二、中风发生后该怎么办?
1.镇静。让患者平卧或侧卧位(不要急于搬动),松开衣领,取出患者口中的假牙、食物等,尽快拨打120或至最近的卒中中心就诊。
2.切忌乱用药。中风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在诊断未明时,不要用药,因为不同类型的中风用药是不一样的。脑梗死可以使用活血化瘀药物,脑出血则不能使用。
三、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中风呢?
1.健康饮食与作息。饮食宜清淡、种类多样化,每日食盐不超过5g,少油,控制胆固醇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吃夜宵等不良饮食习惯。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熬夜。
2.控制“三高”。应尽量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戒烟。吸烟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人应主动拒绝吸烟,并避免二手烟的危害。
4.控制体重。控制体重有利于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减少中风风险。
5.科学运动。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3~4次有氧运动,每次坚持半小时以上,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中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
6.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房颤、风湿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外周动脉疾病等,患有以上疾病的人群中风风险发病率高,应定期体检,接受专科医生的规范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干预治疗,降低中风的风险。
7.情绪稳定,心情顺畅。当情绪过度兴奋时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血管损伤,增加中风的发生率。所以日常尽量保持好的情绪,使心情舒畅。
对于中风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中风导致的伤残和死亡。
在此,专家提醒,中风抢救的“黄金期”非常短暂,学习中风知识,快速识别中风先兆,掌握中风急救和预防措施,既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
(吴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