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全文复制
非凡十载谋发展 乡村振兴谱新篇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牧野区王村镇牛村高质量发展侧记
牛子福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牛子福带领村干部义务劳动
Array
Array
Array
Array
Array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志松 通讯员刘超男/文牛子杰/图
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日新月异。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牧野区王村镇牛村群众沐浴党恩、耕耘幸福的十年,往日的老村落嬗变成今天的城郊“新地标”。省劳模、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市人大代表、牛村党总支书记牛子福团结带领全体村民,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根本遵循,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主要抓手,以建设生态宜居村庄为重要载体,以促进村强民富为根本目的,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提质提效,实现共富共享。如今的牛村,如一幅乡村美、产业兴、群众乐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牛村先后获得全国商业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南省基层党建示范社区、河南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走进牛村,一幅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呈现在眼前。回望牛村这十年来的发展与嬗变,既是我国乡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缩影,更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生动体现。而今,牛村正以乡村振兴“新”面貌向着下一个十年迈进。强堡垒,打造振兴“主引擎”
十年来,牛村村“两委”在党总支书记牛子福的带领下,班子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分管工作各负其责,中心工作协同作战。目前,牛村包括村“两委”干部、厂长经理和居民组长的中层管理干部有21人。十年间,吸纳1名致富能手、1名党员能人、1名年轻人才充实村“两委”班子,1名退役军人、1名年轻人才加入村组干部队伍,培养13名优秀人才入党。此外,按时按质长效开展“三会一课”,确定每月25日为党员学习日,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党校专家教授讲党课等,以提高党员与居民代表的政治意识和思想素质。常态化学习之余,坚持每年组织党员、居民代表到北京、山西、信阳等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再教育。2019年9月,牛村因地制宜完善“红色积分”制管理办法,把党员“红色积分”同党员平时表现相结合,将党员的学习、工作、政治思想、参加党建活动情况等,通过积分来明确,用“小积分”撬动乡村振兴大战略。自“红色积分”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全村共生成“红分”28617分。坚持党员联户制度,每名党员固定联系3户~7户群众,让党员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目前,参与联户党员77人,联系户数388户。贯彻落实无职党员、居民代表设岗定责制度,落实无职党员、居民代表在党群服务中心接待群众、打扫卫生、服务村民值班制度,组建党员义工服务队、突击队,让党员在疫情防控、减灾应急等关键时刻站出来、打头阵、当先锋。十年来,牛村将“组织所做”和“群众所需”无缝对接,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村子的每个角落,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
十年来,牛村逐步推进阵地建设,着力打造“四街三馆一中心”。2016年,牛村投资60万元,严格按照“五有五中心”要求,新建870平方米的集党务、村务、事务、服务于一体的村级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党群服务中心。2019年,投资3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亮化4条主题鲜明的大街,即党建宣传示范街、国防教育示范街、平安创建示范街、孝道文化示范街。2019年,投资280余万元建设1500平方米的牛子祥摄影艺术馆,全景式再现半个多世纪以来新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2021年,投资80万元建设党建村史馆,回顾和展现牛村的发展历程,记载牛村人奋斗的足迹,见证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牛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年,投资180万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有力平台。目前,牛村“三馆”已获批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建学习教育基地及中小学生精神文明教育基地。“四街三馆一中心”不仅是村民学习活动场所、政策法规宣传平台,更是涵养文明乡风和厚植爱国土壤的重要阵地。自建成并对外开放以来,“四街三馆一中心”先后接待中央部委和省、市、区领导及市内外观摩团、党员干部、周边群众、中小学生1.9万余人次。抓产业,夯实振兴“压舱石”
十年来,牛村村“两委”会根据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区位优势,在原有牛村市场、建材市场、游泳池、物流园等集体产业的基础上,锚定城乡服务业,持续发展第三产业。2012年投资1500万元,新建占地2万平方米的牛村文化商业街。2013年,将经营不佳的北环汽车配件市场改造为旧货市场并对外承包,同年,修建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惠丰超市,并于2014年开始营业。由商业街二楼和惠丰超市二楼组成的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大西洋家具城,成为我市西部最大的家具城。2016年拆除建材市场以北的16家“小、散、乱、差”企业,盘活整合土地资源近60亩。2017年投资4000多万元,兴建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牛家庄文旅小镇,村集体“十大支柱产业”至此全部完成。目前,村集体拥有各类经营性房屋达21.75万平方米,村集体固定资产4亿余元,大小租赁企业60余家,个体商户600余户,形成了集体、个体、租赁并存的混合型、多样化城郊经济发展新格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牛村集体经济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把资产量化到每一位村民名下,使村民变股民,仅此一项,村民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3500元。2020年,又对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革,把集体经济股份量化到每一位村民。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进一步增强了集体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实力。在集体经济合作社主导作用下,牛村重点抓好集体股份制的经营管理工作,实现了集体经济的腾飞。近三年来,村集体年均收入达15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约2.8万元,实现了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共同富裕人人享有的美好愿景,成为我市城郊型乡村振兴的典范和样板。
2021年,牛村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目前,该项目正在推进中;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牛村市场,逐渐呈现基础设施老化、摊位档次不高等问题,结合当下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逐步推进牛村市场向功能更全、服务更优、环境更好的大型商超升级改造;牛村南临卫河,借助文旅东风,2023年初整合红色、历史旅游资源,联合专业团队,对牛村卫河段景观大道进行规划建设,以期展现卫河古老的漕运文化。推动发展要素与现有产业结合、资源禀赋与现代市场衔接,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结合牛子祥摄影艺术馆,牛村积极构建“快到达、慢休闲、微度假”的文旅发展综合体。今后,牛村村“两委”班子将带领全村群众继续充分发挥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区位优势,在现有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十大支柱产业”基础上,不断拓展三产的内涵、外延和发展领域。优生态,绘就振兴“新愿景”
牛村结合乡村振兴和“五星”支部创建,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村内背街小巷道路硬化进度,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和污水处理,全面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十年来,投资300余万元实施道路硬化提升和拓宽提质工程,道路硬化总里程5公里;实施道路亮化工程,安装景观路灯150余盏,为村民夜间出行和治安安全提供了保障;推进“旱厕革命”,完成户厕改造500余户、公厕改造19座,让家家户户都用上卫生厕所,改变了以往厕所脏、如厕难的问题;新建垃圾中转站1座,将村里的卫生保洁发包给物业公司,由6名保洁人员负责村内卫生,做到街道天天扫、垃圾日日清,并在每周五下午开展城市清洁日活动;根治污水排放,通过铺设雨污管网根治污水乱排现象,累计铺设管道4000米,建设检查井275个、化粪池20座;持续整治易涝点,新建2座泵站,彻底解决周边近万名群众逢雨出行难的问题;新建大小牌坊9座,并在村内及周边栽种绿植、观赏树木。如今的牛村,大街铺成了柏油路面,小巷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安装了路灯,接通了天然气,连接了城市自来水管网和污水管网。
为进一步给村庄增“颜值”、提“品质”,2018年,牛村投资60万元在村中心修建占地300平方米的鹿龟苑水系景观,2021年投资120万元,在村西大街修建占地750平方米的西大街水系景观,2023年又投资30余万元,在村西头文化站广场前新建占地200平方米的水池水系景观。草木花卉、装饰石雕、观赏喷泉点缀其间,一步一景,建成“村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美丽家园。
经过前期科学系统的意见征集、评估论证、统筹部署,目前,牛村已基本实现户户“三通”。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三通一规范”工作现场会议精神,改变村内弱电线路纵横交错、杂乱无章的局面,消除跨路架空线路安全隐患,在2022年完成牛村西大街弱电线路“入地”工作的基础上,2023年,牛村着力在东西大街和北大街两条主街道开展弱电线路“入地”工作,施工总长度约2500米。测量距离、开挖路面、铺设管道......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牛村弱电“入地”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促稳定,织密振兴“保障网”
十年来,牛村坚持防范在先、源头治理,着力消除不稳定因素,牢牢筑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确保全村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全面开展“三零”平安创建。
优化网格设置,把责任落实到位。将居住区域划分为5个网格,将商业地段划分为6个网格,村“两委”干部担任网格长,5名居民组长和6个单位负责人任网格员,网格长和网格员负责网格内所有平安法治创建工作,做到具体责任到网格、具体责任到人。创新矛盾化解调解机制,把矛盾解决到位。成立矛盾调解小组,培养法律明白人9人,还主动邀请村里的退休老干部和德高望重的人员参与调解,增强调解效果,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信访维稳工作格局。十年来,矛盾调解小组摸排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近90起,调解成功率100%,无民转刑案件,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严抓防控体系建设,把平安打造到位。牛村地处城郊,人员流动较大,不仅成立了民兵连,还不间断地组织巡逻队在辖区内巡逻,对易发生问题的场所路段加大巡逻力度。此外,完善治安防范配套设施,村内及周边现有138个摄像头,大街小巷、重点地区、复杂路段全部安装摄像头,辖区内实现监控全覆盖。在村内主街道、公共场所设置平安法治创建宣传栏,张贴宣传标识、标语约30余处。坚持做好日常教育宣传工作,结合消防安全、普法宣传等内容,对接消防部门、公检法等单位,开展防火、防诈骗、普法宣传等各类讲座,平均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讲座。十年来,辖区内无重大治安和刑事案件发生,无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活动出现,无“黄、赌、毒”丑恶现象出现。
谋幸福,树牢振兴“风向标”
牛村既没有贫困户也没有暴发户,坚持共同富裕惠民生。为了对弱势群体、困难群众进行照顾帮扶,安排残疾人和困难群众到村集体企业就业。定期对弱势群体、退伍军人、困难群众开展关爱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村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每年重阳节组织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聚餐或者外出旅游,日常开展丰富多样的敬老活动,营造爱老文化氛围。2018年设立帮扶救助专项基金解决群众“小急难”,截至2022年年底,由党员、老干部、居民代表和工作人员捐献的基金达40556元,帮扶困难群众共计36人。连续10年对考上大学的84名优秀学子给予奖励,考上大专每人奖励500元,考上本科每人奖励1000元。8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每人发200元祝寿金,参军入伍每人奖励1000元,丧葬费每人5000元等各种福利补助,2022年用于村民的各项福利和生活补助共计595万元。
村集体经济发展后,村“两委”高度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贯穿于乡风文明建设活动全过程、融入乡村振兴各个方面,精准把握群众需求、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广泛凝聚价值共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风新气象。
先后建设了老年活动中心3处、体育活动广场4处、农家书屋、馨香书坊等活动场所,所有文化阵地常年坚持免费开放,推动文化惠民民生工程惠及广大群众。针对村情实际,村上逐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健全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工作机制,组建志愿服务队、乡贤协会,开展禁燃禁放、文明祭扫等主题宣传活动,大操大办、高价彩礼、封建迷信、打牌赌博等陈规陋习得到了有效遏制。充分利用村内文化阵地,组织开展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发挥牛村书画摄影学会、牛村广场舞队、戏曲演唱队以及国家级书法家李湘河、省广场舞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徐静、新乡市著名摄影家牛子祥等“村宝”的特长,引领牛村文化活动的多元开展。利用建党节、重阳节、元宵节、妇女节等节庆日,突出主题,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举办文艺汇演及党群运动会等,进一步弘扬向上向善的新风尚。在村“两委”的统筹策划下,充分发挥村内摄影爱好者的特长,拍摄牛村宣传片《旗帜在这里飘扬》,为对外宣传工作提供了有效载体。坚持定期开展优秀党员、“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并举行表彰大会,营造学有榜样、干有标杆的良好氛围,树立“家家争先进、户户当典型”的文明新风尚。如今,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在牛村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谱写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