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三优化”保障4天交易21.4亿元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近日,延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项目交易迎来“大爆发”——4天完成项目交易15个,交易额达21.4亿元,有力保障了一批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结合招标单位和监督部门提前分析研判项目集中评审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评标席位制与远程异地评标相结合的方式,将传统同个项目专家集中评标模式,转变为同个项目专家多点分散评标,实现同标不同屋、同屋不同标,将5个项目30名评标专家分散到新乡市、博爱县、卫辉市、原阳县等多地,在仅有3个评标室的情况下,同时进行5个项目的评标,有力保障项目按时交易和项目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优化场地安排,统筹资源配置。发挥全流程电子化优势,项目交易各环节分工协作、高效运转,在场地时间安排、人力资源调配上统筹兼顾,全力以赴为项目落地抢时间、提效能。在场所安排上,3个开标室、3个评标室全面启用;同时结合“不见面”开标时间短、效率高的特点,进行分散评标;在人员调配上,实行AB岗统筹调剂、科学安排,确保高峰期交易不断档,工作人员履职“不走样”。

  优化服务能力,规范交易标准。加强对重点项目标前摸排工作,并按项目类型积极向项目主体提供政策咨询、程序引导、业务指导等跟踪服务;根据不同类型的交易项目,合理安排开标室、评标室,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建立服务承诺制、容缺承诺受理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远程评标应急处突机制、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等52项服务制度,为开评标工作提供充足保障,并以规范化和精细化服务确保高峰期服务质量不缩水。及时优化提升网络信息系统服务功能,对平台软硬件设施设备及时升级,对系统插件及时更新。在全市首先推行“云签章”,提升评标效率。

  优化平台功能,强化场内监督。及时对基础硬件设备、监管平台、监控点位、存储设备和网络线路开展巡检,确保平台服务系统运行流畅、安全和高效。配备智能送餐机器人,减少评标区域内不受外界干扰。播放廉政教育警示片,警示教育常提醒。及时梳理和完善“一标一档”音频、视频档案,为各项交易提供精准的“幕后护航”。举办“公共资源交易开放日”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监督场内交易人,增加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下一步,延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全面提升交易全周期服务质效,以简化流程、公开透明、提高效率为目标,制度建设为引领,持续密切关注项目交易动态,持续落实“全流程”“不见面”等服务举措,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交易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以高质量的服务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段龙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