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地坚守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姜合顺荣立大功时佩戴功勋章留影
姜新生(北京市)
父亲姜合顺阔别家乡近四十载,自1981年离休归隐田园后,就雷打不动地为姜鸿起烈士圆坟、祭奠。
自从姜鸿起牺牲以来,父亲就如此默默地坚守着这一切。这种坚守,成了他最大的快乐,也激发了乡里乡亲对姜鸿起的爱戴之情。
周口市扶沟县韭园镇太康营村几乎每年都会遭遇大雨或暴雨,姜鸿起墓会不同程度地被冲刷,墓土流失。雨过天晴,父亲的第一件事就是拉起车子,从远处取土将姜鸿起墓复圆,几十年如一日。人们费解地提醒:“清明节再圆坟不行吗......”不等其说完,父亲就坚定地回答:“不行!姜鸿起是烈士!他的墓必须随时维修保护!”
为更好地传播和颂扬英雄的事迹,1997年,父亲千方百计寻找到了50来年未曾谋面的姜鸿起的弟弟姜鸿瑶。在父亲的支持和推动下,扶沟县委宣传部、韭园镇政府、太康营村村委会、姜鸿瑶等为姜鸿起立了碑,碑身上刻有铭文、镶嵌了姜鸿起的像,在当年的清明节举行了隆重而庄严的仪式,父亲在家里大摆酒席宴请来宾。好心人相劝:“人家的丧事绝对不能安排在自己家里办,会带来晦气!”父亲置若罔闻,可见他与姜鸿起烈士的感情非同一般。
《解放军报》2022年4月24日载文《书中短短十六字催生一座纪念馆》:“2014年11月,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启动建设时的一幕,至今令当地人感动:烈士的老部下、时年88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姜合顺闻讯后,决定和家人一起,到施工现场为烈士纪念馆搬一块砖。”
“我干点啥,我运砖吧......”2014年11月28日,姜鸿起烈士纪念馆施工现场,姜合顺边说边推车,一点儿也不糊涂。
姜鸿起1920年出生于太康营村,父亲早逝,家庭贫寒。“七七事变”后,他踊跃参加地下党组织的抗日救亡运动,18岁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彭雪枫将军推荐赴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彭雪枫将军麾下转战豫皖苏,一边行军打仗,一边编辑出版《拂晓报》《拂晓文化》等报刊。后来,在豫皖苏三地委任秘书、扶(沟)太(康)西(华)城关区任区委书记、政治委员,带领扶太西军民与国民党顽匪进行斗争。1948年6月5日,率部与敌在扶沟城西南小何庄激战,为掩护战友突围,壮烈牺牲,年仅28岁。
20世纪20年代的太康营村仅有百十户人家,是一个几百口人的小村庄。姜鸿起家庭贫穷,靠与母亲讨饭维持生计,但是,聪明好学的他12岁就在本村开办“贫民小学”,教村里的孩子读书认字。当时父亲姜合顺才6岁,因此得以免费“读书”,直到被寄养到姥爷家后,师生才被迫分开。从此,父亲与读书上学无缘。在那个懵懂的年纪,姜鸿起的形象占据了父亲幼小的心灵世界,可谓比肩父母,相差无几。喜欢上学的父亲对姜鸿起不止是思念,更融合着无尽的感激与敬仰,每每回家探亲,必登门拜访。
1946年年初,父亲遭遇“抓壮丁”事件,积攒的血汗钱全部被没收,还险些丢了性命,父亲坚定了投奔姜鸿起的决心。此时的姜鸿起刚刚被任命为中共扶太西城关区区委书记、政治委员,深入到扶沟县城区国民党的心脏里开展敌后工作,迫切需要知根知底可靠的优秀青年,父亲主动请求参军入伍,令姜鸿起喜出望外。在他的引领培养下,父亲很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并于1946年8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1946年7月到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作战,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在战斗中的不断发展壮大,积累了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开创了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随着战事的发展,父亲作为优秀士兵离开了朝夕相处一年有余的姜鸿起,离开了扶沟县,调入河南军区参加逐鹿中原的解放战争。1950年8月,父亲接到中南军区命令,从河南军区部队抽调到21兵团,参与执行上级关于改造该团的工作。经过父亲与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部队政治质量起了根本变化”。1950年11月17日,为加强广西剿匪力量,第21兵团由湖南调往广西。父亲从“广西剿匪”血雨腥风中走来,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并荣立大功。荆江分洪,父亲用鲜血铸就海榆中线;新中国国防公路,父亲仍然是战斗中的一员。他把工地当成战场,把工具当成武器,夜以继日地战斗,再立新功。就是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父亲仍然忘不了与战友分享姜鸿起烈士的故事。
从父亲回忆与姜鸿起的故事来看,姜鸿起并没有给予父亲什么特殊的待遇,两人亦没有生死之交的特别境遇,更多的是姜鸿起的亲和力、领导力,以及他的德才兼备使父亲心悦诚服,念念不忘。
也许是父亲人生的改写受益于姜鸿起,是姜鸿起的出现,改变了父亲的命运。世界上有一种感情,超越了亲情、友情,那就是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细心教导之情,老师教会学生如何立足,如何做人做事。老师是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学生感恩终身。
在父亲的影响下,自2014年起,我与周口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贾红杰、姜鸿起的侄儿姜一平等历经10年,为姜鸿起复建了故居,新建了纪念馆、陵园、国防教育园、百将敬书姜鸿起碑林、鸿起路,以及3尊青铜、汉白玉雕像,邀请百位将校军官和社会知名人士为姜鸿起作诗、题词碑廊等。纪念馆展厅现陈列有姜鸿起生平事迹图书、照片、遗物等近300件。
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开馆以来,先后入选中国关工委“全国少先队重点课题”(全国40个之一)和“河南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名单,并被授予“周口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周口市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周口市中小学专项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民兵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扶沟县新四军研究基地”等称号。
“古有伯乐识马行千里,今朝我将伴你度百年。”从父亲数十年的坚守,到如今儿孙接力守护烈士英魂,姜鸿起如泉下有知,当瞑目!
(作者现任中国版权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名誉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