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进行视域融合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张婧羽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多维度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一直在探索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这不仅涉及哲学理论,也涉及文化创意和社会伦理等多个方面。因此,探讨如何实现两者的视域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然性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哲学体系,强调实践性和革命性。二者的结合,不仅能丰富中国传统文化,还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更加符合中国国情,能更好地指导中国实践。

  (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根源和文化传承,虽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但其基本的价值观念、思想精髓和人文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发展。

  (三)中国近代以来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自近代以来,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到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世界发展潮流相适应的发展道路,成为了中国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体系之一,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近代以来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历史和现实状况进行深刻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和理论支持,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化和繁荣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之处

  (一)中国传统哲学朴素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的契合点

  中国传统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在一些方面有契合点。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物质的,这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同时,朴素唯物主义也注重观察和实践,强调通过感性认识和实践探索真理,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基础和实践观念的特点。在实践过程中,人们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事物,而这些事物也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认识和思考,形成对现实的更加深刻的理解。此外,朴素唯物主义也强调物质的发展和变化,认为物质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着,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所强调的。

  (二)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的共通之处

  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认识论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认为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并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不断进行。中国传统哲学强调“知行合一”,认为实践出真知。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提出了唯物辩证法认识论,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另外,两种哲学认识论都认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主体和客体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主体不能脱离客体而存在。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强调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作用、可以转化的关系。

  (三)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理念的内在一致性

  中国传统哲学朴素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都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同时,都承认物质世界的变化和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世界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国传统哲学朴素唯物主义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自然和人类社会是统一的整体,人类社会的发展受制于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规律。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则提出了“物质决定意识”的思想,认为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客观反映。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还强调人类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认识。因此,二者在认识论上的共同点是强调物质的本质和发展的不可避免性,同时也强调实践在认识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启示

  (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在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时,既需要肯定其差异性,也要认识到其互补性和相通性。首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马克思主义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产物,其思想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核心理念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发展。而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千年沉淀,强调人文道德。因此,二者在思想根源、理论体系和价值取向上存在较大差异。然而,在一些方面二者也具有相通性和互补性。例如,马克思主义强调的人类解放和社会公平,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仁爱”“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等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在当代中国,已有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实践,如“中庸之道”与科学发展观的结合、孔子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等。因此,只有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促进二者有机融合,才能实现中华文明的创新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赋予中国特色的产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相融合。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宏大,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相融合,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为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第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针对中国国情、借鉴世界先进理论和经验,从中国实际出发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了更加科学、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内涵。第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丰富的哲学、艺术等各方面内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通,将更具有中国气派和人文关怀,更符合中国人民的文化心理。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艺术形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启示中,我们需要正确选择中国传统文化。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具有时代精神和生命力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许多经典著作和文化符号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和生命力。如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自然”观念等都是具有当代价值的,可以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其次,我们需要选择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在指导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符合时代特征。

  (四)结合中国现实处理两者的发展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启示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在处理两者的发展关系时,我们要以中国现实为出发点探索和实践两者的融合。首先,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变革的背景下,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武器,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相契合,可以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其次,在文化交流和创新方面,我们要实现有机融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形态,以及具有时代感及国际影响力的作品。最后,在道德建设方面,我们要注重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成果,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识,形成现代化的道德规范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在实现融合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借鉴国际文化交流的经验,同时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希望未来中国的文化建设能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为重要支撑,不断创造出具有时代感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成果,为世界贡献更多的中华文化智慧。

  (作者系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