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葛庄”村名的来历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获嘉县同盟山正西5千米处有个桑葛庄,它原来可不叫桑葛庄,而是叫桑家双陵村。为啥后来改名叫桑葛庄呢?这里还有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呢。

  相传,李占彪二次反清起义失败后,他看到形势不利,暂时把人马化整为零。他本人想逃往远处躲避,但又想到人眼不易看到自己的鼻子,越是在近处或许会更安全些。于是,他就化装为道士,隐居在武王庙里,待机而动。

  后来由于捻军起义,李占彪看到时机成熟,又返回故乡南务村,并以登觉寺为基地,树起反清大旗,和原武县口里村李同羽共同招兵买马,和捻军联合起来,进行大规模的反清暴动。

  1857年12月14日,李占彪和清军浴血奋战于小冀、大阳堤等地,由于山东、河北捻军援助,很快消灭了清军主力部队。李占彪后来转战南北,打土豪,杀贪官污吏,吓得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闻风丧胆。于是这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到处造谣惑众,污蔑李占彪起义军见房就烧,见人就杀,不论男女老少,一个不留。

  这天,李占彪起义军转战到同盟山,周围的老百姓误信了谣言,都拖儿带女,背井离乡,逃难去了。

  为稳定人心,捉拿贪官污吏,消除谣言,李占彪只身一人,化装成平民百姓,离开同盟山去侦探敌情。在路上,他见到三一群、五一伙的逃难人,其中有个中年妇女,后背背着个四五岁的男孩儿,手里拉着个两三岁的男孩儿,嘴里还不住地嘟噜着那个小男孩儿,说他跑得太慢,硬拖拽他边哭边逃难。

  李占彪看此,便指责那妇女说:“你这位大嫂处事咋这么不公平呢?人家都是背小拉大,你为啥背大拉小呢?”那妇女闻此,边抽泣边说道:“大哥,你有所不知,这李占彪造反,见房就烧,见人就杀,鸡犬不留。俺是逃难之人,这大男孩儿是我哥嫂的亲生子,这小男孩儿才是我的。我能舍下我的亲生子,却不能丢掉俺哥嫂留下的这一根独苗呀......”李占彪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并不住地啧啧称赞道:“大嫂,你真是世上少有的好心人呀!你家住哪里呀?”那妇女见李占彪说话和蔼可亲,便答道:“我家住桑家双陵村。”李占彪微笑着说:“我就是李占彪,别逃跑了,回家去吧!请相信我的话,我造反是打恶霸、土豪劣绅,杀贪官污吏,为穷苦人打天下,好人一个也不杀。明天我的人马到恁村时,你把街门油成黑色,插上桑条,作为暗号,证明是穷苦善良人家,决不烧杀。恶霸、土豪劣绅,我们却一个人也不留......”

  那妇女心肠太好舍己为众,天黑到家,不去油漆自家的街门,却先去告诉众穷苦百姓,说明李占彪造反的意义。她对全村善良人家都一一告说完后,这才回去油漆自己的街门。只有那些贪官污吏、恶霸豪绅、欺压穷苦百姓的人,她没有告给他们说。其他善良人家,也来不及买黑漆,便用黑锅灰,连夜把自己的街门都刷成黑色,插上了桑条。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占彪的起义军就从武王庙开到桑家双陵村,见每一家的街门都是黑色,并且都插有桑条,就一座房也没有烧,一个人也没有杀,家家都平安无事。唯见有几家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街门是黄色,也没插桑条,就把他们全家杀得鸡犬不留,房屋烧了个精光,并且把粮食、牲口等财产分给了穷苦人。

  从此,全村人都过上了好时光,再没有人忍饥挨饿了。

  之后,人们为了纪念李占彪和那位好心肠的中年妇女通知插桑的事,便把桑家双陵村,改名为桑庄。

  再后来,为了与照镜乡的桑庄区别开来,便把桑庄、葛庄俩小村合在一起,称为桑葛庄了,并一直沿袭至今。⑦

  (王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