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升级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周丹丹邱冬梅周煜浩

  在国家政策导向下,我国创新创业理念不断深化、创新创业生态日趋完善、创新创业规模持续扩大、创新创业发展整体向好。为推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提出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依托创新机制“撬动”市场和社会力量。“双创”升级背景下,传统以资金资源追赶“风口”的偶然性创业短板逐渐凸显,需要以创新要素驱动发展战略,为充分就业与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双创”升级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因此,各高校仍需积极探索,以优质创新创业教育持续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树立融合教育理念,着眼综合素养培育创新创业是一项牵涉广泛的复杂性活动,需要创新创业者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敏捷的市场思维,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抗风险能力、抗压能力等。基于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应树立融合教育理念,探索跨学科交叉融合的多元化文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为高校艺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其一,高校应持续推进“专创融合”,即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专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帮助学生建构专业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高校及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引导学生在夯实专业理论基础、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行业领域,进而转化为能够驱动行业领域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具科学性、有效性及精准性。其二,高校应落实“思创融合”,即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思政教育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此,高校应基于“大思政”格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主动挖掘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元素,坚持将“以德为先,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渗透于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并从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导向出发,聚焦目标主线、知识构建、平台孵化、创客型师资建设,建立从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拓展文化育人等机制,注重创新驱动,持续推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协同育人体系建设,从而推进分类培养和特色化培养模式改革,为高校艺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在此基础上,高校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活动,引导学生在认清自我、立足实践的基础上,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将社会责任与个人理想同步融入创新创业实践中。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夯实“双创”教育基础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领者与实施者,其综合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教学效率与质量。“双创”升级作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建设并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其一,高校应加强对内外部师资的高效培养,以职前培训形式增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的创新意识与创新创业教育思维,便于新进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岗位;以职后培训形式提升新进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并通过不断加强校企合作,邀请相关行业领域的优秀企业家担任培训讲师,帮助校内教师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掌握行业前沿技术、打磨创新创业教育技能。与此同时,高校可探索更为灵活的师资队伍优化方式,鼓励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等时间前往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在亲身实践中找差距、找方法,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积累教育经验。其二,高校应完善师资配套机制,既要制定契合教学需求与教育实际的考核细则,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也要出台激励措施,激发教师教育改革积极性;更要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提供更多制度与资源支撑,使广大教师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投身教育实践,以满足广大学生多样化需求。

  立足“双创”实践活动,助力学生“双创”梦想实现

  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切忌仅停留于书本里和课堂上,而应真正走上赛场、走向市场,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双创”梦想。基于此,高校及创新创业教师应积极组织“双创”案例研讨、创新大赛、模拟创业等活动,设计兼具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双创”品牌项目,鼓励学生主动关注并参与学校及各院系组织的各类“双创”活动,使学生在趣味性活动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升才干。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作为面向专业广、自主性强的“双创”活动,理应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在“双创”升级背景下,创新创业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善于观察,了解学生优势和特点,引导学生以专业为依托、以兴趣为驱动,积极投入科学研究、创造发明及创业模拟等活动中,鼓励学生将“大创”项目作为追逐“双创”梦想的第一步,使“大创”项目成为人人皆可参与、人人收获成长的教育品牌,比如美术与设计学院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和成果,积极建设“大创”项目培育中心(如项目:艺咖·学吧——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在校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上,高校及创新创业教师需将目光聚焦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创新创业类权威赛事上,带领学生在顶尖赛道上奋斗拼搏,充分展示新时代学子的蓬勃朝气和责任担当。

  完善“双创”跟踪服务,推动教育成果转化

  “双创”升级背景下,高校完成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是终点,而是帮助学生实现“双创”梦想的起点。因此,高校应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思想,围绕学以致用、服务区域发展、文化科技融合等实践目标,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服务和支持。其一,高校应组建专门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积极整合、配置各项资源,为学生提供全面保障。在学生创新创业全过程,高校既要做好技术指导、科研资助等工作,也要为学生提供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及法律援助等服务,尽量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提升效率。其二,高校应利用好校友资源,定期举办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校友活动,为在校学生与校友之间搭建沟通桥梁,从而为学生创新创业争取资金赞助和实践指导。其三,高校应积极与风险投资公司、创新创意产业园、科技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市场引领和决策指导。对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高校应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做好跟踪分析工作,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创新创业活动情况,及时了解行业状态和市场动向。与此同时,高校应将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导师、优秀企业家、有经验的校友共同组成专业指导团队,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使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进一步转化为技术成果和市场成果。

  (作者单位系玉林师范学院。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美术学专业课程思政有效设计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JGZ150],玉林师范学院2023年“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双创”背景下地方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协同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艺咖·学吧——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项目编号:202310606056X]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