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之笔答好高质量发展之问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上接第一版)

加快贯通“政产学研用”链条让创新成果“落地生金”

  “‘揭榜挂帅’,即‘科技悬赏制’,通俗点讲就是,谁有本事谁干,谁能完成任务谁揭榜,旨在推动政府、驻新高校与企业形成协同创新体系,联合攻克我市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李亮向记者介绍说。

  2020年,我市依托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启动实施“揭榜挂帅”项目。3年来,我市积极推进企业与知名高校院所、行业领军企业开展科技合作,成功引进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单位人才智力资源,促成“揭榜挂帅”项目13项,项目金额合计4.52亿元。

  新飞制冷器具是“揭榜挂帅”的受益者,该公司总经理吕剑表示,他们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的“基于逆布雷顿制冷技术的深冷冰箱技术开发”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突破,成功研发出了全球首台-86°C民用空气制冷低温冰箱样机,无负荷最低制冷温度可达-102°C,填补了国内该项技术空白。

  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支持高校院所、国有企业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促进科技成果在新转化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新八条”),引导高校院所、国有企业持续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实现由“分粮”向“分田”转变。得益于此,“新八条”出台一年来,驻新高校院所转化科技成果270余项,金额达到16578万元,其中新乡医学院王天云科研团队的成果转化金额达到上亿元,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90多亿元。积极培育技术经纪人和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目前新增技术经纪人209名,2022年新增市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6家,总数突破20家。

加快创新型人才引育

让创新引擎“活力迸发”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省委书记楼阳生在我市调研期间,很是牵挂人才问题。

  凭借一个国产化品种的薄皮沙瓤大西红柿赢得国人挑剔味蕾的水木孟电负责人王晓庆是我市返乡创业、反哺家乡的杰出代表。“楼书记这么重视人才,特别是河南籍人才,我非常感动。作为一名清华背景的科技农业公司创始人,我将发挥自身的人脉优势,把更多的先进技术和清华资源带回家乡,带动家乡的发展。”王晓庆说。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驻新高校资源、人才、平台优势,以创新的举措、开放的胸怀、长远的眼光,全方位引育经济发展亟需的“高精尖缺”人才。

  努力为留新人才打造“第二故乡”,我市既有“硬政策”,又有“软环境”。我市先后出台《新乡市“1+13”一揽子人才引进政策措施汇编》《新乡市“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为全市人才工作谋划了顶层设计和长远布局。规划建设高品质人才社区,筹建新乡青年人才驿站,从人才认定、子女入学(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走在了全省前列。

  对于我市紧缺急需、又不能全职来新的“顶尖”“拔尖”等高层次人才,我市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健全完善更为灵活的创新型人才引进机制,做到上引下用、政引企用、外引内用,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据统计,仅今年以来,我市就引进各类人才3.1779万人,其中,顶尖人才5人、领军人才10人、青年人才116人、博士239人、硕士1216人、本科1.6298万人、紧缺急需人才1.3895万人,为推动全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既要引才聚才,更要育才用才。高校院所是技术和人才的集聚地,只有通过校地合作提升人才集聚能级,才能打开高质量发展的通道。市政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人员挂职交流即是重要合作内容之一。红旗区与河南胜华电缆、河南工学院共建电缆产业学院,与芯睿电子、新乡学院共建芯片产业学院,增强重点领域成果转化、研发生产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平原示范区与河南科技学院筹建现代研究型农学院,在发挥作物育种等学科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中原农谷教育功能,培养储备一批留得住、干得好的高层次人才。

  “备受鼓舞、信心更足、干劲更大。”李亮表示,向“新”而行,常创常“新”,“新新”向荣,下一步,我市将坚定不移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以更加精彩的新乡创新故事为全省大局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