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中贡献新乡慈善力量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撰文:郭书武 摄影:徐 杨

  慈善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它不但在第三次分配中发挥主渠道作用,而且募集来的善款更是应用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按照上级安排,市慈善总会将重点做好乡村振兴河南专场的募集工作。为此,市慈善总会做了大量准备工作,6月11日,不仅邀请专家讲解慈善的历史和作用,同时还举行了乡村振兴河南专场启动仪式。

  市慈善总会执行会长赵秀志、市人大常委会一级巡视员路文忠、市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刘林成、市民政局原局长胡建森、市慈善总会副会长胡一明等出席仪式,并共同按下启动球,预示着2023年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活动在我市正式启动。

  今年,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将投入3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河南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活动。市慈善总会谋划了“大爱无疆、慈善新乡”公益项目,将聚焦“幸福家园”工程、扶弱济困、慈善助学、关爱“一老一小”、“五社联动”等多个领域,推出一系列慈善公益活动,汇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爱心喷涌

  6月15日上午,封丘县黄陵镇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慈善网络募捐启动仪式在陶北村举行,相关领导和企业家一起到现场参与活动。

  活动现场,陶北村党支部书记贾共举进行了募捐动员。黄陵镇镇长张璐璐代表镇党委、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黄陵镇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她说,召开这次大会,就是要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为黄陵镇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陶北村乡贤贾共杰、河南省喜得利起重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纪军作了发言。仪式后,各位嘉宾带头扫码捐款,所有参加人员一一签名,以实际行动号召、动员全体同志行动起来,用爱心点燃希望,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与此同时,辉县市南寨镇蒿地掌村举行了同样的活动。该村提前谋划,积极推进,加大宣传,广泛动员,3天活动期间,全村参与人数达到3000人次,筹集善款超过30万元。

  为了乡村振兴河南专场的活动顺利进行,市慈善总会周密部署,换来了累累硕果:全市共有44个省级、市级试点村(社)参加活动,43个筹款均达5万元以上。其中,筹款10万元至20万元的有12个,20万元至30万元的有3个,30万元以上的有4个。

  一些企业的表现让人点赞。据统计,共有40余家爱心企业分别以对公转账及组队筹款方式积极参与专场活动,其中,20万元企业参与捐赠的有9家,分别是:河南亚都实业有限公司转账900万元;河南迈迪科实业有限公司转账100万元;新乡市瑞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组队筹款97万元;贵州天使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转账84.8万元;辉县市龙田煤业有限公司转账70万元;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队筹款50万元;新乡平原同力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转账30万元;新乡市红旗区鑫荣建材批零部转账30万元;新乡辉簧弹簧有限公司组队筹款21.79万元。

  为了扩大活动的知名度,市慈善总会还举行了“大爱无疆、慈善新乡”公益演出活动,助力募捐活动进行。

  6月15日晚,公益演出活动在市政广场举行,进一步在我市营造全民慈善、人人慈善、快乐慈善的良好氛围。

  公益演出在歌伴舞《爱从春天来》中拉开帷幕,演员们用优美的舞姿展现了温暖、美好的意境。随后,《慈善之歌》《梨园经典代代传》《盘夫索夫》《太行之灵》《感恩的心》《我要做慈善》等节目次第上演,朗诵、豫剧、舞蹈、合唱、相声、器乐等各种丰富多彩的节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此次公益演出以“大爱无疆、慈善新乡”为主题,演出节目结合慈善理念进行编排、创作,弘扬慈善文化,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慈善活动,营造“人人参与慈善,个个奉献爱心”的良好氛围,为乡村振兴奉献爱心。

成功举办

  6月15日至17日,我市开展的为期3天的2023年乡村振兴河南专场网络公益募捐活动已圆满收官,累计筹款2532.72万元。其中,公众筹款1113.85万元,企业配捐1352.7万元,腾讯配捐66.1万元,参与人次16.64万人。我市募集善款数额在全省排名第四,实现了预期目标。

  为此,省慈善联合会向市委、市政府发来了贺信。贺信说:新乡市取得的成绩,充分体现了新乡市委、市政府对慈善事业的高度重视,展现了新乡人民向上向善的大爱之心,为我省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活动作出了突出贡献。向新乡市委、市政府及新乡市慈善总会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市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

  1月29日,市慈善总会召开会长办公会,制定了主题和目标:今年全市网络募捐工作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大爱无疆、慈善新乡”为主题,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要争创亿元市,多出千万元县。

  2月1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市慈善总会上报的《2022年新乡市慈善工作总结》和《2023年新乡市慈善工作要点》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再次表明市委、市政府对我市慈善工作和慈善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推进我市慈善事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为今后继续做好慈善工作指明了方向。副市长刘军伟更是多次参加市慈善总会的活动并对我市慈善工作作出专门指示。

  5月12日,市慈善总会会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并印发新乡市慈善总会关于《2023年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活动方案》,方案从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实施步骤、具体要求列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5月30日,市慈善总会召开44个试点村“幸福家园”乡村振兴河南专场培训会和动员会,现场发起“一起捐”,并且完成了参与专场的村社组队。另一方面,市慈善总会领导深入各县(市、区)进行专业培训,指导掌握活动规则、设计慈善项目、梳理慈善资源,提供活动倡议书、邀请函、活动方案等规范文本,并及时提供在线指导。

  市慈善总会将网上筹款平台前移。一是参与乡村振兴河南专场的“幸福家园”试点村社全部注册认领公益宝平台,并要求试点村社向在外工作的乡贤、经济成功人士发放倡议书。二是市慈善总会各位会长亲自带队到分包各县(市、区)一线指导协调,一县一策,针对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还专门给重点县(市、区)委书记或县(市、区)长电话沟通协调。

  市慈善总会在这里郑重地对所有关注、参与、支持公益项目的您,道一声真诚的感谢!感谢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感谢县(市、区)慈善协会的积极配合,感谢所有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慷慨解囊。市慈善总会也郑重承诺,将在腾讯平台和相关部门的监督下,严格按照《慈善法》的要求,善款善用,公开透明,不辜负每一位爱心人士的支持和信任。

  2023年乡村振兴河南专场活动虽已圆满落下帷幕,但线上项目仍可持续接受社会捐赠,爱心的传递和接力仍在继续!播洒爱心

  善款来自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市慈善总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去年,辉县市西平罗乡申请使用慈善资金,用于“幸福家园”类和扶弱济困。“幸福家园”类共预算资金150860元,扶弱济困类共预算资金20000元。“幸福家园”类共包含3个子项目,分别是西平罗乡莲花村墙画、西平罗乡莲花村墙体改造、西平罗乡中平村墙体立面提升。

  记者在莲花村看到,该村利用老物件重新装饰打造并巧妙摆放打造一条观光街,形成自己的村庄特色,通过“一幅小墙画撬动大产业”使全村有了新面貌。

  莲花村自2022年9月21日起,开始对主干道沿街墙体进行美化亮化,绘制农耕文化、3D墙画,共计绘画440.63平方米,工期为2个月,共支出资金65821.8元,完成后极大地改善了原来的“灰、土、旧”面貌,打造成网红打卡村,受益全村村民,助力于全乡旅游事业的发展。

  受益的不只是西平罗乡。

凤泉区南鲁堡村2021年7月21日受特大暴雨灾害影响,致使全村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村内平均水深1.7米,村内各项基础设施、部分房屋及护村堤损毁严重。

  南鲁堡围村堤修复使用金额为325754元,其中125754元为线上募集资金,线下募集资金为13万元,作为村内基础设施恢复使用。如今的南鲁堡村,村外已经建成了围堤,村内道路整洁、宽敞,完全看不出旧模样。

  新乡县大召营镇大召营村有“民国海瑞”郭仲隗纪念馆、老道清铁路大召营火车站、长安画派杰出代表人物王金岭故居、美术馆和葫芦市场一条街等丰厚的文化资源。

  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村容村貌,大召营村2022年面向社会公开募捐,高标准提升村内街道美化亮化,铺设沥青路面、路沿石、道路彩色标线、更换道路指示牌、对周围墙面进行粉刷,绘制52幅2500平方米传统文化主题墙体彩绘,乡村面貌得到改善,促进乡村康养旅游建设高质量推进,将善行善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原阳县北街小学校园地面年久失修,部分地面凹凸不平。学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通过了校园室外设施项目,对校园地面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其中部分项目申请使用慈善资金。

  如今,学校室外设施工程项目在网上完成了公开招投标,按照工程要求开始了施工,如期完成了80%左右的工程项目。学校的塑胶跑道项目已经完成,使得学校面貌得到整体提升,学生运动、学习等各项活动的实施得到有力保证,同时也得到家长及社会的认可和一致好评。

  在每一个重要的场合,在每一次培训会上,市慈善总会执行会长赵秀志都要反复说明慈善事业的重要性。他说,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第三次分配制度的主渠道。

  每年开展的乡村振兴河南专场和“99公益日”两大慈善公益活动,就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把社会资金通过慈善这个平台和渠道募集到一块,支持乡村振兴,救助弱势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缩小贫富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目前,慈善公益组织延伸到乡、村(社区),就是要落实慈善精神,解决好自己村(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向善、从善的意识,调动人人参与、人人公益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