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增:大山深处铸师魂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改荣见习记者姜楠

  30年前,刘海增就已站上“三尺讲台”,开启了他的教学之路,并先后荣获“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新乡市教学先进个人”等称号。

  与别人不同的是,从教以来,他并没有选择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工作,而是扎根乡村,立志为农村基础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2012年,他又主动选择到辉县市上八里镇鸭口小学任教,并担任校长一职。

  鸭口村地处太行山脚下,紧邻山西省,平均气温比市区低好几度,冬天特别寒冷,学生即使穿着厚厚的衣服,手也会被冻得又红又僵。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刘海增想尽一切办法,为全校安装暖气设施,开创了辉县市的先例。“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学生。”刘海增说。

  由于鸭口小学与城镇学校相比条件落后,为了突破这一局限,闯出一条属于鸭口小学特色的教学之路,经过刘海增与全体教师的讨论和多次调研,一套富有趣味性的乡土教材正式诞生了,其中设置了针对不同年级的特色课程,正符合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刘海增向记者介绍,他们以小白杨农场为依托,创办了丰富多样的实践课程。以葡萄的种植与管理为例,鸭口小学针对6个年级设置了不同的课程与项目。例如:一年级的课程有:摘葡萄、画葡萄、洗葡萄、尝葡萄等;二年级的课程有:给葡萄园拔草、给葡萄施肥、采摘葡萄等。三年级的课程有:了解葡萄的生长环境、认识葡萄的种类等......这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开拓了视野,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鸭口小学依山傍水,景色宜人,但是鲜有年轻人留在本地发展,留在村里的大都是目不识丁的老人和需要照顾家庭的妇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家庭作业辅导便成了很大的问题。经过再三考虑,刘海增不仅决定周末义务为学生辅导功课,而且为老人和留守妇女设立了一个快速成长班,内容包括识字、数学、趣味英语、计算机等多项课程和一些兴趣特长。除此之外,他还教大家使用微信,让家校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便捷。

  就这样,刘海增坚持了一年又一年,如今,村里的老人和留守妇女个个练就了一身“本领”,不仅可以正常辅导学生,有时还能用英语跟他交流几句。看到大家的变化,他更加坚定了心中的那分坚持,更坚信了心中的那束光。

  采访中,记者还得知,刘海增体恤困难家庭的不易,为学生设置了“爱心餐”。对于学生的饮食,他特别上心,一天一小检,三天一大检,定期检,抽查检,就是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与安全。他还要求食堂定期更换菜单,合理搭配荤素,保证学生的饮食营养均衡。无论物价怎么上涨,他始终坚持学生的生活费不变,将学生的生活成本降到最低,一日三餐平均仅需6元。为了保证食品的健康与安全,他还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对厨师长进行培训与考核,实现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无尘化、规范化。

  刘海增还多次联系社会爱心组织,为学生募捐新书包、新文具盒、新校服等,看到孩子们脸上露出天真烂漫的笑容,他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除了关爱学生,他还牵挂着村里的孤寡老人,不仅时常走访、看望那些空巢老人,还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资来补贴他们的生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中,刘海增已经在大山里坚守了12年。他说,只要乡亲们需要,他就愿意在这个洒满了他青春和汗水的学校继续坚守下去,直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