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旅产业振兴的“后寺现象”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获嘉县城关镇后寺村文旅节火爆“出圈”的调查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获嘉县城关镇后寺村位于新乡县与获嘉县交界处,紧邻新获快速路,全村共有274户1248人(常住人口960人),党员62名,村“两委”干部6人。过去的后寺村是全县有名的穷村、乱村、落后村,近年来,在镇党委的领导下,该村建立了“党建+大数据+全科网格+党群代表”管理机制,创新推行“联户微网格”,村内事务由村民评议、监督、决策,通过发动群众献计出力,村内先后引进企业6家,年集体收入达80万元,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治到发展的嬗变,先后获评省级生态村、市级文明村、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1000个村等荣誉称号,2023年2月被省委组织部评定为“五星”党支部。
今年“五一”期间,获嘉县以“千年古县·和美获嘉”为主题举办了首届文化旅游节,城关镇经过一周的精心筹划和准备,在后寺村举办了“行走中原农谷·豫见醉美乡村”文化旅游节活动,整体活动策划了同盟文化大集、乡村建设研学游、夜游醉美乡村、汉服文化秀、焰火里的乡村、网红秀后寺、舌尖上的获嘉、寻味同盟·趣玩获嘉、农产品嘉年华、智慧驾享车展、房地产展销、遇见爱情以及盆景展、淘宝日等近20项游玩体验项目,充分挖掘激发了一个常住居民不足1000人小村庄的文化底蕴和旅游潜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全村共接待游客30余万人,日均客流量达3.8万人,成了中原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二、主要做法
(一)扮靓乡村,让游客“有得看”。近年来,获嘉县在乡村建设上下了不少功夫,先后开展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国土绿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1+5”行动以及“五清五拆五整治”专项行动等工作。后寺村作为全县乡村建设的“主阵地”,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帮助下,秉承“建画里乡村,留梦里乡愁”理念,围绕“蔷薇网红村”定位,在村内栽植高杆月季2000余株,打造了环村景观路、最美入村路,一条“月季花廊”芳容绽放。同时,实施了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铺设了“彩虹”柏油村道,新建了村史馆、乡愁园,规划了停车场、停车位,垒砌了景观花墙,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实施了“三通一入地”,完成了整村绿化和道路亮化,打造了节点游园和生态水系景观,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富裕文明、承载乡愁的“和美乡村”雏形显现。
(二)精心策划,让游客“有得玩”。让游客“有得看”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游客有参与度和体验感才是乡村游的关键核心,为此,城关镇对乡村游的主题活动设置进行了精心策划和周密筹划,在各个细节上进行了反复推敲,针对老、中、少、幼等不同群体,分别设置了农耕具展、文化大集、复古影院、汉服秀、COSPLAY、研学游等主题项目,并不间断推出汉服日、淘宝日、烟花表演、联谊交友、网红打卡秀、夺宝奇兵乡村版、拯救迪士尼在逃公主等特色活动,做到了一日一主题、一题一爆点,无论是前来研学的大中小学生、拍照打卡的“90后”“00后”,还是观看演出的文艺爱好者和找寻乡愁的中老年游客等各类群体,都能在这里触碰到自己倾心的元素。
(三)宣传引流,让游客“走进来”。方案拟订后,城关镇秉承“流量为王”理念,结合整体活动以及各类主题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渗透式宣传引流。线上,按照前中后不同阶段,采取前期预告、现场实拍、效果展示等形式,通过云上获嘉、获嘉融媒等平台进行全过程、多维度宣传报道,并邀请当地和周边网红走进后寺村进行直播和拍摄短视频,推出了“女镇长穿越古今看醉美乡村”“拯救迪士尼在逃公主”“锦衣卫保驾盆景展”等爆火视频,累计点击播放3000多万人次;线下,推出了一元大锅菜、烙馍卷卤肉、韩国炒年糕、胖嫂小龙虾等网红美食和风车隧道、露营帐篷、网红路牌等打卡场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美食、游玩打卡。
(四)贴心服务,让游客“留下来”。为实现“流量”到“留量”的转变,城关镇在各项保障和服务上下足了功夫,为满足游客停车需求,统筹了周边所有资源,作为临时停车场;协调了10辆观光车,免费搭载65岁以上及身体不便游客观光游玩;推出了“一元餐”大锅饭,为游客提供便宜实惠的用餐服务;配备了10名导游,身着华服古装为游客提供免费导游讲解;全镇机关干部和志愿者全程参与活动的安全保障、车辆引导、秩序维护、导游咨询等各个环节,保障了活动的安全规范有序开展;发出了“进了这个门儿,就是自‘嘉’人儿”开门迎客的活动号召。后寺村群众积极响应,主动把自家大门打开,贴上温馨服务卡,免费为游客提供卫生间、温开水、手机充电等服务......一系列贴心、暖心服务,帮助后寺村留住了游客,也打响了口碑,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三、活动成效
(一)接待人次多。活动期间,60余批次社会组织、媒体记者、网红达人等团体到后寺村观光游玩、互动采风,2万名大中小学校师生到香菇基地、冷链物流园、后寺村等进行研学,20余万名周边县(市、区)游客到后寺村游乡村、赏美景、看大戏、品小吃,短短8天时间接待游客30余万名,日均客流量达3.8万人次。
(二)活动形式新。城关镇在后寺村举办的文化旅游节活动以“行走中原农谷·豫见醉美乡村”为主题,按照“主题鲜明、爆点纷呈”的原则,先后举办了同盟文化大集、万人乡村建设研学游、夜游醉美乡村、舌尖上的获嘉、寻味同盟·趣玩获嘉、焰火里的乡村、农产品嘉年华、智慧驾享车展、千名网红秀后寺、汉服文化秀、遇见爱情、淘宝日、世界顶级盆景展、房地产展销会等近20项活动。活动初期,广场舞、豫剧、河南坠子轮番展演,参演人员1200余人次,为8万余名观众奉上精品文化大餐;世界顶级盆景展吸引了郑州、洛阳、焦作等地10万余名游客纷纷游览打卡,在方寸之间窥见自然之美;汉服文化秀活动,千余名汉服爱好者身着古装,亮相后寺,展现传统文化魅力;“拯救迪士尼在逃公主”cosplay巡演活动,吸引了众多小朋友参与互动;活动期间先后举办了3场烟花表演,同一时间上万名群众齐聚后寺,带来了火树银花的焰火盛宴。
(三)社会反响好。此次活动围绕赏美景、尝美食、观演出、品文化主题,突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辖区知名企业连福记推出包子、麻花、水煎包等食品,上万游客排队品尝;后寺大锅菜每天供应800余碗,游客争相品尝,生意火爆;相亲角日登记报名达200多人,不仅为适龄青年搭建了交友联谊的平台,也为倡树婚俗新风提供了宣传的载体。活动期间农副产品及餐饮业销售额达200余万元,游客纷纷点赞、评价颇高,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网、河南新闻广播、《河南日报》等20余家媒体关注报道,网络媒体点击量突破3000万。
(四)群众受益大。此次文旅节活动的开展,除却口碑、赞誉等“面子”收获,给村民带来的还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这个“里子”,文旅节期间,村民在家门口卖起了饮料、摊上了烙馍、做起了小生意,后寺村本土企业铭恒食品推出免费吃烧烤、尝卤肉等活动,每天销售卤肉制品1000余斤;传统地锅油烙馍引来网红直播带货,每天销售300余张;村内仅有的凉皮店和饸饹铺生意火爆,全家人出动从早忙到晚;不仅是本村人,周边村庄的村民乃至全县的大小摊贩,也纷纷慕名而来。
(五)后续热情高。活动结束以后,后寺村群众和商户对乡村文化旅游充满信心,对下一次活动开展充满期待,纷纷进行谋划和盘算,为第二届文旅节开展厚积力量,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城关镇积极开展了文旅产业发展大家谈活动,先后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文艺达人、社会知名人士、镇村干部等开展文旅产业大讨论活动36期,制作大家谈宣传视频40余个,为第二届文旅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启示思考
(一)高位推进是前提。在全县高度重视和支持的基础上,城关镇认真拟定了活动方案,对应各项主题活动逐一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并专门成立文旅节活动指挥部,镇党委书记任指挥长,下设10个专项工作组。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深入一线督导落实,在节会策划、筹资、宣传、安全、接待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各村(居)全力以赴、主动对接、认真准备。
(二)精细筹备是基础。镇党委坚持早谋划、早行动,第一时间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和责任分工方案,先后多次召开活动推进会、现场办公会推动工作落实,并实时根据工作需要,调配人员,研讨问题,现场办公,在文旅节期间,共召开现场办公会议12次,解决停车、导游、观光车等问题100余个。
(三)宣传造势是关键。节前搞好宣传动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先后发放导游手册3万余份,制作宣传视频16条,组织微信宣传矩阵160个;活动期间邀请各大媒体进行了及时、全面、高质量的宣传报道,先后发表各类信息、视频100余条,吸引了大量游客到后寺村观光游玩;文旅节后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新乡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纷纷宣传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升了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抓好服务是保障。城关镇对后勤保障和安全保障高度重视,协调组织公安民警、执法大队80余人,全程指挥交通、维护秩序,确保了文旅节活动的安全有序,市场监管所、卫生院、消防等有关单位,加强食品安全的排查监管,焰火晚会的消防备勤和突发情况应急应对,保障了文旅节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乡村文旅2.0版努力方向
今年“五一”文旅节活动的开展,既是城关镇首次“尝鲜”文旅“大餐”,也是获嘉县全域旅游迈出的第一步。下一步,如何实现乡村文旅产业的提质升级,打造获嘉县乡村文旅2.0版,应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在文化融合和资源挖掘上下功夫。树立“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发展思路,深入挖掘千年古县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同盟文化资源禀赋优势,深挖文化内涵叫响炒热同盟山景区;挖掘李商隐、贺盛瑞、贺仲轼等历史名人文化,打造文化新名片,打造“千年古县”文旅品牌;依托同盟文化、君子文化、礼乐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创作一批实景互动演出,让游客留住念想;加大农耕文化开发力度,筹建农耕文化展览馆,开发趣味农耕体验活动;发掘地方志、村史、族谱、家谱等具有特色文化的史料,让游客在乡土情怀中找寻乡村的记忆和味道。
(二)在景观节点和公共设施上下功夫。以全省旅游示范村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小喷泉、小水车、小粮仓、小民宿、小帐篷、小卡通、小作坊,建设多个打卡点和网红点,让游客享受到一步一景、处处皆景的独特乡村韵味。建设一批精致卫生间、景观垃圾桶,实施“三通一入地”工程,完善游客咨询、标识标牌、休憩驿站、5G网络、手机充电站等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构建“快旅慢游”旅游立体交通网、“便捷乐享”旅游服务设施网、“智慧智能”旅游互联网,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硬环境”,打造优质旅游服务“软环境”,提高旅游服务智慧化水平。
(三)在开门迎客和全民参与上下功夫。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动员村级组织成立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引入专业策划,推行公司化运作,逐步实现产业化,吸引企业和村民参与,通过让大家都能吃上“文旅饭”,过好“富日子”,真正实现群众致富、集体增收、乡村振兴。邀请旅游公司对村民进行培训,实行微笑服务,开门迎客,让全体村民参与其中、共惠共利。
(四)在宣传推介和配套服务上下功夫。始终秉承“流量为王”理念,推出文旅创意宣传片,持续宣传热度,同步串联文庙、城隍庙、古玩城、食光巷里、同盟山等旅游景点,规划设计全域游路线攻略,形成精品线路和文旅热点,开发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商务会展、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跨界产业,进一步提升全域旅游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完善文旅产业配套设施,融合住宿、餐饮、演艺、休闲等更多业态,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设施和服务,形成互促共赢的市场循环,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获嘉县城关镇党委书记桑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