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天立高中创新发展导师制

让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任霞罗建涛高紫荷 文/图

  “崔老师,您辛苦了,虽然每天工作繁忙,依然对我们关怀备至,在迷茫时一直鼓励我前行。”“希望崔老师注意身体,印象中您感冒了几次,嗓子也哑了,还在努力工作,我会努力,不让老师这么操心了......”

  前不久,新乡天立高中的崔老师收到的两封信让他感动不已,作为老师他充分体会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成就感,而所有这一切源于新乡天立高中一种全新的育人制度——“全员导师制”。

立德树人人人有责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四世纪,牛津大学就推行了导师制,导师不仅指导学生的学业,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全员导师制”是指学校全体教师按照一定机制与每一个学生结对,通过建立良师益友型师生关系、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对学生发展进行全面指导,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现代学校治理制度。顾明远先生说过,教育学就是一门关系学,师生关系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推行导师制,就是要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师生关系,助推学生成人成才。

  “全员导师制”倡导“教师人人是导师”的理念,新乡天立高中全体教师原则上都必须担任学生导师,学校为每一个学生配备导师,暂时不适合做导师的教师,则由学校进行培养培训,达到要求后再承担导师职责。

  导师具有两项基本职责:一是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二是做好家校沟通。在承担上述两项基本职责的基础上,导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寻找教育契机,对学生适时开展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生涯指导等多方面引导。“全员导师制”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理念,要求兼顾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员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遵循的是“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的原则,强调的是“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实效性”的教育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清晰规划把握未来

  每学期一开始,新乡天立高中全体教职工都要填报“姓名+任教学科+职务+特长”,并将其公布给全校学生,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心仪的导师。“有点像‘中国好声音’的学生选导师,我们属于被选择的一方。每个孩子距离成功只差一个有爱心的成人,教师除了教书,还要承担孩子成长引路人的角色,即立德树人。”新乡天立高中校长罗建涛介绍。不仅是各学科老师,包括她在内的校领导也要争当导师。

  好制度更要抓落实。要想推行好这一制度,就必须全员、全程、全方位落实,做到“三全育人”。在学生选择导师前,老师会进行集中宣讲,让学生充分了解“全员导师制”的含义、原则、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支持。担任导师的教师需要每周完成六项“规定动作”:每天师生同桌就餐,每周看望一次住宿,每周一次纠错笔记批阅,每周一次成长档案记录,每周一次倾听与交流,每周一次家校沟通。作为导师,应以倾听为统领,通过积极关注、心理感受,在成为良师益友和做好家校沟通两项基本职责的基础上,找到切实可行的教育契机。

  导师制为师生提供了广阔平台,通过一次次面对面地真心交流,为孩子建立起专属的成长档案: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学生个性特点、学习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以及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等,帮助学生挖掘人生的闪光点、兴趣点和成长点。

  “全员导师制”的施行,是从“导学”到“导育”的转变尝试,老师细致认真地从心理上照顾每一位孩子,全面参与孩子的培养,从思想引领、人生规划、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学习辅导、兴趣培养等多方面给予关注、交流和引导。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科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探索的热情,也让孩子有了更加清晰的人生规划和方向指引。

暖心德育助力成长

  这种“全员导师制”有什么好处?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同时,也是学习的关键期。按照传统的办学思路,一个班主任要管40多个学生,分配给每个学生的精力有限。实行导师制后,每个导师将服务好约十位学生,做好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选课指导、生涯向导等工作,相当于给每个孩子私人订制了成长计划,学生受到的关注更多,身上的小问题也更容易被发现并及时改正。

  “导师既是我们的老师,又是我们的知心朋友,还是我们的家长,更是我们的向导。小到生活琐事,大到人生理想、生活烦恼、情感纠纷、学习疑问,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导师!”这一段真诚的话语道出了学生对导师最大的肯定,与导师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使学子倍感温暖。

  师生之间的温馨交流,不仅给予学生充分的学术熏陶,同时,也让教育回归本真,学生从思想根源上找准了方向,从而努力成为目标明确、自信昂扬、志存高远、勇于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

  独具特色的新乡天立高中“全员导师制”,旨在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享受到富有价值的快乐校园生活,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方向。“全员导师制”更是教育的一种新探索,是培养勇担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