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建设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探索

2025年04月30日

姜丽 欧元超 陈玲玲

  土木工程材料作为一门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致力于学生科学选材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时代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可以通过价值观引领塑造其工程伦理意识与家国情怀。本文从理论与实验教学案例的融入路径出发,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理论教学中的案例融入策略。紧紧围绕章节主题,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生态文明等方面,精选典型案例引发学生共鸣,实现价值观的隐性渗透。如绪论课中将材料的发展与人类文明、中华历史的发展相契合,从穴居巢处、万里长城、经典古建到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楼等众多超级工程,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励其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担当。在建筑钢材章节讲解其性能与应用时,引入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特种钢材研发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选材以及科研创新与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其对塑性、韧性等概念的理解,树立“质量即生命”的工程意识。在水泥章节以某水泥企业从地方小厂发展到全球领先的成功案例,从家国情怀、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使命担当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工匠精神。通过因水泥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事故和曝光的“假水泥”消费维权等典型案例,增强其质量安全和工程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行业新技术、新标准,培养其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水泥混凝土及砂浆章节,以超高强度泵送混凝土在上海中心大厦和广州新世界增城发展中心项目中应用、港珠澳大桥120年保障、固废在混凝土中资源化利用、混凝土破坏典型工程事故、3D打印技术等案例,启科技品德培育之路,育创新责任担当之心。

  实验教学中的思政路径创新。实验环节作为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天然载体。在水泥实验中,通过不同水灰比下的正反案例性能测试数据差异,直观展示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同步引入某居民建筑因水泥强度不达标而倒塌的情况,用血淋淋的教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底线意识。在混凝土实验中,以三峡大坝建设过程中对骨料和混凝土质量的严格要求为例,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在做配合比设计实验时,在因数据不理想分析原因并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不仅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更能使其深切领悟大国工匠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核。

  结合本地特色为思政教育注入地方元素。在新型建筑功能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章节引入本地硅基和生物基新材料产业,以高性能节能玻璃、生物基建筑塑料与复合材料为例,结合“双碳”目标、科技创新精神、团队协作与责任意识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与职业素养。在木材、墙体材料章节引入本地古建筑群落和装配式建筑产业,以徽派建筑特色、某装配式住宅小区建设、绿色建筑产业基地预制构件制作为例,从传统文化传承、绿色发展等作为切入点培养责任心强、勇于创新的专业人才,为地方乃至全国的发展和建设作出贡献。

  借助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通过价值观引导、塑造其工程意识与家国情怀。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以及各类学科竞赛等活动来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度,有效促进个人素质和知识与技能提升。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紧密结合行业发展新动态,不断更新案例库,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形式,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与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

  姜丽系蚌埠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讲师;欧元超系蚌埠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讲师;陈玲玲系蚌埠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讲师。本文系2023年度安徽省质量工程传统专业改造提升项目—土木工程专业改造提升项目(2023zygzts094);2023年度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驱动下“土木工程材料”应用 型 课 程 教 学 模 式 探 索(2023jyxm0837)。工程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与工程伦理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及路径研究,蚌埠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24jyxm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