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书武
图片说明:在日常工作中,高珂认真观察每一个信号,做好每一项记录,上好每一节培训课,用自己的微光守护万家灯火。
□摄影 王泽淼
2月24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高珂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26岁的她是我省代表中最年轻的,将在人民大会堂履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跨出校门5年多的高珂能够走到今天的位置,是她一路攀登不止的结果:攀登竞赛高峰,攀登技术高峰,攀登做人高峰,展示出一名新时代青年电力工人攀登不止、奋斗不息的人生追求。
她说:“我不知道人生的山峰有多高,但我会攀登不止。”
竞赛“双冠王”
2020年6月,河南省电力公司下发了举办变电运维技能选拔竞赛的通知。依照报名规则推测,将有150名选手参加此次竞赛,爱学习的高珂代表国网新乡供电公司参赛,此时的她只是一名上班不到三年的年轻职工。
不具备优势的她反倒放平心态,前期在家一心一意地复习备考。休息日,早6时至晚12时,她在备考应战;工作日,下班回家的车上也在背诵。最终在全省的初次选拔考试中,她拿下了第一名。
前30名学员将进行为期4个月的封闭集训,其间采用三轮动态淘汰制,每周小考计分,每月大考淘汰,成绩最优的5名选手参加全国决赛。
在理论学习中,高珂要记下近40本专业拗口、复杂难记的规程规范,不仅包括变电运维本专业的规程,还有与变电相关如检修试验、继电保护等专业需要掌握的,从设计、验收、运行、检修等变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所相关的技术规范。
在40天的集中备战时间里,高珂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她特意坐在第一排距老师最近的位置,遇到不懂的及时请教。
临近最终选拔比赛的20天里,高珂更是每天早上5时就开始在宿舍学习,每晚进行测试,连续100分钟做1200道题,正确率要达到90%。在那一段时间里,学习困了的她抬头常常看到培训中心教学楼上方凌晨1时的月亮,也清楚地记得有一天闹钟响了40分钟才叫醒了她。
高珂在理论学习上“攻城拔寨”,但在实际操作上遇到了“拦路虎”,根本原因是瘦弱的她体力不足,难以将10多公斤重的220千伏地线举挂到6米高的导线上。
如果举挂不上去,必然会被淘汰出局。面对身体上的“硬伤”,高珂委屈得大哭,哭完仍不甘心,下决心攀登上这座“高峰”。此后,她每天早上坚持做50个俯卧撑,中午练习举挂10次地线,更是强迫自己每天吃肉来增加体能。
第17天,高珂终于成功地举挂上了地线。那一刻,她放下绝缘操作杆,蹲在地上捂着脸哭了,多日的辛苦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也得以留在竞赛队伍里。最终经过三轮选拔,高珂以第一名的成绩和其他4名队友代表河南省电力公司参加全国的总决赛。
尽管此次选拔赛成绩喜人,但是高珂有着清醒的认识,自己所储备的知识距离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全科医生”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要做好“全科医生”,不仅要熟知本专业的基本知识,还要具备跨专业的能力。
攀登不止,奋斗不息。
2021年5月,中电联举办变电站值班员竞赛,河南电力公司直接选拔参赛选手,高珂再一次入选。这一次6个月的备战难度丝毫不亚于上次,但是全省选拔赛第一名的成绩也给了她足够的慰籍。
受疫情影响,全国决赛推迟到2022年9月在西安举行,河南省电力公司最终获得团体二等奖,是省公司历来比赛取得的最好成绩。高珂等4名选手获得了“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称号,而她的个人成绩排名创造了河南省电力公司运维专业比赛的历史。
在省内选拔赛获得“双冠王”的高珂,已经将目光盯在了今年的全国性比赛上,备考工作有序进行,她有信心获得“三冠王”,再一次站在全国电力行业竞技的赛场上。
工作 “技术迷”
高珂在竞赛上“双冠王”,可不是心血来潮得来的,缘于她对电力技术的痴迷和追求。
2017年10月,高珂到新乡变电站报到的当天,同事的严谨认真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她对电力行业有了重新认识。
当时,同事正在进行一项繁杂的倒母线操作。几个小时里,老师傅严谨核对仪表信号,来回穿梭于设备之间,对各种指令应对自如。这给她带来了震撼:自己作为电力专业的本科生,应该能更快地掌握这些知识。
为了快速提升运维技能水平,她坚持刻苦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一有空闲时间,她就待在资料室看图纸、技术说明书,钻研技术难题。只要有大型操作任务,她就立马赶到站里,追随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不放过每一次现场学习的机会。
2020年春节,一场疫情突然暴发。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高珂系统地学习了两本二次回路教材,拿着5厘米厚的《变电运行技术问答》,一字一句当成教材“啃”。她还观看了钉钉群内省技培中心、各种保护设备厂家的授课视频将近40场,有些内容一次听不懂,回放0.8倍速看了四五遍,反复听讲,多做笔记,直到彻底弄明白为止。
高珂在上班期间,不但翻遍了所有图纸和说明书,还找来电力保护、计量等专业书籍对着设备自学,简直就是一个变电站“小百科”。为了搞清楚油色谱分析工作中常见误差的原理,高珂追着检修试验班的师傅请教取样流程、带电检测部位等细节,两个月里跑了9个现场,终于弄清楚了原委。
高珂喜欢钻研,不但对专业领域内的事情刨根问底,对相关联的其他专业技术细节也要搞清楚。
她像海绵一样,痴迷地吸储着专业知识,为工作和比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日积跬步的坚持,让高珂迅速脱颖而出。在同批次学员还在翻来覆去记忆操作要领的时候,她已经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林立的设备之间,对各类型设备的操作流程如数家珍。
时光如刻刀,在岁月的年轮上刻下了高珂一步步成长的足迹。2020年12月,高珂成功竞聘为新乡运维站副站长,站在新的事业平台上。
做人“好师傅”
电力行业的一线,几乎是男人的世界。高珂能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缘于她的一次亲身经历。
2017年年底,一场大雪致使新乡变电站的一条直流母线接地,如果再有另一点接地,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在站内老师傅的努力下,最终保障了极端天气下的居民用电。
这让高珂既看到了师傅们的责任,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
2021年7月2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席卷了新乡辖区,导致新乡运维站所管辖的多座变电站遭受洪水围困,随时有站区进水、设备停运的危险。
当时高珂人在外地。当得知站里形势严峻后,她费尽种种周折,甚至自费搭乘大铲车返回了运维站,投身于抗洪抢险保供电工作中。
做人一地肝胆,做人何惧艰险,总有一股力量让她勇往直前。
在师傅的眼中,她是一名“好徒弟”,勤奋好学,以站为家;在徒弟眼中,她是一位“好师傅”,做事认真,诲人不倦。
2021年9月参加工作的宋振宇拜高珂为师。一次,两人共同在盟山变电站的巡视中,发现110kV的一条出线,与相邻出线相比,它的甲刀闸接头位置有轻微发热现象。经查阅资料,宋振宇发现温度处于临界位置,但仍在正常值范围内,对此并没有在意。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他发现高珂经常拿着测温仪对这个出线进行测温,并将测温结果记录下来,进一步做成了平面坐标图。
一天,高珂高兴地跑过来对宋振宇说:“我找到甲刀闸温度升高的原因了,原来是当天下雨致使甲刀闸接口处绝缘升高,进而导致温度升高。你看今天又下雨了,甲刀闸部位温度又升高了,但在晴天温度就正常。”
在交接班时,高珂向前来接班的同事强调了雨雪雾天气要加强对刀闸接点处的红外测温。宋振宇这时才明白,师傅高珂心系设备的安全运行,不放过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曾经有人问高珂:“你一个值班员,为什么总忙个不停?”高珂笑而不语,她将答案写在了自己的朋友圈——“您负责阖家团圆,我负责万家灯火!”
刚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时候,高珂既激动又忐忑。现在,就要去北京开会的她,想用自身经历让更多青年职工知道,成长的道路取决于自身的努力,越奋斗,越青春。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