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小吴村胡萝卜种植辐射效应初步形成

本报讯 近日,延津县潭龙街道小吴村胡萝卜种植户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耕春播,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胡萝卜种植大户范宝民正在种植基地忙碌,翻地、起垄、铺设滴管、播种都已经完成,他正组织工人进行地膜低拱覆盖、打封闭药(如图)。

据范宝民介绍,去年试种春季胡萝卜200余亩,非常成功,亩产超4000公斤,个头和颜色比“一年一茬”时还好,今年自己又种了春季胡萝卜80余亩,但这次与之前人工点种的方式不同,使用的是机械化种植。范宝民说:“这样的种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种子与种子之间保持了足够的距离,避免了相互间的争水争肥,且后续不用再间苗,避免了毛根损伤可能引发的畸形、裂根、弯曲等情况。”

延津县大田作物种植一年一茬有余、两茬不足,去年2月份,胡萝卜种植大户杨达峰、李永力和李培保经过咨询专家、外出考察,决定在当地试验“一年两茬”。“小吴村的胡萝卜不愁销售,每家都有固定客户,再加上电商销售,客商都是主动上门。”小吴村党支部委员范拥军说。此前,小吴村的胡萝卜年产量有1.2万吨,“一年两茬”试种成功后,胡萝卜的产量和种植效益将翻番,亩均纯收益可达万元以上。

同时,种植大户及合作社在用工上有效缓解了当地群众的务工问题,每到收获季节,收获、清洗、包装、运输需要许多工人,使本村群众在家门口平均每天就能挣150元。

延津县委常委、潭龙街道党工委书记梁田说:“小吴村胡萝卜被誉为‘小人参’,种植面积达3000亩,已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其注册的‘贡参’牌商标,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全国消费者最喜爱的100种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前辐射带动冯庄、里七村、寨子村等周边村群众种植,辐射效应初步形成。”

(冯康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