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日报记者 李虎成 代娟
去年以来,新乡市以服务郑新一体化、打造“两地三区一枢纽”为总目标,以交通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勇挑重担、奋勇争先,围绕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全力实施交通重点项目“22422”工程,即全年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0公里以上,路网密度从全省第15位上升至第8位;加快建设郑辉高速、郑新高速、G230、兰封高速4座黄河桥;新开工高速公路200公里以上,“十四五”期间实现“市域双环线、县县双高速”,提前10年完成省定目标。
抢抓机遇——大手笔绘制大交通蓝图
说起新乡,很多人的印象是,新乡与郑州一河之隔,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新乡市陆路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以新乡为中心,600公里半径内辐射5亿人口,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圈层的重要城市,豫北地区首批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京深高铁、京广、新月、新菏等铁路,京港澳、大广、菏宝等高速和107国道等交通大动脉贯穿新乡。
然而,整个“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新乡市域内高速公路“零新增”。去年以来,新乡市抢抓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及早谋划,大手笔绘制大交通蓝图。
去年的新乡市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后5年,新乡要全面落实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部署要求,紧紧扭住郑新一体化发展龙头,全力打造“两地三区一枢纽”,确保经济总量在全省位次“进五争四”,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中展现新乡更大作为。
其中,“一枢纽”即谋划推进“三横九纵”铁路网、“四纵四横两环”高速公路网、“七横十三纵三环”干线公路网建设,对外通达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口岸、大通关、大物流战略深入实施,建成辐射豫北、连接全国的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
新乡如何更好地融入郑州都市圈?去年,省发改委发布《郑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2020—2035年)》,其中提到,未来郑州至新乡走廊,会有5条轨道交通、9条高快路网。
围绕郑新一体化空间布局,统筹规划建设轨道交通、高快路网,构建轨道交通与高快路网有机衔接的复合型交通廊道,服务郑新之间多元化交通需求。建成郑济高铁新乡段,推动郑州都市圈轨道交通S3线新乡段建设,推动郑新之间形成京广、郑济双高铁格局,增强轨道交通对郑新一体化的支撑保障能力。统筹推进高等级公路建设,尽快建成安罗高速、郑州至辉县高速、龙凤大道、郑新快速路,提升复合型交通廊道通行能力。积极推进客货分离,将老G107打造成服务郑新一体化的客运快速通道。
《新乡市“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枢纽一网两圈五通道六突破”的综合交通运输和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具体来说,就是建成“一个枢纽”,即辐射豫北、连接全国的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形成“一网两圈”,“一网”指市区形成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环城,县(市)形成普通干线公路环城,市与县(市)通快速路,市域形成环形+放射快速路网,“两圈”指与郑州都市圈主要城市之间形成1小时通勤圈、与豫北各市之间形成半小时高铁圈;畅通京港澳、大广、北沿黄、济郑渝、沿太行通道等“五大通道”;实现枢纽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综合运输服务品质实现新突破、智慧交通发展实现新突破、绿色交通发展实现新突破、平安交通建设实现新突破、行业治理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六大突破”。
规划还提出,新乡与周边地市之间至少新增一条高快速铁路或高快速公路,郑新之间复合交通廊道基本形成,市域形成环形+放射快速路网,市区对县(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高。
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普通公路、普速铁路为基础,水运为补充,充分融入全省“米+井+人”字形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建设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三纵(京港澳、大广、沿太行通道)一横(北沿黄通道)一放射(郑济渝通道)”综合交通运输通道,高效对接京津冀、山东半岛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打造畅联郑州、辐射豫北、连接全国的交通新优势。
创新引领——好模式破解投融资难题
有数据表明,我国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造价数千万元,在山区平均每公里造价超亿元也很常见,可谓投资巨大。
资金,成了困扰地方谋划高速建设的“拦路虎”。
2020年8月,省政府相继印发《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1—2035年)》《关于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意见》,全面启动实施我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该工程由省交通运输厅实行“两个统筹”,即:“统筹开展前期工作、统筹开展社会资本招商”,充分发挥省级投融资平台的功能,积极吸引资金实力强、社会信誉好、履约信用强的社会资本组成联合体,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BOT+EPC(建设—运营—移交+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模式,参与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同时,印发相关配套办法,大大减轻了地市负担,极大调动了地市建设高速公路的积极性,为项目有效快速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去年7月,一场暴雨洪灾让新乡受灾严重,直接经济损失421亿元。面对急难险重尤其是耗资巨大的灾后重建任务,新乡抢抓政策窗口期,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以超前眼光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建设标准等方面整体提升。
钱从哪里来?针对体量小、信用等级较低的县级投资公司融资难问题,新乡积极探索“依托县域资源禀赋、市级投融资主体运作、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央企参与施工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市级平台、县区政府、金融机构、央企等“四方合作、市县联动”,打通了“资源—资产—资本—资金”转化通道,着力破解卫辉等受灾县(市、区)灾后重建资金不足和融资难等问题。目前,新乡市已通过这种模式谋划并全力推进一批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达439.4亿元。
鉴于新乡市财政承受能力已经达到规范上限,自主推进高速项目无法继续采用PPP模式实施,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意见》(豫政〔2020〕26号)要求,新乡市以不断壮大市级投融资平台为出发点,经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并报请省政府同意,新乡市自主推进的3个高速项目,参照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BOT或BOT+EPC模式推进,由市级投融资平台选择资金实力强、社会信誉好的国企组成联合体参与项目投资建设。
2021年12月28日,肩负地方投融资改革使命,新乡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整合全市重点国有资源、汇聚投融资主体,组建了总资产规模超千亿元的新乡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一举跨入省内头部投融资主体行列,彻底解决了新乡原有投融资主体融资成本高、再融资能力差等难题,破解了新乡自主谋划重大高速项目建设的资金困局,实现逆周期投资拉动。
“谋划长远、意义重大。”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秦汉锋在新乡国资集团成立时表示,此举体现了新乡市委、市政府重视金融、发展金融、依靠金融、服务金融的坚定决心,必将开启新乡政金企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新局面。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我省其他地方也有整合县区平台做强市级投资主体的先例,但就整合范围而言,能整合80%以上国企和县区投资平台的情况并不多见。国资集团从组建到取得3A评级只用时9个月,这种速度在全省甚至全国都不多见,也充分反映了新乡市委、市政府做强投资主体的担当、决心和态度。
今年9月,新乡国资集团顺利取得3A主体信用评级。新乡成为继郑州、洛阳之后我省第3个拥有3A级投融资主体的城市。前不久,中原银行给予新乡国资集团100亿元的授信支持,突破地市单一客户的最高授信。
由于构建了资金平衡的项目建设模式,投资方资金得到了保障,推进较快的辉鄄高速辉县至卫辉段项目在今年上半年招标时,吸引了近20家实力雄厚的央企参与竞标建设,探索了一条“以整合地市平台资源,吸引国内顶级资本合作,用优质资源实施项目,推动当地交通大发展”的融资与建设良性发展的交通建设新路子。
前景可期——抓落实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条高速从谋划到落地到通车,全流程工作极其繁琐复杂,没有高效的组织推进和专业团队跟进,很难顺利落地。在做强本地投融资主体、解决资金难题后,新乡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工程建设指挥部,并组建交通水利投资集团,每周召开工作例会,调度项目进展。
截至目前,新乡自主谋划并推进实施的辉县至鄄城高速辉县至卫辉段项目工可报告已通过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长修高速大广高速至封丘段项目工可报告已通过省厅技术审查并报省发改委审批,项目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报告已报省自然资源厅审批;郑州至新乡高速项目龙凤大道工程可行性报告已编制完成,防洪影响已编制完成待省黄河河务局组织专家评审,项目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报告咨询单位正在编制。
“河南位于中国之中,从河南高速地图来看,哪怕是边角通道,一旦互通互联,就可能成为联结全国的大通道。”新乡市委书记李卫东说。
新乡辉县市北依太行山,山地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2020年之前市域内一直无铁路、无高速。2021年,按照新乡市统筹布局的全域高速路网建设,辉县高速实现零的突破,开建沿太行和新晋两条高速。今年9月29日,辉县境内的安新高速、郑辉高速再次同时开工建设。截至今年10月中旬,辉县境内在建高速多达6条!通过新晋高速的串联,已初步形成豫北高速公路枢纽网络。预计今年年底,辉县市境内的沿太行、新晋和鹤辉高速将建成通车,8个高速出入口覆盖南太行全部主要景区,构建起全域15分钟上下高速的高速公路通勤圈。从郑州出发1小时一站式直达南太行、一天游遍辉县即将变成现实。
目前新乡市境内已建成跨黄河通道6座,正大力推进郑州至辉县高速、郑州至新乡高速(龙凤大道)、安罗高速、沿黄高速黄河桥、G230封丘至开封黄河桥和郑济高铁与郑新快速路共用黄河桥建设。
“到十四五末,郑新之间黄河桥将达到12座,实现对接郑州主城区平均3.7公里左右就有一座跨河通道,双城间天堑变通途。”李卫东表示,到2025年年底,新乡高速通车里程将增加到813公里,是现有的3倍,“四纵四横两环”的高速公路网全面形成,高速网络更加发达,基本形成“一枢一网两圈五通道六突破”的综合交通运输和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摘自2022年12月20日《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