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新生儿黄疸小知识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一、怎么区别宝宝是哪类黄疸呢?

1.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天~3天出现,4天~6天达到高峰,7天~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2.病理性黄疸:若出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大于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出生后1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

二、出现黄疸的因素有哪些呢?

1.生理性黄疸:主要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包括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差;胆红素排泄能力缺陷;肠肝循环增加。因此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在出生后第1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2.病理性黄疸:与胆红素生成过多有关,因过多的红细胞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胆汁排泄障碍,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如同时伴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有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

三、它的表现是怎样呢?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日~3日后消退,至第5日~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便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2.病理性黄疸:常有以下特点:出现早,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程度重,足月儿大于12.9mg/dl,早产儿大于15mg/dl;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超过5mg/dl;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除面部、躯干外,四肢及手、足心均黄染。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呈橘黄或金黄色;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呈暗绿色或阴黄。

四、如何治疗?

1.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未结合胆红素经光照后可产生构形异构体、结构异构体和光氧化作用的产物,其中以结构异构体的形成最为重要,它能快速从胆汁和尿液中排泄而不需要通过肝脏代谢,是光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的主要原因。

2.换血疗法: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亦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掌握指征,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时。

3.药物疗法:应用药物减少胆红素的产生,加速胆红素的清除或抑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4.支持疗法:主要是积极预防和治疗缺氧、高碳酸血症、寒冷损伤、饥饿、感染以及高渗药物输注等,防止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新乡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新生儿科 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