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近日,应清华大学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在线上作了一场题为《如何理性面对奥密克戎》的专题报告。在专题报告中,冯子健对当前和未来疫情发展形势作了判断:“根据数学模型测算,当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达到最高峰时,我们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达到60%左右,随后会逐步回落到一个平稳期,最终我们可能有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冯子健的判断或许是一家之言,但决不是危言耸听。已有不少信息表明,目前全国不少地方正在经历新冠肺炎病毒在人群中的快速传播。这几天,在我们身边,也经常看到医疗机构和药店前排起长队。对于感染率的快速上升,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充足的准备,但也没有必要因此过度惊慌: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应对大范围感染的基础,90%以上的3岁以上人口都获得了两针以上的接种,这为应对感染提供了最大的安全保障。同时,在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又经历了自然感染,会形成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共同构成的杂合免疫,人们对病毒的免疫力得到温和地加强,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大大钝化,最终向着周期性、季节性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方向发展,新冠病毒由此建立其生态位,而人类则实现与病毒的适应性共存。
即使“最终我们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我们目前要做的,也不是“躺平”,不是消极等待、坐以待“阳”,而是要积极行动起来,做出主动性、应激性、针对性、预先性的安排。我们所有做群众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最大的确定性在于我们工作本身。在已定的事实面前,只要我们思虑周全、用心工作、科学应对、妥善安排,可能做不到改变事实本身,但一定能减少事实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只要我们努力去做,我们或许改变不了80%~90%的传染面,但传染带来的影响和风险一定会有所改变。市委、市政府已经提出要求,对就诊救治、药品供应、社区医疗服务、校园防疫、居家隔离防治宣传、关爱送温暖行动等进行了部署,并组织开展了抗疫医药用品市场稳价保供监督检查和基层医疗机构线上培训,公布了全市发热门诊名单。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全力抓好相关工作,努力减少大范围感染带来的影响。
减少大范围感染带来的影响,首先要做好老年人等脆弱群体的保护工作,最大程度地降低大范围感染的深度。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家庭最大的福气,也是我们需要重点保护的脆弱人群。要做好针对老年人的疫苗接种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使老年人认识到,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是新冠肺炎疫情主要的重症高风险人群,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克服“无所谓”、“没有用”等错误认知,尽快接种,最大程度上保护好自己。要加快疫苗接种的进程,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的接种进程,与病毒抢时间,组织还未完成疫苗接种的老人尽快接种疫苗。
减少大范围感染带来的影响,要注意采取适当的压制高峰的措施,最大可能地降低大范围感染的集中度。要采取措施,减少人员聚集、减少人员流动、减少堂食、减少娱乐活动。对于广大群众来说,要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老年人、婴幼儿和有基础病的重点人群抵抗力较低,应减少外出,尽量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三年来的疫情不仅对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各种冲击。在当前这个特殊的调整期,我们更要学会守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好“心理防疫”。积极应对,改变反应,放宽心态,健康的心态是防控疫情的“心理口罩”,健康心理也是“免疫力”。看到身边“中招”的越来越多,一些人已经开始抱有“躺平”心态。“反正早晚要感染,还不如现在感染,早感染早自由”。还有一些人甚至表示,为了避免“措不及防”的感染打乱自己的原定计划,希望提前“谋划主动感染”。对此,专家表示,这些想法都是要不得的。如果大家都不采取防护措施,那么,感染峰值可能很快就会到来,而现阶段的医疗资源可能还没有完全准备充分。尽量延缓峰值到来的时间,也有助于为医疗系统争取时间,以更好地去应对。所以,要通过适当、适度地压制,既减少感染集中爆发的可能性,使一定要来的感染波次而来、错峰而至,又能保持较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不出现社会生产活动的大起大落。
减少大范围感染带来的影响,我市医疗系统一定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大范围感染的影响度。大范围感染会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要按照国家疾控专家的提醒和要求,提前做好医疗服务流程、模式转换的准备,使没有接触过新冠重症病例的医务人员尽快熟悉新冠诊断、治疗的规则和流程,能够快速识别重症和有重症倾向的病人。还要改进医院的管理模式,保护正在住院的其他各类病患,并尽量减少因医护人员感染带来的人员压力。要最广泛、最充分、最高效地利用好医疗资源特别是基层医疗资源,根据症状的不同,实施分级诊疗,减轻对优质医疗资源、应急医疗资源的过度挤兑,在多而不乱、忙而有序中最大程度地保证重症病人的救治,使各类患者的就医都能够得到保证、各得其所。同时,作为医务人员,更应该积极地进行自我防护,避免因出现大面积感染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
“水无常势,兵无常形”。不同的疫情发展阶段,必须有不同的疫情管控应对措施。与疫情战斗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社会恢复正常的脚步正在提速,如果说此前的疫情防控更多地在于“堵”,那么,在大范围感染的情况出现后,我们更多的任务在于“疏”,在于以更为灵活、弹性、柔性的防控方式抗击疫情,而“疏”的任务和压力并不比“堵”显得轻松,甚至还要艰难一些。但是,这正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考验。曙光在前,责任在肩,只要我们积极应对,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最后一战”,迎来人间烟火气的重新升腾。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