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
      

全国唯一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缘何落地新乡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医二附院发展侧记

黄洪勇 周亚飞

时光,总是会在一些特殊时刻留下特别的印记。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金色10月,全国唯一的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新医二附院)落户,这是新乡医疗界乃至新乡发展的大事。

党的二十大召开这一年,新医二附院喜事连连:

2022年4月,“突发应急事件公众心理应对指南”系列丛书获评国家级优秀成果;

2022年8月,新医二附院获批国家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

2022年11月,国家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获批。

……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医二附院党委坚守初心和使命,以党的建设为先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做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先行者、文化建设凝聚医院创新源动力的探路者,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是一个光鲜的证明,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对于新医二附院来说,能够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根本秘诀在于两个字:党建。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医二附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新要求,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坚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初心,用高质量党建工作带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支部建设,举办基层党建系列培训,实施党员积分卡管理,强化思想政治、组织、意识形态、作风纪律、党风廉政建设等,着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开展党建系列主题活动,筹建党建雕塑,规划党建文化长廊,举办党史知识竞赛,党务技能大比武,丰富党建内涵;以“学习强国擂台赛”“主题党日活动”“沉浸式体验”等新载体,让党务学习“活起来”。

积极推进“不忘来时路、感恩家乡情”系列活动,将健康义诊、健康宣教、心理援助等活动送到基层;扎实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开展助医便民、健康咨询、爱心救助等志愿活动,传递向上向善的温暖与力量;启动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关爱活动,减免患者住院费用;开展“我为家人学急救”“门诊课堂”“志愿助老 文明帮扶”等志愿服务项目,各类志愿服务累计时长约3万小时。

基于历史担当,结合建院70年纪念活动,2021年,新医二附院院史馆全面落成,全方位展示一家红色医院70多年来从战火中诞生到和平时期建设发展的不懈奋斗历程,丰富展现了医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红色传承,为全院职工搭建了一个“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的赶考路”的传统教育平台。

奋力建设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四五”时期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着力解决群众异地就医和看病难问题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而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则是一家医院行业地位的重要体现。

新医二附院获批的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设置床位1000张,人员编制1200个,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显著提升中原地区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和精神医学科研水平与临床转化能力,整体提升中原地区精神心理疾病“诊、治、防、控、康、护、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建成高水平现代化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国家精神医学中心中原分中心、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原分中心,辐射带动区域内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降低精神障碍患者外转率,切实造福人民群众。

“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立,标志着我国中原地区精神卫生事业将进入新的发展篇章。”新医二附院党委书记宋景贵坚定地说,“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唯有初心为民、科学谋划,在加速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中激发新活力、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新医二附院大力推行6S管理、精益管理、三级质控管理,不断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统筹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进程。建立健全医院各项制度,全面推广精益管理,运用PDCA等质控工具,对日常运营中产生的问题进行闭环管理,及时响应患者、家属及职工的各类诉求,持续优化服务流程,不断改善就医环境,积极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患者满意度和职工获得感、归属感进一步增强。

医院强化落实三级公立医院功能定位,重视医疗质量与安全,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疑难危重症诊疗能力不断提升。稳步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和信息标准化建设,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核评审。医院通过开展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等,持续加强精神科医师培养。国家认知障碍诊疗中心、河南省生物精神病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心理援助云平台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精神神经疾病物理诊疗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成果丰硕,科研转化能力不断提升。在国家重大灾难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医院敢于担当、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多次派出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开展心理救援工作,累计为全国疫情防控热点地区捐赠《新冠疫情心理自助手册》8万余册、《突发应急事件公众心理应对指南》系列丛书4万余册,医疗队共开展心理巡诊10万人次,接听心理热线8.3万人次,为全国心理卫生救援工作提供心理援助方案,为人民群众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近年来,医院医、教、研、防及公卫等各项事业硕果累累,全面开花,成功获批河南省精神医学中心、河南省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神经外科顺利开诊;精神医学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河南省生物精神病学重点实验室成果丰硕,以神经学科为支撑的“精神神经医学”学科群获批河南省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A类学科,高标准建成生物样本库。突破性获得河南省重大公益专项立项,为新乡医学院在此项目上的零突破,新增国家认知障碍诊疗中心、河南省精神神经医学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盆底功能障碍与精神心理健康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心理援助云平台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精神神经疾病物理诊疗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

暖心服务传递医学温度

近年来,医院持续开展“让服务更温暖”系列门诊服务质量提升活动,从小事着手,深耕细节,着力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堵点,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感和获得感。

医院信息化技术普遍应用,在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让部分老年群体在就医过程中犯了难。为此,医院从门诊导引、挂号、检查等多个环节开展“口袋化”服务,推出看病指南“口袋书”——《认识精神障碍疾病系列指南》以及老年人挂号、检查、取药优先等便民举措,着力破除老年人看病就医“智能鸿沟”。医院还完善“老年人无障碍就医”模式,提供老年人专门停车位,开设“简易门诊”,让老年患者充分体验医疗服务的舒适感与获得感。

医院开设延时门诊、专病门诊、周末专家门诊等贴心举措,方便“上班族”、学生群体就医。“无假日医疗”更是满足了市民在休息日、节假日都能找专家看病的诉求。

加强医联体建设。医院充分发挥河南省精神卫生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智能,以医联体建设为抓手,努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理顺双向转诊流程、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目前,已签约30家医联体单位,牵头成立了精神卫生专科联盟,持续推动医疗、学术、科研等协同下沉。坚持送医下基层,惠民办实事,平均每年派遣医护人员500多人,组织各类医疗保障、义诊300多次,义诊群众3万多人次,受到群众的好评。

一座有文化气质的医院,能巧妙利用各种载体输出价值观念,实现情感认同。前进路207号文创“月饼”、精卫精灵毛绒公仔、精防卫士帆布挎包、“三爱”水杯、“70年院庆”专属移动硬盘……一系列文创产品陆续映入市民眼帘,新医二附院正在努力让自己的形象越发变得亲切而温暖。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历次突发自然灾害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关键时刻,新医二附院始终践行医者使命,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义无反顾,不惧艰险,冲锋在前,彰显了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担当。天山脚下、非洲大陆、地震灾区、疫情前线……该院职工不远万里奔赴前往,不遗余力治病救人、传授技术,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初心如磐,使命如炬。医学发展无止境,改革探索无终点,为增进群众健康福祉,新医二附医正集中力量,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引领区域内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为助力“健康中原”“健康中国”战略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