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延津县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延津产业集聚区化工园区(资料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为延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延津县坚持“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化农业农村示范基地,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发展定位,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城乡融合为路径,以乡村振兴为引领,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势能

一是壮大主导产业。化工产业蓄势待发,初步形成了医药化工、日用化工、化工新材料3条细分产业链条,重点实施了投资42亿元的晋能装备、航天长征年产60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及其配套装置建设项目,投资12亿元的建文洗涤年产100万吨洗涤用品项目,投资10.1亿元的新乡制药年产5000吨核苷系列原料药项目等。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和在建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食品加工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粮油面制品、休闲食品、面粉深加工3条细分产业链条,重点实施的山东鲁花总投资32亿元年产50万吨面粉、30万吨挂面、10万吨花生油生产基地,是鲁花集团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克明集团总投资16亿元年产36万吨面粉、18万吨挂面、1200万标箱五谷道场非油炸方便面生产基地,是克明集团全国最大的挂面生产基地。配套实施了投资4.78亿元的长青生物质热电联产、投资2.4亿元的圆通物流等强链延链补链项目,成为全国唯一的优质小麦全产业链典型县。园区年产值超153亿元。节能环保产业迅猛发展,正在形成涵盖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集中处置、医疗废物综合处理、废旧汽车拆解等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实施了投资12亿元的北京首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10亿元的中鑫新材料年回收处理10万吨废旧锂电池、年产1万吨碳酸锂、3万吨石墨再生项目等,总投资超32亿元,年产值超20亿元。二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全县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坚持靠前服务,在初始阶段引导企业完善股权架构设计,积极对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全力支持企业上市,提前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规划等问题。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今年以来,已为企业减免税费4.1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2.4亿元,发行专项债券4.35亿元。工业蒸汽供应实现全覆盖,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以城乡融合为路径,不断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

一是加快新城区建设。谋划实施了总投资55.93亿元、开发面积6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建设项目。其中,总投资6.06亿元的引黄调蓄(固头)工程计划年底开工;总投资1.1亿元的新建利民路小学、县直二幼和改建玉成中学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提升城市品质。总投资16.1亿元、占地680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的乡村振兴宜居教育城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80%,预计明年3月完工,建成后可容纳1.4万名学生。扎实推进总投资2.05亿元、总长7.2公里的6条城市道路项目,新增热力管网7公里。三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濮卫高速、安罗高速、长修高速等重大项目,着力打造“五纵八横”路网格局,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20年、2022年,延津小麦两度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深化与河南科技学院欧行奇教授团队合作,打造优质小麦中心实验室和良种繁育基地;加强与河南工业大学卞科教授团队合作,打造面制品加工中原工作站。二是构建农业产业体系。抢抓中原农谷建设机遇,以国家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优势特色产业花生集群县为抓手,推动构建“2+N”农业产业体系(“2”即优质小麦、优质花生,“N”即其他特色农产品)。三是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县级层面,采用“1+N”模式(“1”指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园区建设大型加工基地,“N”指在乡村建设若干种养基地),为乡村发展注入产业动力,推进投资10.4亿元的广西桂柳牧业孵化、养殖、屠宰和饲料加工项目,一铭制衣建设主体工厂和8个乡村生产车间建设。乡镇层面,扶持培育壮大有特色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了宏兴高新水果种植、世纪福石磨面粉加工等7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乡村层面,通过“三变”改革,成立资产、土地、劳务、置业、旅游五大合作社,盘活乡村资源要素,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培育了南秦庄、胡庄、北王庄等一批专业合作社。

下一步,延津县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发展实体经济,以主导产业培育、乡村产业提升为路径,全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延津县落地生根。 (王振兴 杨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