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乡平原示范区西过郑新快速路走1.5公里,即是祝楼乡姚村。这是一个元末明初就有的村落,黄河大堤环抱。如今,3000多村民在这里幸福安宁地生活。
这片黄河故道上的土地,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及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姚村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突出的便是涌现出了三位杰出人物:革命家卞诚,文学家卞卡,科学家赵振业。
一、革命家卞诚
卞诚,原名卞明安,1918年1月出生于姚村,15岁到北平河北省立一中上学,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先锋队,1936年,因参加爱国运动与校方发生冲突而被开除学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卞诚多方寻求救国道路。1939年年初,他到中共修博武中心县委工作,任民运部长,11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3月,卞诚受党组织派遣,到姚村附近的王村天主教堂教会学校,以教师身份开展地下革命工作,于6月份秘密成立了青年抗日救国会,制定了《章程》,会员很快发展到30多人,在原武、阳武两县点燃了革命火种。年底,他将会员中的罗耀祖、冯靖、卞光聚发展为中共党员。
1941年1月,卞诚到原武中学任教。他秘密地向青年学生宣传革命道理,发展进步青年入党,建立党组织。一年多时间,在青年学生中就发展了十几名党员。1942年6月,中共原武中学党小组成立。1943年7月,原武中学党支部成立,揭开了革命斗争的新篇章。
1945年3月28日夜,卞诚等配合八路军攻打原武县城,给日伪政府以沉重打击。3月底,原阳县(原武、阳武两县合称)抗日民主政府在官厂村李家祖庙成立,卞诚任县长。4月,中共原阳县委和县大队成立,卞诚任县委委员、县大队队长,带领队员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他也是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的原型之一。
解放战争中,卞诚任中共原阳县委副书记、县长,在全县积极开展“一手拿枪,一手分田”的群众运动,清剿土匪,巩固新的政权。1948年10月,阳武、原武两县彻底解放,卞诚任中共原阳县委书记。
全国解放后,卞诚先后任平原省委研究室主任、郑州热电厂党委书记、河南省电力局局长、全国中苏友好协会党总支书记、新华社驻墨西哥分社社长等职。1980年,他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任上离休。2004年3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卞诚同志公私分明,甚至达到苛刻的地步。他患有高血压等疾病,但极少上医院看,从不开营养药,甚至不允许老伴服用他公费买的降压药。但他默默地为希望工程、长江水灾捐款数千元,彰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二、文学家卞卡
卞卡,原名卞光兴,1939年出生于姚村。他勤奋好学,1953年考入郑州二中,1956年被保送上郑州第三高中,1959年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到河南省文联创办的《奔流》文学月刊任编辑,后又任《莽原》杂志副主编,《散文选刊》主编、编审,河南省文联第四届委员,河南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
卞卡做了30多年的编辑,扶持了众多年轻作者,为河南散文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他并不满足于只是做一个合格的编辑,而是自觉地尝试各种题材的散文写作,撰写了一篇又一篇美文。
卞卡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报告文学《火红的英雄花》,散文集《采桑女》《花信风》《大地风流》《雪飘雪落》,诗歌《太行山上》《我们心中的歌》《把酒歌》《风雪行》等近4000行。
卞卡祖居黄河故道,对黄河的历史变迁相当熟悉,他热爱家乡的土地和土地上生长的草木以及生活的人们,他的散文以黄河故道为主要写作对象,寄托着浓浓的乡情。如《踏歌黄河滩》写道“今日黄河滩,到处都有歌”;《寄情沙与枣》写曾经黄沙肆虐的村子,如今“绿荫遮地,红枣映天”;《黄河断想录》通过“我”的见闻和新旧黄河的变化引起的联想,集中而强烈地表达了作家对黄河儿女和新时代“无限深沉的爱”。
卞卡善于通过精彩的人物描写表现乡土乡民的美。《你们》中的村支书和村主任,有远大的目光,大力兴办教育;《伯父魂》中的老农默默奉献、豁达乐观,晚年依然热爱生活;《心祭》描写了一位历经几起几落,心中却始终装着集体,最终倒在田头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卞卡以真情来表现、赞颂了一个个具有美好心灵、崇高品格的故乡人,进而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崇敬。
三、科学家赵振业
赵振业,1937年11月13日出生于姚村。1956年毕业于新乡市一中。同年,考上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大学5年里,赵振业心无旁骛,专心求学,没穿过一件新衣服,没看过一场电影。假期里勤工俭学挣钱买书。贫困没有阻碍他刻苦求学的决心,反而锻造了他钢铁般的意志。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在科研中总是直面挑战,永不退缩。1983年8月,赵振业开始承担国防科工委下达的《飞机起落架用新型超高强度钢300M应用研究》课题任务。他提出“无应力集中”抗疲劳观点,建立理论模型,创新氢脆应用技术体系和先进工艺技术,力争要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他工作认真,要求严苛,凡是关键技术,他必到现场。一次,只因发现一个小小的问题,他硬是把已装机的起落架拆下来重新检查。
1990年8月,在某机场,一架安装300M钢起落架的歼8Ⅱ飞机直冲蓝天,爬升、转弯、盘旋,降低高度,起落架撞击地面后,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该起落架疲劳寿命达到6000h(其中包括增载30%后1000h),远超过飞机3000h规定寿命和国外5000h最高规定寿命,服役10多年来无故障并已实现工程化生产,广泛应用于10种先进型号飞机。
赵振业60年来一直从事航空超高强度钢应用基础理论、合金设计和工程应用科学与技术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及《合金钢设计》专著。2005年,他光荣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航空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学会理事。
赵振业被誉为“超级钢之父”,他以科研报国,开拓了航空超高强度钢新领域,为合金体系发展和多项重大航空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④
(张萍萍 李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