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区人民检察院 张娜
优化营商环境是新形势下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需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评判标尺”的大局意识,依法保障企业权益与促进守法合规经营并重,积极能动履行检察职能,完善服务企业发展举措,以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效,助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转变司法理念,主动服务发展大局。秉持能动精准保护理念,摒弃 “就案办案”,坚持能动司法、积极作为,充分发挥惩治、预防、监督、教育、引导等职能,提升主动服务意识,使检察职能的履行与企业的司法需求精准对接。秉持依法同等保护理念,全面准确实施民法典、刑法等相关法律,对各类市场主体予以同等司法保护,坚决杜绝差异性、选择性司法,确保各类市场主体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平等、法律适用和法律责任平等、法律保护和法律服务平等。秉持“轻轻”“重重”理念,准确把握涉企案件宽严相济政策,当宽则宽、该严则严,真正做到不枉不纵,充分运用“少捕慎诉慎押”政策,依法切实做到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能不判实刑的就提出适用缓刑建议,而对于涉黑涉恶、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实施网络诈骗等影响营商环境的案件,坚决依法惩处,绝不姑息纵容。秉持谦抑审慎善意理念,依法合理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司法措施,切实做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减少司法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合规体系,引导企业筑牢守法合规经营底线。秉持权益双向保护理念,审慎妥善处理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涉诉案件,坚持保障企业发展权益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并重。慎重把握企业拖欠劳动报酬、劳动者工伤诈骗等行为罪与非罪的界限,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是完善保障措施,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准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准确区分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个人犯罪与单位犯罪、经济活动中的“回扣”“好处费”等不正之风与违法犯罪、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中涉及的经济纠纷与恶意侵占国有资产犯罪的界限,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将民事责任定为刑事责任。着力维护平安稳定的经营环境,重点打击黑恶组织以暴力、胁迫等方式向企业收取“保护费”、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的犯罪;严厉打击因经济纠纷引发的杀人、伤害、绑架、抢劫等严重侵犯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以及侵吞、挪用、盗窃、诈骗、毁损财物等侵害企业财产权益的犯罪。着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垄断、不正当竞争、非法经营、合同诈骗等破坏市场秩序的犯罪;依法惩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严重扰乱金融秩序的犯罪,加大追赃挽损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帮助受犯罪侵害的企业挽回损失。推动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持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重点打击涉及高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网络侵权、链条式产业化有组织侵权等严重侵权假冒犯罪。加大对涉企案件的法律监督力度,加强刑事诉讼监督,着力纠正违规立案撤案、插手民事经济纠纷,违规采取强制措施或者不及时解除、变更强制措施,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企业合法财产等问题;加强对涉企生效民事、行政裁判的监督,惩治虚假诉讼,紧盯超期审理、违法保全等问题,加强审判活动监督,加强对涉企案件消极执行、违法执行、错误执行的监督;持续开展涉企行政非诉执行监督,依法查办司法工作人员非法拘禁、枉法裁判等侵犯企业家权益、损害司法公正的职务犯罪。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助企服务水平。探索涉企案件专业化办案机制,一体负责涉企犯罪案件的打击、监督、预防和保护,建立办案影响评估机制,作出检察决定前,充分调查核实企业运行状况,全面评估办案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影响,通过检察官联席会议、公开听证等形式,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深化完善检企沟通联络机制,进一步完善检察院与工商联联席会议、分包联系企业、专题研讨会等机制平台,探索推行涉企检察联络员制度,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请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企业家担任涉企检察联络员,搭建检企“连心桥”。务实开展助企法治宣传,积极“走出去”,主动走访联系企业,结合办案精准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主动“请进来”,邀请企业家代表参加公开听证、检察开放日等活动,注重听取行业监管部门、工商联、商会等的意见,为促进企业合规经营提供靶向服务。丰富完善便企利企工作机制,建立涉企案件办理“绿色通道”,在案件管理中心开设快速受理窗口,完善优化“最多跑一次”工作机制,办案人员在期限内尽快办、尽早办,优化涉企案件“案-件比”;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开辟企业信访“专门窗口”,建立健全涉企控告申诉快速处理机制,实行首办负责、优先办理、跟踪督办、限期反馈,做实做细涉企信访积案清理工作;依托门户网站、“两微一端”、12309检察服务热线等,开通服务企业专门通道,畅通网上咨询、投诉渠道,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