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
  
本版新闻列表
 
新乡日报社旗下媒体: 新乡网 | 新乡日报 | 平原晚报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

非凡十年 看平原示范区蝶变

风云玲珑塔
凤湖风光
健美之城
美女走秀
“市民之家”

□ 张萍萍 王亚利

十年期许,引领平原示范区耀眼的荣光与梦想;

十年答卷,书写平原示范区拼搏的汗水与辉煌。

十年来,平原示范区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郑州都市圈特别合作区“三重叠加”的战略机遇期,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城”的规划目标,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推动示范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奋力打造生态保护的展示区、乡村振兴的实验区、自主创新的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黄河文化传承创新的样板区。

十载春秋,奋发图强;十载春秋,硕果累累。如今的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正处于加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引擎持续发力,城乡建设突飞猛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十年强基固本 党建引领开创新局面

十年来,平原示范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时间、第一议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工作围绕大局、服务大局,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统筹选、育、管、用工作,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全方位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突出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完善推行“3+N”“党建+大数据+全科网格”等多项党建引领抓基层治理工作制度办法,持续推行“党员联户制”“导师帮带制”和机关党建“3+1”制度,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体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一体推进“三不”机制,管党治党水平持续提升,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十年勠力守护 生态环境展现新景象

十年来,平原示范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的理念,抓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把生态优先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倾力建设宜居宜业、乡愁永驻的美丽乡村,托起农民期望的脱贫致富梦。

目前,平原示范区辖区绿化覆盖率达42.6%、林地面积6247公顷,森林面积4899公顷,森林覆盖率14.56%,建成大型综合公园1个,专类公园游园15个,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8.8%。131个行政村已全部达到“一村万树”标准,已建成省级森林乡村6个,市级森林乡村23个,河南省沿黄流域森林乡村示范村12个,河南省沿黄流域特色小镇2个。创建省级绿化模范乡镇4个,省级绿化模范单位5家。2019年启动生态廊道建设行动,累计投资12.3亿元,高标准完成黄河大堤、京广高铁、穿滩路等10余条道路绿化及90公里滩区道路建设,绿化总面积2.5万亩,实现了生态廊道全域覆盖,是全省唯一获得“省级园林城区”称号的示范区。

十年探索奋进 郑新一体化取得新突破

在今年3月份的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平原示范区专场,平原示范区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2021年,平原示范区全面贯彻落实新乡市南向发展规划,立足打造郑新一体化发展“桥头堡”,科学确立了“两高一先”(高校科研、高端服务、先进制造)主导产业、“一核四区”(核心城区,科教文旅区、先进制造区、中原农谷区、滩区试验区)功能布局,全面绘制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提升发展质量内涵。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7.7亿元,生产总值、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均实现同步增长,经济长期向好,基础更加稳固。

目前,郑新黄河大桥豫A、豫V牌照小型汽车免费通行,谋划建设龙凤大道,聘请专业机构论证搭载轨道交通,将郑州地铁6号线北延,推动龙凤快线尽快落地;新乡南站自2022年6月20日建成通车,累计发送旅客约24000人次,高峰日发送旅客约500人次,又新增深圳、上海虹桥长途旅客列车;9月份平原示范区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且成为新乡市黄河流域首家省级旅游度假区,向融入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迈出极其重要一步。

十年全力以赴 产业发展迎来新格局

乘着郑新一体化发展的东风,十年来,平原示范区从无到有,产业结构、营商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坚持效率导向、过程管控,实施“三七调度”,落实“马上办理、马路办公”工作机制,创新提出“全模拟、两合并、三同步”模式,实施全流程模拟审批,力争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

围绕主导产业,推动“五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技术链、资本链)深度耦合,加快构建与郑州协同联动、错位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百亿级科创产业集群。以平原科教城为载体,以实现“222”总体目标,“1+3”创新投融资模式为抓手,以“理工农医+高职高专”为特色,促进教育、科技、创新、产业融合,承载中原农谷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孵化,培育百亿级规模教研产深度融合的产业集群。目前,引入平原实验室、电波研究院、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省、市级科研平台,河南师范大学理工学院建设项目即将开工,新乡工商职业学院建设项目已经“进场”,与新乡医学院、郑州经贸学院、新乡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项目合作正在洽谈。

百亿级种业产业集群。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进入全球一流”的目标,围绕“四大中心、两个示范区”(国家种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粮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农业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智慧数字农业示范区)的总定位,全力推进中原农谷建设。目前,正加快推进中原农谷规划编制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国家小麦工程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在平原示范区布局,集聚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6个;引进先正达夏玉米研发中心、河南大学抗逆改良实验基地、长沙大咖生物科技第三代杂交水稻科研基地等产业项目10个;华智生物中原农谷关键共性技术平台、中国农科院郑果所国家特色果树种质资源圃、育林控股河南省植物新品种选育创新产业园等8个项目成功签约。

千亿级冷链产业集群。依托交通区位优势,贯通农业全产业链条,以10平方公里中部冷链物流港为载体,规划建设“百万吨冷链仓储群、产业共享加工群、城市供应生鲜群”三大产业板块,力争三到五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服务郑州都市圈的城市保障供应链基地、生鲜产品交易基地、超级中央厨房产业基地、冷链产学研一体化教研基地。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投资100亿元的信基供应链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新加坡丰树现代仓储中心、投资10亿元的英国盛润现代供应链基地等项目。

千亿级制造产业集群。以华兰生物为龙头,在研抗体药物15个,8个已获得临床批件;加快贝伐、曲妥珠、利妥昔、阿达木等四大单抗产品尽快上市;推动新飞方舱医院智能设备、鑫磊峰医疗器械项目开工建设,做强百亿级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园拥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0个,成功申报首个国家级“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及河南省重大创新示范专项。围绕食品、药品及种业包装,以绿色智能为方向,以大郑北绿色智能科创园、中原国印文创园为载体,加快培育规模以上企业和河南省“专特精新”中小企业,做大三百亿级规模的高端印包产业集群。

十年深耕沃土 人才集聚创造新动能

十年来,平原示范区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尊才”,突破体制束缚“引才”,激发人才潜力“用才”,持之以恒培养“育才”,以人才带动工作推进,以人才促进经济发展。

搭建干事创业大舞台。注重筑巢引凤,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聚项目。为解决好种业“卡脖子”问题,打赢种业翻身仗,按照“一核三区”发展策略,深刻认识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的极端重要性,集聚农业科技战略人才力量,构建梯次合理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着力打造以种业为突出特征的农业创新高地和农业科技新城;为推进平原科教城项目建设,成立平原科教城建设指挥部,组建专班,全力推进科教资源引入,探索大学与新乡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建立新型协同创新实体,把平原示范区科教城打造成中原科技城的副城区、河南省科学院重建重振的先行区;企业是吸纳人才就业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储备的“蓄水池”。一方面,成立招商引资团队,重金聘请招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成立项目服务专班,全力解决企业在签约、落地、投产、运营等过程中遇到的发展难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力求实现以企业带来人才、以人才带动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抓牢人才引进好项目。既落实好引才配套政策,又主动作为,抛出“橄榄枝”,集聚一流人才。为充分发挥政策引才的积极作用,在各类招聘会、引才会等平台上,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积极动员企业进高校,招揽优秀青年人才,以最大诚意、最好平台、最优环境吸引人才来区就业创业、安家落户;为推进示范区教育事业提档升级,引进11位名校长“加盟”示范区中小学,实施“百师领航”工程,放大“名校长+”辐射效应,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平原示范区竞争的软实力;抓好“引才挂职”项目,挂职人才学历高、视野广、专业强,抓好下派挂职、沿黄挂职、省博士服务团等项目,先后有11名不同学历背景、不同行业部门的人才进区挂职锻炼;建设基层年轻干部队伍,按照逐年引进、分批招聘的思路,3年来,通过选调生、公务员、招录优秀村干部等方式,招聘优秀年轻干部35名,优化了乡镇干部队伍结构;深挖乡土人才,建立乡土人才库,办好乡贤座谈会,宣传家乡新变化,打好“乡情牌”,广泛动员在外人才回归,吸引380多名在外乡贤返乡创业。

做优人才培育新方案。坚持培优年轻干部队伍,重点加强后备干部和青年干部培养锻炼,采取“挂职+培训”的模式,健全“一线”锻炼机制,选派3名区直优秀年轻干部挂职副乡(镇)长,3名选调生到村任职,制定干部“线上+线下”培训计划,探索实施优秀年轻干部“递进式”培养选拔模式;坚持做好“传帮带”工作,以推行“导师帮带制”为契机,明确18名年轻干部的帮带人,让年轻干部干中学、学中干,逐渐成长为“群众问不倒”的基层工作一把好手;通过优化职称评定方式,减免职称评定费用,增加参评次数,为4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评定或晋升,有效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评选表彰为契机,树立优秀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凝聚平原发展力量。

十年精彩蝶变 城市品质谱写新篇章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从黄河滩区搬迁至老孟庄社区的居民孟宪坤在广场遛弯;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鲜花绿草清新雅致,文化长廊与绿水白墙交相辉映,提壶浇花的老人笑容满面……漫步在韩董庄镇杨厂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水清岸绿生态好、人勤景美生活甜的和谐画卷。“这样的景象,放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村民吴斗政感慨不已。

十年来,平原示范区坚持谋全域、促融合,扎实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以水润城、以绿荫城,先后实施凤湖、凤栖湖、凤舞湖、天然渠等“四湖九渠”滨水生态绿廊建设,建成9条40公里水系,形成“一心辉映、四湖镶嵌、九河相连”的水系格局。万亩槐林、万亩桃林,万亩花海、万亩湿地连片分布,生态水系蜿蜒其间。

地下管网是一座城市的“毛细血管”,十年来,平原示范区始终坚持雨污分流,建设雨水、污水两套排水系统,铺设污水管网约165.3公里,雨水管网约334.4公里,建成污水泵站2座,雨水泵站7座(C-5、Z-4、Z-6、Z-7、Z-5、Z-3、Y-2),在建雨水泵站1座(C-2),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实现雨水入河、污水入厂,做好城市“里子”工程。合理布置延伸城区供水、供气、供暖管网,南水北调南线项目工程并入市政供水管网,年供水量可达1095万立方米,实现丹江水、黄河水和本地水的联合调度和优化配置,改善居民用水问题,提高居民用水品质。目前,平原示范区建成供水“生命线”约111.3公里,为1.5万多户居民提供用水保障;城区供气管网62公里,农村供气管网87公里,“上门帮办”为辖区企业生产及3.8万户城乡居民生活提供安全便利的用气环境;采取燃气分布式供热方式,供热小区15个,供热面积284万平方米。

“一砖一瓦系民生”。十年来,平原示范区建成瑞和一、二期小区以及平原小区、龙源新镇廉租房、财经公租房等10个保障性住房项目,累计建筑面积73.9万平方米,合计12370套。打破行业限制、户籍限制,解决教师队伍、工人队伍、青年群体等住房困难,保障重点项目发展需求。落实危房改造政策,执行房屋等级鉴定到场、施工过程到场、竣工验收到场规定,保障农房建设安全和工程质量。编制《农民自建房通用图集》,提供6种指导户型,完成辖区5个乡镇516户村民危房改造任务。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十年来,平原示范区以“建设高速路、完善干线路、打通出口路、连接断头路”为着眼点,加快推进全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平原示范区境内高速公路总里程25公里,国省干线、县乡村道总里程426.34公里,高速收费站两处,高速服务区一处;开通郑平公交线路2条、城市公交线路3条,131个行政村通村路硬化率、客车通达率均达到100%。随着太行大道、平原大道、华山路、卫河路等第一批“十路一桥”,岷江路、昆仑山路、雅砻江路、50 #桥等第二批路桥项目和以3#桥引道为代表的13条城市“断头路”不断开工建设、竣工通车,城市骨架不断延伸拓展,以凤湖为核心的城市道路纵横发展不断延伸,累计通车道路71条,道路长度约162.7公里,建成桥梁69座,城区路网密度达到8.6公里/平方公里,“十纵十横”路网体系基本形成。

十年来,平原示范区不断加大教育事业人、财、物方面投入,累计投资40多亿元。实施“百师领航”工程,面向全省引进11位名校长,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为入住居民织起了一张教育保障网,为城区解除发展与宜居的“后顾之忧”。

省人民医院北院区项目在平原示范区签约落地,致力打造服务新乡、辐射豫北,集医疗、医养、预防、科研、培训、管理于一体的高水平现代化智慧医院,为平原示范区医疗卫生领域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十年奋发作为

黄河滩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平原示范区以沿黄生态修复、涵养、重塑为基础,以提高群众幸福感为目标,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努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体模板,探索黄河滩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创新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稳步推进,桥北乡14个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被列为自然资源部生态修复司“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国三个基层联系点之一,明确提出支持平原示范区作为责任主体先行先试,积极开展滩区综合提升治理试点工作。

夯实生态治理基础。开展整治盗采挖砂、打击倾倒垃圾土方、拆除违章建筑、治理“小散乱污”4场歼灭战,“清零”2000多处环境问题,分批关停并转近3000家“小散乱污”企业。投资10亿元,实施幸福渠、马庄引水渠、桃园渠等灌溉渠系的疏浚贯通,为滩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设沿高速、高铁、黄河大堤、控导工程连接线、幸福路、4条进滩路等总长度约180公里的生态绿廊。完成土地流转5万亩,栽种各类苗木300万株,实现了滩区从百里黄沙到绿色廊道、从风沙肆虐到造福一方的绿色转变,成为全省4个生态廊道重点示范工程之一。强化生态规划衔接,打造一河两岸郑平融城的“生态连廊”。与滩外生态资源一体整合,通过全域旅游、农文结合、乡土人文挖掘、田园综合体建设、产业项目导入等一系列措施,将滩区打造成新乡对接郑州的前景花园、都市人休闲旅游的首选地。

构筑农旅产业高地。流转土地15万亩,大力发展农耕体验、果蔬采摘、观光休闲等高附加值产业。重点谋划10平方公里黄河滩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示范园项目,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合作,实施“未来之光”高端水果种植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绿盛蔬菜、由甲田净菜加工基地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全区发展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绿色无公害“菜园”。以万亩桃花、万亩槐花、千亩樱花海棠园为示范,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观光“花园”。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金棠里、贺舍里等一批精品乡野风情民宿的“游园”。建立河南省豫康草坪花木基地,流转2000亩贫瘠滩地种植优质商用草坪的“草场”,引进国外优质名马,增设马术表演及体验项目,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投资5亿元重点打造“五朵金花”项目——以渔嬉赏莲为主题的“荷塘月色”、以林果采摘为主题的“桃花源记”、以策马奔腾为主题的“田园牧歌”、以丛林趣玩为主题的“蜜林槐香”、以鸟鸣花香为主题的“海棠依旧”顺利推进。

讲好黄河文化故事。谋划黄河文化展厅及博物馆,建成草坡书画研究院、黄河稻米文化博物馆,先后举办了黄河桃花节、稻米文化节、凤湖捕鱼节等民俗节庆活动。以古遗迹(如毛遂故里、吴氏宗祠)、古建筑(如玲珑塔、城隍庙两大国宝)为依托,以践土会盟、毛遂自荐等重大历史事件和毛遂、周勃、周亚夫等重要历史名人为线索,做好黄河文化的传承振兴。加强对扎根黄河滩区带领乡亲致富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尚广强和无臂主播孙亚辉事迹的宣传,引导滩区人民攻坚克难、齐心协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十年踔厉奋发,十年笃行不怠。回望非凡十年,平原示范区取得的一系列发展成就令人倍感振奋。展望不久的将来,平原示范区的发展前景将更让人期待。④


1997- © 版权所有:新乡报业传媒集团(新乡日报社) 运营服务:新乡网
咨询/投诉:0373-3046692 民生热线:3331100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