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
      

不忘初心苦亦甜 但为花香醉“平原”
——记市平原公园主任曹伯民

从一名学子到园林尖兵,他情系“平原”,无怨无悔;从园丁到公园领导,他敢于创新,勇于担当;从普通群众到党员干部,他根植牧野大地,坚守初心。他就是市平原公园主任曹伯民,一名把青春和热血献给园林绿化事业的奉献者。

呵护多彩的市平原公园,情注一城翠绿。金秋时节,人们走进市平原公园,山石凉亭、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花草溢香,令人犹如身临江南,流连忘返。择一处繁华闹市,辟一方古典园林。这些年,在曹伯民和市平原公园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这座记载我市园林事业变迁、玲珑剔透的“袖珍公园”,历经数十年建设,先后获得省级绿化达标公园、卫生先进单位、五星级公园等诸多荣誉称号,成为文明新乡的一张出彩园林名片。

甘为园丁,投身园林不言苦

年近花甲的曹伯民精神矍铄、神情坚定。作为上世纪90年代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园林专业的大学生,他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投入园林事业。1991年调入市平原公园工作,200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刚刚加入园林绿化建设队伍到2006年担任市平原公园主任,曹伯民始终奋斗在公园的生产建设一线,从一名普通的园林人,成长为园林行业的尖兵。他的身上凝聚着园林人的奉献精神,彰显着共产党员的忘我精神,镌刻着优秀基层领导干部的奋斗精神,折射着一名人民公仆的为民精神。

园林人被戏称为“城市农民”,很多人认为是不体面的工作。“只要好好干,行行出状元。”曹伯民说。勤于学习的曹伯民在短时间内,拿到了园林专业毕业证书,成为一名真正懂园林、精绿化的专业人员。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让走上领导岗位的曹伯民在建设公园景点、布局景观设置、美化植被分布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严于律己,一山一石见初心

寒来署往,几度春秋。作为公园的领头人,曹伯民始终把“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作为行为准则,在潜移默化中带动公园干部职工,把“袖珍公园”打造为精品公园。

2021年10月,市平原公园假山重建项目和生产管理房灾后重建项目同时启动,施工面积狭小,工程量大,重建时间紧。曹伯民一次次修改重建项目图纸,一遍遍进山挑选景石,每一个细节、每一处角落,他都一丝不苟,亲力亲为。历时6个月的重建施工,曹伯民几乎天天守在工地,一会儿在假山重建工地指挥,一会儿在生产管理房施工区协调。摆放假山难就难在没有图纸,一块块几吨、十几吨的山石,在假山区域摆放需多次调整位置,既要叠放美观,又要保证安全牢固。曹伯民时刻盯在工地,一站就是一天。他本来血糖就高,直到两个重建项目基本完工,才去医院治疗。住院期间,他的心也时刻关注工程进度和工程细节。有一次,因透水景观路的铺设出现状况,曹伯民晚上偷偷从医院跑到公园,和职工一直干到半夜,然后又返回医院。

正是有了曹伯民和干部职工的拼搏精神、科学态度,市平原公园的各项工作在本系统排名中连年位居前列。

守正创新,市平原公园香满城

谋发展、谋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曹伯民心中永恒的主题。保持公园的良性发展,向更好、更美、更细前进,不能只是一句空话。曹伯民深知推广精细化管理的道理,他常说:“公园小,要精益求精才能更好体现出我们的精神面貌。”

公园里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块景石,都镌刻着精细管理的印记。市平原公园创新园林精细化管理的做法,成为全省公园管理的学习标杆。要想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公园,必须注入文化内涵。

把“平时当节日,把节日当平时”,在特色上做文章,在创新上求实效,在管理上求精细,在市区最繁华、最古老的地段,为群众打造了一个“曲径通幽、古色古香、水木清华、独具匠心”的园林胜景和文化阵地。要想打造一个高品质、高质量的公园,必须注入文化内涵。在曹伯民的精心谋划下,“菊花展览会”“盆景艺术展览会”“根雕艺术展览会”“菊花摄影艺术展览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在市平原公园陆续举办,广大市民纷纷点赞。

风雨砥砺初心在,甘洒热血为园林。辛勤耕耘数十载,曹伯民醉心园林,深耕这方沃土,用心守护城市绿色,用情勾勒出彩公园。有曹伯民这些园林人的辛勤浇灌,市平原公园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新乡这座文明之城会更加璀璨。 (刘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