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永
大清朝第六任“一把手”乾隆帝刚上台,“荷蒙风纪重任”的左都御史孙嘉淦便上疏劝谏,这就是被后世称为“清代第一奏折”的《三习一弊疏》。乾隆帝初登大宝,见了这个奏章,极为赞赏,将他的奏折宣读于朝堂之上,与众大臣共勉。
所谓“三习”,一言以蔽之,就是当“一把手”时间久了,被簇拥久了,往往不由自主地养成三个坏习惯,即耳习、目习和心习。耳习,“是谓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耳朵听惯了奉承话而讨厌逆耳之言;目习,“是谓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眼睛看惯了讨好的行为而讨厌耿介之举;心习,“是谓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内心习惯了温顺服从而讨厌违抗拒绝。
“三习既成,乃生一弊。何为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也。”这就是“三习”的恶果。《出师表》有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见这“一弊”危害之大。孙嘉淦用简洁的语言,切中了历朝历代兴衰的要害。如何跳出兴衰更迭的历史周期率,孙嘉淦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今欲预除三习,永杜一弊,不在乎外,惟在乎心。”就是说,皇上你要时时提醒自己啊,保持清醒,提高修养,才能愿意听不顺耳的,愿意看不顺眼的,愿意接受不顺心的。他的答案就是要依靠管理者的修养觉悟,而不是靠制度约束。孙嘉淦这个论文前半部精彩,提出了问题,分析了原因,到后面如何解决上,就显得很无力了。当然这是由于孙嘉淦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所致,故不能苛求。
我们知道,“一把手”权力集中,是外部“围猎”的焦点,也是党内监督的难点。现实中,许多“一把手”之所以从“好干部”沦为“阶下囚”,既有理想信念动摇、外部“围猎”的原因,更有日常管理监督不力的原因。因此,我们强调对“一把手”的监督,就是要使监督的资源、措施、手段与其地位、权力、责任相匹配,最大限度防范“一把手”权力集中带来的风险,保证“一把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警醒着党内“关键少数”,常怀戒惧之心,做守纪律讲规矩的“明白人”。今年6月,党中央着眼于“一把手”的监督薄弱环节,出台了《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系党内首个针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制定的专门文件,释放了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强化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鲜明信号。
对于“一把手”而言,更应当提高认识,在加强自我监督和约束的同时自觉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把监督视作最大的关心、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如此才能永除“三习”、杜绝“一弊”。 (作者单位:获嘉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