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大河见证“新”征程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京元

大河奔腾,风光无限。

从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到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从促进全域高质量发展到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流经新乡170公里的母亲河,正在牧野大地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美丽黄河入画来

说起这十年黄河的变化,退休干部李耀华深有感触。“那时黄河大堤的绿化少,一个人走得很孤单,半天也难见到人影。”那是2013年,因为喜爱黄河,时年57岁的李耀华开启了他的徒步走黄河壮举。

那时的黄河北岸是什么样?在李耀华写的《走黄河》一文中,以“长天漫漫,四野苍苍;东风猎猎,大河汤汤”来描述途中所见。

“现在再走黄河,路宽了,景美了,到处瓜果飘香、游客打卡。”不到十年,李耀华看到的黄河之变,正是我市的生态之变。

秋日,封丘县陈桥东湖湿地,芦苇飘荡,蒲草摇曳,鸟儿竞翔。在这里,鸟的变化反映着生态的改善。

“这几年,留守鸟类青头潜鸭和震旦雅雀的繁育越来越好,珍稀鸟类越来越多。”封丘县陈桥镇挂职副书记李建磊谈及当地的生态变化,最大的感受就是鸟类多了、环境美了。周末假期,这里成为封丘人的休闲目的地,开封、郑州市民也慕名而去,婚纱摄影机构也把这里当成“天然摄影棚”。

封丘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新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封丘县分中心负责人王鑫介绍,过去,黄河滩区缺水少绿,迁徙的鸟儿停留时,人们需要购买谷物投喂。2008年,国务院调整保护区范围,由封丘县和长垣市黄河滩涂、背河洼地组成的内陆湿地面积达22780公顷,水草逐年丰茂,为鸟类创造了良好的栖息地。

如今,仅在陈桥东湖湿地就已发现鸟类156种、野生兽类12种、植物745种,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平原示范区从2019年开始打响“小散乱污”歼灭战,先后实施百里生态廊道、“未来之光”果园等多个绿色生态项目,昔日的万亩荒滩变成花海林廊,农场旧址改造成民宿,拆除的砂石料场改造成特色美食坊。

驱车行驶在穿滩公路上,车在林中走,人在画中游。全长174公里的黄河大堤生态廊道、66公里的黄河生态观光廊道等“六大生态廊道”基本建成,造就同心湖公园、陈桥湿地、博浪沙森林公园、王家潭湿地森林公园等一个个沿黄网红“打卡地”。

幸福生活搬出来

从巴颜喀拉山一路奔腾而来,黄河曾经“桀骜不驯”,让处于中下游的原、延、封人民多灾多难;曾经黄河滞洪沉沙,严重威胁滩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造成滩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制约滩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切为了人民。为改变滩区落后面貌,2014年,省委、省政府实施“三山一滩”扶贫开发重大战略,封丘县李庄镇作为第一批试点,为全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探索方法和模式。

“住楼房、坐电梯、吹空调,咱农民咋敢这样想!”从滩区搬到李庄社区的王照敬,告别土墙瓦房,住进花园式社区,用上自来水、天然气、中央空调,搬迁后的生活和以前完全不一样。

“群众中特别是老人有‘恋家’思想,一开始不愿意搬。现在住到新房,再也不想回去了。”荆隆宫乡迁建管理局副局长李倩说。

2017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封丘县调研滩区迁建工作时,高度评价封丘县“群众工作做得好,你们干得好!”。从2014年到2021年,历时7年,我市投资近200亿元,10个迁建安置区全部建成,16万滩区群众告别“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苦日子,开启新生活。

产业振兴干出来

多肉植物的年产值能做到多少?封丘县鲁岗镇的田利萍给出的答案是1100万元。

“我养过鸡、开过饭馆、卖过服装,但每次创业都以失败结束。”河南省豫封多肉种植基地负责人田利萍说。

从外出学习技术到初见成效,从经历大雨袭击到重整旗鼓,田利萍的“多肉植物王国”逐渐成型,如今,年销售额已达700万元。她还累计带动371户贫困群众脱贫,总产值突破千万元。

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就业,这样的成功故事不止田利萍一人有。在封丘县李庄镇特色工业园区,曾经收破烂的陈新栓,创办河南亿德隆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一举成为豫东地区最大的汽车配件加工企业,带动当地千余名村民就业。

一批批扶贫车间,一个个产业园区,让滩区人民既能“搬得出”,又能“稳得住”“能致富”,幸福生活不再是梦。

文化自信树起来

能把一幅画卖到3万元,这是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草坡村村民杨松兴以前没想到的事。

10年前,本报记者走基层来到“书画之乡”——草坡村,杨松兴只是把画画当副业,作品拿到郑州书画市场去卖,也就卖个几十元。

2020年,草坡村吸引社会资本20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草坡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吸引了全国书画爱好者的目光。如今,村民的画作登上“大雅之堂”,身价自然“水涨船高”。仅靠画画一项,草坡村村民年创造销售收入1500多万元。

下菏宝高速沿新中大道向南不远,一个来源于黄河文化的箜篌造型格外引人注目。如今,“箜篌之都”已经成为新乡的一张文化名片,箜篌产业不断做大做强,鲁璐也成为河南省十大文化产先锋人物。

2020年以来,我市完成黄河文化保护发展规划,连续举办两届黄河保护与文化发展论坛,集专家之智、聚全市之力,为讲好黄河故事、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乡方案”。

涛涛黄河东流去,牧野大地换新颜。十年指弹一挥间,大河左岸写巨变。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