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手术机器人:医生“助手”日益智能

本报讯 近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新医一附院)神经外科功能团队,在手术机器人的助力下,成功为备受三叉神经痛折磨的邢大爷解除了十余年痛苦,受到患者及家属称赞。

邢大爷被号称“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折磨了十余年,发病时会出现刀割样、电击样、烧灼样、撕裂样的疼痛,给他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痛苦。

经人介绍,邢大爷慕名来到新医一附院。经过严谨的讨论和精心的术前准备,神经外科功能团队在主任医师惠磊的带领下,开展了手术机器人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如图)。手术仅在患者体表留下一个直径2mm~3mm的针眼,无需开颅,在手术机器人导航下,一针穿刺到位,手术操作仅耗时30分钟。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为三叉神经痛患者带来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据了解,过去治疗三叉神经痛需要开颅行微血管减压术,具有一定的手术风险;而球囊压迫术无需开颅,仅需穿刺,损伤小、恢复快,适合老龄、体质弱的患者。但是,传统的球囊压迫手术是在X线透视下进行,由于穿刺需要依靠医生经验把握穿刺方向及穿刺深度,常需要反复穿刺和X线照射,容易造成头部血管或神经损伤。有了手术机器人的辅助,能够精确控制穿刺方向、深度,精准、高效地抵达目标位置,从而大幅度提高球囊植入的精准度,大大降低穿刺次数和损伤,为患者的手术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手术机器人由手术规划系统、光学跟踪定位仪和大臂展机械臂三部分组成,借助机械臂末端的操作平台,医生可以实施活检、抽吸、经皮穿刺、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BS植入)、立体定向脑电图电极植入(SEEG电极植入)、神经导航、内镜导航等术式,不仅能够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还可用于颅内肿瘤、脑积水、脑出血、脑脓肿、帕金森、癫痫等多种疾病的手术治疗。

当前,神经外科手术向着微创、精准、高效的方向不断突破。采用手术机器人辅助治疗,是新兴技术,更是未来趋势。

(段桂洪 宋鹏翀 常海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