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街道,优美的公园,文明的交通秩序,近年来,我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法治护航发展的力量也正在彰显。今年以来,我市司法行政机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以“马上办理、马路办公”工作机制为抓手,整合资源,创新举措,全力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效能治理、人民高品质生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指示精神,聚焦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践行“马上办理、马路办公”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我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法考核、建立法治建设综合督查工作机制等经验做法得到中央依法治国办督察组的高度评价。
一是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抓牢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在全省率先实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法考核制度,将考评结果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在全省率先推出市政府常务会“一会一学”学法制度,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法长效机制,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等重要论述列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常态化开展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法暨“法治讲堂”,各级各部门开展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300余次,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累计参加学习5000余人次。
二是创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对合同类等的审查效率,简单件即时审,一般件不超过3个工作日,疑难复杂件不超过5个工作日。围绕市委、市政府“深度融入郑州都市圈”等重大部署,完成“郑济高铁”等市政府合同类事务审查80件,全同标的额1000余亿元。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指导全市各部门持续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在全省率先公布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进一步解决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推进服务型执法,在全省率先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四张清单”,梳理公布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不予行政强制事项527项。
三是实施围绕“项目为王”法治保障措施。树立“项目为王、精准服务、效果至上”理念,制定出台围绕“项目为王”提供优质法治保障十项措施,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万所联万会”“化项目纠纷 促企业发展”“法润千企”等活动,精准服务“三个一批”建设项目。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商标、专利或著作权被侵害的企业办理证据保全公证,办理知识产权公证834件。常态化推进企业“法治体检”,帮助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健全管理体制、防范法律风险、化解矛盾纠纷,全市37个律师服务团“法治体检”企业500余家,出具风险报告349份,化解涉商涉企矛盾纠纷5024件。
四是推动法律服务向重大项目集聚。在保障发展大局上主动发力,为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推出服务“三个一批”普法菜单220份。制定服务保障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原农谷建设实施意见,以法治护航粮食安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战略,为中欧班列(新乡号)发展运营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建立法律服务清单等“三项工作制度”,推进中欧班列(新乡号)升级换代成为固定班列,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内陆开放型经济先行示范区。
五是率先建立法治建设督查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法治建设督查、率先建立法治建设督查工作机制,把围绕“项目为王”提供优质法治保障十项措施落实情况纳入综合督查事项,在法治层面上推动了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和省、市帮助企业纾难解困的政策落地生根。
7月23日至27日,中央依法治国办第五督察组莅新对市、县法治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督察,对我市领导高度重视、工作扎实、作风过硬、保障有力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市委书记、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主任李卫东作出批示给予表扬。
护航社会高效能治理
推进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全面落实“马上办理、马路办公”“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一支民调员队伍”等工作机制, 深入开展“零上访 零事故 零案件”平安单位创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为党的二十大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是深化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落实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排查化解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六防六促”“人民调解助力平安创三零,喜迎党的二十大”专项行动,严防“民转刑”案件发生,全市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683件,涌现出了牛秀丽、孙浣冬等被司法部表彰的先进典型,该市人民调解工作的经验做法被司法部《人民调解》杂志刊登。发挥司法所在基层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力推进司法所创建,79个“五星”司法所标识统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稳步推进“枫桥式司法所”建设,推动司法所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是深化安全监管。把监管安全摆在首位,在全系统深入开展“护航二十大百日安全”“七防七查”等专项行动,完善社区矫正执法督查机制,探索县级社区矫正机构新模式,全市12个县(市、区)县级社区矫正机构均设置为事业编制二级机构,核定编制117名。完善帮扶机制,推进社区矫正对象“人人持证 技能河南”建设,开展电子商务班19个,1147名社区矫正对象参加职业技能线上培训。做好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预防重新违法犯罪,安置率、衔接率和回执率均达到100%。
三是深化法治创建。建立科学完备、利于操作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深入开展法治县(市、区)、法治乡镇(街道)、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我市累计打造省级法治县(市、区)4个,省级法治乡镇(街道)5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7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43个。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扎实开展黄河滩区社会治理攻坚行动。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实现新突破,加强“十字型”法治文化带建设,8月份,全省“十字型”法治文化带建设座谈会在我市召开。
四是深化扫黑除恶行动。深入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法治宣传活动,市普法办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全市各部门抓好贯彻落实,在全市营造出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充分发挥律师在扫黑除恶斗争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律师参与扫黑除恶斗争的监督指导,提高办案质量,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全市律师参与代理涉黑涉恶犯罪案件登记备案56件。运用社区矫正“第二战场”,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深化线索“交揭查”,务求工作实效。
护航人民高品质生活
以需求侧牵引服务供给侧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人民群众需求侧牵引法律服务供给侧,全面推行“马上办理、马路办公”工作机制,第一时间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强力推进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融合发展,全市13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4个公共法律服务站,3128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规范运行。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设立远程会见室,有力保障律师办案。持续提升12348热线平台服务水平,热线指标保持全省先进水平,热线接听1.4318万人次,满意率99.9%。加快推进精准防疫工作,持续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以实现律师事务所和重点场所两个“全覆盖”为目标,加快推广运用行业大数据疫情防控系统。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全面贯彻“八五”普法规划,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 谁主管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形成工作合力。创新举措,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增强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省率先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和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普法宣传活动,制作动漫微视频10期,发放宣传资料20万份,受教育群众达280万人,荣获全省“防电诈”知识竞赛第二名,经验做法被省电视台“豫事说法”栏目报道。加快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发挥“法律明白人”在化解乡村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全市培育“法律明白人”2.5527万名,提前一年完成省、市目标。
三是抓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持续开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等活动,出台十项便民服务措施,努力为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提供精准的法律援助服务,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440件。积极推进“互联网+法律援助”,在全省设立首家公共法律服务自助区,全天候向群众开放。联合市大数据局等部门建立法律援助经济状况核查机制,群众申请法律援助不再出具证明,群众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市法律援助中心先后获得河南省巾帼文明岗、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
四是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选配786名法律服务人员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全市村(居)法律顾问共参与调处矛盾纠纷等1.1545万件。持续服务卫辉市灾后重建工作,河南众盈律师事务所深入河南银金达集团等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推进市知识产权仲裁调解中心和保险案件仲裁服务中心建设,强化仲裁行业在多元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受理仲裁案件198件,受案标的1.29亿元。我市“零编制”公证体制改革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加强公证与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的对接,提高办证效率,实现婚姻、不动产、证书执照等信息对公证机构开放查询,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市共办理各类公证1.1661万件。
(程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