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书武
辉县市高庄乡处于从山区到平原的过渡地带,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因地制宜,结合不同村庄的实际,与市农科院合作,扩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出“七彩田园·美丽高庄”田园综合体项目,构建“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加快富民的进程,拥抱更美好的乡村生活。
高庄乡大史村:黄橙橙的地黄
高庄乡大史村的西北角,有一块20多亩的土地,4月份种植的地黄已经铺满了地面,长得有半腿高。8月31日,一架无人机携带着药桶正在为地黄施肥,每亩地只需要5元钱,比雇人要便宜一半儿,而且还提高了效率。
地黄是一种药材,具有滋阴补肾、养血补血、凉血的功效。大史村种地黄,始于去年4月份。经过村“两委”研究之后,决定改变种植结构,多方考察之后,引入了地黄种植。
焦作人张丕军在大史村投资200多万元,流转317亩土地,种植了227亩山药、90亩地黄。受去年洪灾影响,90亩地黄大半儿歉收,仅35亩丰收。即使这样,每亩仍收获1000公斤。由于今年市场行情较好,鲜地黄当作种子卖32元/公斤,烘干的熟地黄50元/公斤,丰收的35亩地让张丕军有了盈利。
看到地黄的经济效益如此可观,大史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温建国信心十足地说:“乡村振兴要靠产业振兴,没有高效产业支撑,很难实现跨越发展。今后,我们将加强引导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让村民种植更多的地黄和山药。” 与其他农作物不同的是,地黄和山药都是5年一轮种。为此,温建国准备把村里的耕地分成5份,每年轮种一份,年年都有好收成。
不管是山药还是地黄,这里面除了自身价值以外,带动周边劳动力的功能也很大。90亩地在农忙时节最少需要30名工人,每名工人日工资70元。农闲时也需要工人对土地进行除草、浇水、打药等日常田间管理,常年用工十多人。78岁的村民许德知身体硬朗,到田地里收地黄,比年轻人干得还有劲。收地黄对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既挣钱,还不离开家。
高庄乡苏村:多彩的鲜切菊
记者还没有进入高庄乡苏村,就看到了一棚棚的菊花盛开,有白有黄,棚内还有照明设施。你可不要误会,这些灯光不是为了照明,而是为了菊花在夜间生长而装的。这些菊花是村民袁宾凯种植的。看上去很普通的他,却有一个不普通的身份——全国优秀农民工。袁宾凯2004年毕业于辉县市一所职业学校种植专业,不久就去海南打工,学习菊花种植技术。经过5年的积累,掌握了该行业的种植技术和销售经验。2011年,他毅然决定回乡创业种植鲜切菊,不仅要让自己富起来,还要带动家乡发展。
刚开始,袁宾凯用自家的5亩地进行试种植,并聘用了本村13名因家庭原因不能外出的妇女下地劳动。从整地、种苗、采花,每一步他都严格把关、认真教授。2013年,这5亩地的鲜切菊种植,让袁宾凯盈利9万元。随后,他便投资建设了防虫网大棚,并前去海南、日本学习先进种植技术。至今,多彩鲜切菊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规模达到100多亩,盛花采摘期用工达100多人,日常固定用工15人,每人月收入在2100元。
外出的学习和考察,让袁宾凯有了与众不同的眼光。从2014年至2018年,他种植的鲜切菊,连续5年出口到日本、韩国,在我省是唯一一家,使苏村菊花种植基地成为了我省菊花的风向标。袁宾凯的成功吸引了鹤壁、濮阳、许昌、滑县、新郑、通许等多个市、县的人员来学习技术、引进种苗。其间,袁宾凯不忘学习,积极引进菊花新品种。现在,袁宾凯的多彩鲜切菊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上百个菊花品种。如今,这里的鲜花不光能出口,还具有很好的观赏性,每逢采摘期更是吸引了周边市、县、村的人前来观赏。袁宾凯还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建立一个以菊花生产种植、销售为主体,发展特色瓜果、蔬菜种植,散养柴鸡、销售鸡蛋的一条龙产业,打造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点。
高庄乡东池头村:火红的火龙果
火龙果是南方水果,可是在高庄乡东池头村的大棚里,你能看到包括火龙果在内的众多南方水果。
村民刘志勇的4个大棚里,种植的大部分是南方水果,主要有火龙果、桑椹、橘子、小吊瓜、哈密瓜,仅火龙果就有8个品种,一个个挂在枝头非常喜人。今年5月份,蜂拥而来的顾客导致附近道路拥堵,乡里和村里不得不派人来维持秩序。刘志勇预计今年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乡党委书记何公安多次为他跑资金,提发展建议,准备再上一个新的特色项目。下一步,他将以采摘园为核心,逐步完善现代化农业园区,打造集旅游、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持久动力。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参与,共同发展。
无论是大史村、苏村、东池头村,还是六台山村、西池头村,纵观高庄乡特色农业,不仅带贫动力足,还能提供就业岗位。今后,高庄乡将加大农业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进行纵深发展,并将特色农业种植作为高庄乡的名片进行推广,让更多老百姓参与其中,达到增收致富、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相信在未来,高庄乡的发展会因特色农业的推动而更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