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满弓劲发稳住经济大盘
——三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报评论员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一些市场主体十分困难,经济发展正处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着力稳住经济大盘,是全面落实党中央重大要求的应尽之责,也是以稳促进、以进固稳、重塑高质量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

我省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之一,国家要求经济大省要挑大梁,发挥稳经济关键支撑作用。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创新成效等诸多领域,我市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有基础、有能力理应在全省发展大局中贡献更多力量。从自身发展实际看,只有一步一个实脚印、一年一个大台阶,“进五争四”的目标才能如期甚至提前实现。倘若按部就班、慢慢腾腾,当前“稳”的基础固不住,“进”的目标也难实现,甚至连现有位次难以保住。

可以说,坚决稳住经济,既是服务大局的责任所系,是支撑发展的目标所向,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群众所盼。全市上下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要求,省委、省政府决策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具体部署,锚定“两个确保”、落实“十大战略”,坚持年度目标不变、措施不软、劲头不减,决战三季度、决胜“全年红”。

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快推进、快突破、见实效。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实现“进五争四”,关键是要有足够的项目作支撑。项目哪里来?要用足用好国家扩大有效投资、6个方面33项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以及省出台的10个方面155项稳经济政策措施,做到深入研究、主动对接、先谋快动,切实把机遇机会化作谋划包装,让更多谋划包装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大盘子,确保成熟的大项目、好项目及早开工建设。还要认真梳理、科学绘就本地产业链图谱,在发现缺环少项中,通过“内挖外引多联”谋项目、推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引导、帮助和支持中小微企业做精做深、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尤其要盯紧“今年年底前、明年8月、‘十四五’期末”阶段性目标、关键节点,创新融资模式解资金难题,用好全生命周期监管狠抓进度,抓好全要素保障优化服务,确保项目应开尽开、能快则快。

坚持产业为基,以产业转型促进优势再造、抢滩占先、换道领跑。发展的根基在产业,产业兴则经济强。长垣市连续领先全市全省县域经济,根本靠的就是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紧密。今年1月~7月,全市经济企稳之快、发展之好,符合预期。同比看程度,环比看趋势,我市产业发展拥有较多的比较优势和有利条件。这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基础所在、信心所在。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抓项目,引育人才带项目,推动项目形成产业,推动我市五大传统产业固基础、四大新兴产业成支柱、两大未来产业为先导。要抓龙头培育,巩固“头雁领航 群雁齐飞”的良好态势,锻造一支实力更强劲、后劲更充足的企业“舰队”。要抓延链补链,畅通供应链,拉长产业链,抢抓发展风口,以非常之举、下非常之功加快现有企业做强,尽快把未来产业规模做大。要抓集群集聚,聚焦400亿食品制造集群、500亿轻纺工业和化学工业集群、800亿装备制造集群,持续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专业园区建设,有效提升产业集聚度、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

坚持创新为要,在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上彰显新作为。我市的科教资源、创新成果,历来居全省之先,在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省委要求我们在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上彰显新作为。要把雄厚的基础、丰富的资源变为竞争优势、发展胜势,抓好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原农谷等重大平台和载体建设,紧抓国家、省重构重塑实验室体系和重建重振省科学院等重大机遇,打造聚合资源的“强磁场”、激发创造的“主阵地”,在创新“华山一条路”上走得更快、更远,奋力建设一个活力足、动能多、体制新、竞争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稳得住才能进得好,进得好方能创造精彩、赢得尊重。在这个关键之时、紧要之处,让我们全心绷紧弦、全力铆足劲、全面拉满弓,比境界、赛业绩、看贡献,为推动全市进位升级、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