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黄河文化视角下的新乡

“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被称为中华民族摇篮和华夏文明发祥地的黄河,东汉之前称河、大河,虽善淤、善决、善徙,但亘古不息滋养着华夏民族。

自上古洪荒时期,新乡这片古老土地与黄河就生息相伴,所蕴含的黄河文化根源久远、根基深厚。在距今8000多年前的红旗区骆驼湾遗址、辉县孟庄遗址和距今6000年至4500年的新乡县李大召、络丝潭等遗址上,先祖们已耕耘劳作,走过了仰韶、龙山、夏、商、周……直至今天的新世纪。

据史料记载,在史前的人物传说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辉县先民“共工氏”和平原示范区的先民“有扈氏”,对于这两大氏族的地望考证,权威史学家均有论述。如著名的史学家徐旭生先生在其《古史的传说时代》中发表了“共工氏的旧地在今辉县境内,大约可无疑义”的学术观点;现代历史地理学奠基人顾颉刚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刘起钎则共同论述:“夏代有扈氏故地就是殷代卜辞的地名‘雇’,其地在今郑州北黄河北岸的原武一带。”

龙山文化时期的先祖们在此依河而居,深受黄河母亲的眷顾和滋养,伴生出的黄河文化脉络清晰而厚重,历代传承不息。自4000年前的共工治水、有扈氏与夏启大战于“甘”的传说起,新乡范围内的惊天大事和英雄壮举就接连不断、彪炳史册,如牧野战鼓的朝代更迭、烽火岁月的浴血奋战及先进群体的时代楷模等等,赋予了此地丰富的黄河文化内涵,迸发出敢为人先的黄河精神。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3000年前,一场武王伐纣战役在卫河以北的黄河之滨展开。当时的新乡地势广阔无边,武王麾下的45000名盟军每3000人组成一支敢死队,并驱每4匹马为一乘的300乘色彩鲜明的檀木战车,一举摧毁了腐朽的帝辛王朝,开启了近800年礼仪之邦的周王朝。

在周礼制度的影响下,黄河文化的多样性在新乡历史上更加缤彩纷呈,主要体现在人文精神、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方面。在此,孔子设坛讲学、七贤高卧竹林、孙登长啸苏门……历代圣贤创造出独具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和黄河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根和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百年来,世代新乡人民秉承黄河的博大胸怀和坚毅前行的黄河精神,向好向善,无畏无惧,展现出华夏儿女果敢不屈的优良品质。

抗战时期,我党领导的新乡军民出奇制胜除汉奸,浴血抗战驱敌寇。1938年3月,新乡建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平汉抗日游击支队”宣布成立,迅速融入了抗日救国强大洪流,仅在一次道清战役中,歼灭日伪军2500余人,解放了修武、获嘉、博爱、武陟、辉县、原武、阳武等县75万人口,扩大解放区2000余平方公里,密切了与冀鲁平原、黄河以南豫西解放区的联系,受到中共中央军委通报表扬。

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众多战斗英雄和优秀指战员。1941年,“特级战斗英雄”郭兴仅凭3名队员、2支步枪、5发子弹和8颗手榴弹,发展壮大成一支威震敌胆的抗日武工队;1938年8月,抗日名将朱程率领抗日游击队在辉县一带歼灭日寇1万余人,开辟辉县抗日根据地,成为河南的主要抗日力量。

新中国建立后,新乡的时代楷模更是傲立潮头,在各行各业建功立勋,如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誉为“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史来贺、“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好榜样”吴金印、“中国十大女杰”刘志华、“全国十大最美村官”裴春亮等,以及世界乒乓球冠军刘国梁、著名作家刘震云、民族歌唱家关牧村等,不胜枚举。此外,新乡的科技创新也受世人瞩目,无论从“神舟”“天宫”到“蛟龙”,还是从辽宁号航母到C919大飞机……均有来自新乡的贡献。

新乡,这个因黄河而生并被黄河水哺育滋长的豫北古城,承袭着伟大的黄河精神,正以全新的姿态,在谱写黄河文化新篇章中高歌猛进、砥砺前行。④ (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