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
      
产妇产后大出血出现抽搐及呼吸衰竭
重症医学科牵头挽救患者生命

本报讯 近日,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二区、急诊科、产科二区、输血科、超声科等多学科紧密协作,成功抢救一例产后大出血、失血性休克、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

35岁的王女士,于5月31日17时47分在当地县医院顺产一男婴。但王女士产后出血多、子宫收缩差,当地县医院给予宫缩剂应用后子宫收缩仍差,并持续流出暗红色不凝血,凝血功能障碍显现,当时的出血量已达2000毫升。紧接着,患者出现意识淡漠伴抽搐及呼吸衰竭,于是被紧急送到市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二区值班住院医师张玲接到急诊科电话后,立即请示科室主任刘德智,产科二区主任王保莲、副主任医师陈娟第一时间到位参与抢救,并电话联系输血科大量备血,紧急通知超声科给予床旁彩超检查,值班护理人员也第一时间准备好床位、呼吸机等医疗设备。

患者到达科室后,所有的抢救措施立即启动。护士立即给予患者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并遵医嘱补液;给予动脉穿刺监测血压,抽取血液标本送检。张玲立即给予患者经鼻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产科大夫立即给予患者缩宫素及卡前列甲酯栓等药物应用,持续给予患者按摩子宫。超声科医师也在第一时间来到科室,为患者行床旁彩超检查。输血科在得到患者信息后,第一时间进行了配血、送血。据不完全统计,该患者在住院期间累计输入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4U、病毒灭活冰冻血浆1800毫升、冷沉淀凝血因子10U。

抢救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跟死神在博弈,不停地有检验科的电话打进来报告危急值,抽血化验显示患者多项指标异常。刘德智一边指挥着抢救,一边呼喊神志模糊的患者。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最大努力救治患者。陈娟更是一刻也没有离开ICU病房,密切观察着患者,与家属沟通病情,随时做好为患者行子宫切除术的准备。

为患者行多次床旁彩超后,陈娟判断患者的出血依旧是因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因此,抢救中除应用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外,陈娟还坐在患者床旁,不停地为患者按摩子宫。

一整夜的抢救过去了,渐渐地,患者的神志清醒了,出血量逐渐减少。5月31日,患者出血量约3580毫升;6月1日,出血量减少至1350毫升;6月2日,出血量仅有100毫升。一项项指标较之前也开始好转,每个人都松了一口气。正是由于参与抢救的每位医护人员的不放弃,才使患者避免了子宫切除。经过后续的稳定治疗,该患者于6月3日成功拔除经鼻气管插管,且肢体恢复、精神状态良好,生命体征稳定,经产科二区会诊后转至普通病房继续巩固治疗。

目前,产后大出血仍然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三胎政策的推进,高龄孕产妇和高危孕产妇比例上升,产科面临着严峻挑战。治疗产后大出血不是靠一个人的智慧,而是需要一支专业的、快速反应的团队。最近一周内,市中心医院已累计接收4名危重症孕产妇,该院重症医学科二区作为该院的产科重症监护室,一旦接收到产后大出血患者,马上启动多学科紧密协助,个体化评估出血量,综合运用止血手段进行合理的液体复苏,严密监测患者脏器功能,既要抢救成功,还要重视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该院重症医学科二区拥有专业的医护团队、先进的医疗救助设备,将一如既往地为产科的危重症孕产妇患者保驾护航。

(郭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