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
      

急救车队指挥员 援沪兼做担架员
——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曹军带领新乡医疗转运队援沪侧记
曹军带领河南省援沪医疗转运队新乡支队的18名急救队员,驰援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5月8日转运患者工作结束后,急救车在消杀站消毒后,脱掉防护服的曹军、王珊珊,在返回驻地途中,疲惫地睡着了。

□刘萍 张楠 王溪鹭 李振根

6月16日一大早,金色的阳光洒在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急救中心大门口和广场上一辆辆整装待发的救护车上;急救中心内凉爽宜人,不时有医护人员匆匆走过;在急诊室、急诊抢救区、急诊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有的在为患者进行诊治,有的在演绎抢救生命的“生死时速”。

市中心医院急诊党支部书记、急诊科主任曹军,前段时间离开医院50多天,这天一大早重新上岗时,他先是了解了急诊患者收治的总体情况,然后带领医护人员查房,接着马不停蹄地走遍了急救中心的每个角落。看到熟悉的场景“涛声依旧”,他的心里充满了欣慰。

圆满完成援沪使命

这50多天,曹军去了哪里?

急救中心的同事都知道,这段时间,曹军带领河南省援沪医疗转运队新乡支队的18名急救队员,驰援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把一串串辛勤的汗水,洒在了黄浦江两岸;把新乡医务工作者的深情,镌刻在上海迎战新冠疫情的史册上。

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管辖着老院区和东院区两个急救中心,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于一体的救治中心,设置有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儿科、急诊妇产科、急诊抢救区、急诊重症监护区、急诊综合病区、急诊留观区等单元;拥有急诊CT、急诊磁共振、急诊彩超、急诊DR、急诊检验、急诊药房等配套科室和先进的“一卡通”电子分诊系统、院前急救电子工作站及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急救设备;配备有各种型号救护车17辆。该院急救科24小时处于应急状态,确保及时出车,奔赴抢救一线。

救死扶伤全天候,全国战“疫”一家亲。4月25日~5月26日,河南省调集1辆指挥车和50辆负压救护车,组成河南省援沪医疗转运队驰援上海战“疫”。曹军被任命为新乡转运支队队长,下辖5个车组,18名急救队员。

援沪期间,曹军带领新乡转运支队的18位勇士,共出动急救车251次,转运各类急危重新冠肺炎患者432人次。

18位勇士转运新冠肺炎患者,做到了百折不挠,转运快速安全;与新冠肺炎患者超近距离接触,规范操作没有一人被感染;12位共产党员积极践行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其他6名同志冲锋陷阵,被河南省援沪医疗队临时党委推荐为入党发展对象;凯旋时,每位队员均获得各种荣誉称号。

曹军在援沪期间,除了担任新乡转运支队队长外,还主动担负着救护车的随车医生、随车担架员的使命,通过率先垂范,鼓舞了新乡转运支队队员的士气,奠定了新乡转运支队拉得出、打得赢的基础。

在上海期间,曹军一直保持着与市中心医院两个院区急救中心的通信联络,为科里的重大事项制定规划、沟通协调。援沪归来,刚刚结束隔离,他就迫不及待地赶到东院区急救中心上班。

离开急诊科50多天了,急诊科下一步工作规划、党建工作、与高速交警的警民共建工作等接踵而来,这些都需要曹军领衔紧锣密鼓地一一推进。

战“疫”物资塞满车厢

4月24日,听到新乡要组建援沪医疗转运支队的消息,曹军主动向组织请战。

面对曹军的请战申请,市中心医院领导有点儿犹豫。曹军的工作岗位非常重要,两个急救中心这么多工作,能离开他吗?

曹军向院领导表示,在医院的关怀下,急诊科的管理团队完全可以完成日常工作管理,何况自己即使到了上海,也会与科里保联系,安排工作。

市卫健委听说曹军递交了请战申请,非常高兴,新乡市组建医疗转运队伍驰援上海,确实很需要一名德才兼备的队长挂帅。

曹军的请战申请得到了批准,并被市卫健委任命为新乡转运支队队长,市中心医院麻醉与围手术医学科护士长王珊珊,急救中心司机王佳楠、张亚洲,获批一起跟随曹军加入新乡转运支队。

曹军的任务是带领新乡的5辆急救车和18名急救队员,于25日上午赶到郑州,随河南省援沪医疗转运队一起驰援上海。

请战申请被批准后,曹军立即着手做了两件事,一是召开急诊科会议,部署下一步的工作;二是召开本院援沪人员紧急会议,准备各类抗疫物资和急救设备,交代注意事项。曹军曾经是市中心医院2003年抗击“非典”、2009年抗击“甲流”的业务骨干,常年从事急诊急救领导工作,深知各类抗疫物资和急救设备对抗击疫情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曹军列出的出征物资配备清单,很快交到了市中心医院院长助理、医务处主任李树斌和院办主任王予东手上。大局意识强烈的李树斌和王予东立即通知相关部门放弃休息,紧急调配各类物资,并强调,如果仓库的物资不够,就刻不容缓调集,绝对不能耽搁曹军一行出征。

市中心医院主管急诊科的副院长张立国,在曹军出征前后多次向他表示慰问,并为急诊科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竭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使曹军和老院区、东院区急救中心医务人员深受鼓舞。

物资准备齐全,天已经黑下来。曹军连饭也顾不上吃,亲自带领人员按照清单装车,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急救设备按照两套配置装上车,200多套防护用品也装上车。由于物资太多,曹军他们在车内几次调整货位。箱子太大装不上,就把箱子拆开,物资分成小包,见缝就塞。

从下午6时开始,曹军的母亲和妻子打了好几个电话,曹军都没有顾上接。等到援沪准备工作一切安排就绪,曹军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彼时表针指向了夜里11时30分。

妻子问他,约好今天晚上一起去父母家吃饭,我给你打电话,你不接;母亲打电话,你也不接,到底是咋回事?

此时曹军才想起,自己一忙,早已经把回父母家陪老人吃晚饭这件事忘得干干净净。他愧疚地对妻子说,明天一大早,我还得带着救护车到郑州集合。今天太晚了,你明天替我向父母解释一下吧。通情达理的妻子,也顾不上再说别的,急忙替他收拾随身的生活用品。

艰难转运新冠肺炎患者

4月25日8时,市中心医院院长车振勇等领导和职工代表为曹军、王珊珊、王佳楠、张亚洲4位出征勇士举行了送行仪式,并嘱咐他们援沪期间要坚决完成任务,注意自身安全,平安归来。12时,新乡支队随河南省援沪医疗转运队离开郑州。经过16个小时的“急行军”,他们于4月26日凌晨4时多到达驻地——上海浦东亚朵宾馆。

到达上海当日,曹军召集新乡转运支队18名队员进行战前动员,反复强调工作纪律和注意事项,清点、协调各车组物资,统筹解决各种问题,并带领大家加强穿脱防护用品训练,使来自不同单位的队员迅速统一了思想,营造出一切行动听指挥、众志成城做转运的浓厚氛围。

4月27日17时,河南省援沪医疗转运队接到指令,要将一位98岁的男性新冠肺炎患者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紧急转运至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急救经验丰富的当日值班专家曹军深知,转运高龄患者风险极高,而这又是新乡转运支队第一次执行转运任务,非常需要一个圆满成功的开端。于是,曹军就主动抢下了这次转运任务,由于王珊珊正在执行消杀任务无法出诊,他就带领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刘艳玲、司机赵新超,冒着倾盆大雨出发了。

大雨中天地连成一片,救护车前挡风玻璃上的雨刷刮雨速度远远低于降雨频次。雨水严重妨碍了视线,再加上很多道路因为疫情设置了路障,救护车不得不几次绕路,行进艰难。

而在转运的起点和终点,曹军、刘艳玲、赵新超还要在雨中一边抬着担架,一边打伞为担架上的患者遮风挡雨,结果患者身上没有淋雨,曹军他们却被淋成了“落汤鸡”。

这次转运任务历时5个小时、驱车160多公里,曹军与两位队员回到驻地已经是午夜12时多了。虽然他们浑身湿透又饥肠辘辘,但一想到被转运患者能够安全到达目的地,就觉得再多的付出都值了。

为防止交叉感染,驻地宾馆的中央空调不能启用,后半夜曹军躺在床上,被闷热、蚊虫困扰着难以入睡,脑海里回忆起新乡支队随河南省援沪医疗转运队风驰电掣般“飞”往上海的一幕幕。

4月25日一大早,曹军带着3名同事和1辆救护车,到郑州与新乡的另外4个车组会师,参加了河南省援沪医疗转运队的出征仪式。

趁着出征仪式举行前的间隙,曹军将新乡转运支队其他4个车组的人员名单默记了一遍:市第一人民医院车组的医生是张明,护士是裴倩,司机是闫三全、孟鹏鹏;市第二人民医院车组的医生是王川川,护士是刘艳玲,司机是周新国、赵新超;新医一附院车组的医生是吴畏,司机是岳源、唐长庆;新医三附院的医生是王小光,司机是贵俞棋、许宁。

当天中午12时,河南省援沪医疗转运队的指挥车,带领全省50辆负压救护车,沿高速公路直奔上海。

为了保障到沪后医疗转运工作顺利开展,曹军带领的救护车上塞满了各类物资,人员在车上只能蜷腿而坐,极度不适。途中,他们看到几十辆救护车深夜排队加油,车队一眼望不到头,车顶上闪烁的警灯照亮了一片天空。他们的精神为之一振,不适感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援沪必胜的信心。

必胜的信心,一直伴随着曹军带领的新乡转运支队在援沪工作中忠诚践行着初心使命。由于驻地宾馆的中央空调不能启用,每个房间内都闷热潮湿,还有蚊虫叮咬,而且每天单调的盒饭吃得人人没有胃口,其间吃了一次面条如同过年。但新乡转运支队理解非常时期的上海各方面都困难,不仅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还积极主动出诊转运各类急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并且始终保持着零失误、零感染的纪录。曹军更是带头主动承担危急险重的转运任务,把个人的辛苦和安危置之度外。

5月1日,新乡转运支队接到了转运一位61岁男性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任务,转运的起点是静安区一家医院,目的地是闸北区中心医院。患者做过气管切开术后,伴有多种并发症。该患者不仅转运难度大,随车医护人员还要面临新冠病毒感染的高风险。

患者至上,迎难而上,是曹军一贯的工作作风,他毫不犹豫地再次抢下了这次重任。患者被抬上急救车后,曹军和王珊珊立即为患者采取了吸氧、心电监护等救治措施。

那天,气温很高,为防止交叉感染,负压急救车内无法启用空调,车厢内闷热得像罐头,连司机用于导航的手机也因耐不住高温,在途中一度“罢工”。完成转运任务后,曹军、王珊珊、王佳楠、张亚洲的衣服全都被汗水湿透。

在疫情下的上海转运患者,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

5月8日,曹军带领10辆救护车执行从一家养老院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转运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大规模转运任务。到达现场后,得知需要转运人数较多、10辆救护车无法完成转运工作后,他一面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和各车组救治能力妥善安排25名患者先行转运,一面紧急向河南省援沪医疗转运队申请再派3辆救护车支援。在等待第二批救护车到达期间,身穿厚重防护服的曹军在烈日高温下站了足足两个多小时,又一次遭受了汗水的“洗礼”。

曹军拼了,同事既敬佩又心疼。

很多人劝曹军:“您已经年近五十,又是新乡转运支队队长,在后方指挥就行了,不用冒着风险随救护车转运患者,甚至还充当担架员,您身体如何吃得消啊?”曹军回答:“我是一名受党教育30多年的老党员,又是新乡市中心医院急诊党支部书记、科主任,2003年抗击“非典”、2009年抗击“甲流”都参加过,抗疫经验多一些,关键时刻就应该冲锋在前,起到表率作用,为上海抗疫工作贡献新乡力量。”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