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今年以来,延津县残联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加强纪检监督,坚持“救早救小、应补尽补、应办尽办”原则,扎实推进0岁~6岁残疾儿童康复工作,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健全基层队伍。各乡镇专职委员配置由全县40名增加为每村1名,共计341名,同时在各村和社区成立残协,明确了基层工作责任主体,有力促进了基层残疾人工作的开展。形成排查机制。建立了以县、乡残联和专职委员为骨干、各村社区干部为排查节点的全覆盖信息排查收集体系,定期排查、动态更新,从而形成完整、严密的信息排查网络和跟踪服务机制。建立闭环政策落实机制。为把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等信息集中到同一张表中,县残联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信息台账和政策落实台账及部门数据共享台账从基层来到基层去的闭环工作机制,避免了重复排查,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发挥专业优势。为落实好这一重点民生实事,促使更多儿童得到康复,县残联协调县人民医院、县妇幼院等2家0岁~6岁康复机构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提供走访、电话拜访等咨询服务。同时,县纪委派驻县残联纪检组与县残联相关同志多次到两家医院督导查看康复情况及报销程序,提出指导性意见,强化了监督,有力促进了工作开展。提升服务水平。县残联党支部多次研究此项工作,掌握工作进展情况,要求承办人员树立大局意识,强化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对此,康复工作人员站稳群众立场,优化服务流程,保证0岁~6岁残疾儿童家长上门一次即可领到康复补贴,同时积极帮助家属解决残疾儿童康复中遇到的其他困难和难题。
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住院康复补贴127人(目标122人),仅半年就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同时实现了动态意义上的应补尽补、应办尽办。通过系统的康复救助,许多残疾儿童身体状况得到好转,为众多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欢乐。 (朱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