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
      

“卫”爱出发 “辉”聚力量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京元

最近几天,卫辉市东关排成了附近居民“网红打卡地”,看着河水从桥下顺畅通过,大家去掉了一块儿心病。

去年7月份的洪涝灾害,让东关乃至卫辉城区居民深受其害,2米深的积水让他们被迫转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排水不畅。灾后重建,东关排及泵站工程项目总投资1420.5万元,包含300米的防汛通道工程和东关泵站改造提升工程。

5月18日,东关排正式实现通水、排水运行。该项目从宝塔东路到东孟姜女河,全长300米,设计流速为每秒10.6立方米。东关泵站工程,泵站排水能力从原来的每小时800立方米提升至1.08万立方米,排涝能力提高了12.5倍。

其实,东关排重建项目是卫辉市灾后重建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5月15日,卫辉市规划内107个水利修复项目已全部完工,香泉、狮豹头、塔岗、正面4座水库,卫河、共产主义渠、东孟姜女河等6条主要行洪河道均已修复完毕。

卫辉市是去年全省8个极重受灾县之一。灾害发生后,卫辉市以灾后重建统筹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回稳向好、蓄势发力的良好局面。

在推动灾后重建工作中,卫辉市以机制的张力激发各级干部的动力活力,建立周交办、月点评、季考核等全过程督查工作机制,以任务化、项目化、工程化、方案化、清单化方式狠抓落实。

在规划方面,卫辉市将灾后重建与长远发展相结合,与产业结构优化、能力整体提升相衔接,一体谋划、一体推动。编制的专项规划及制订的方案与卫辉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统筹结合,为卫辉未来发展谋定方向。坚持系统规划观念,落实城乡居民收入与生产总值同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改善,社会事业进步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三个同步”,确保用高质量规划统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设是灾后重建的关键,卫辉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带动大发展。今年以来,实施各类项目1385个、总投资1691.58亿元,有效拉动经济增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新增专项债券16.29亿元,发行额度居新乡市第1位,破解了项目融资难题。同时,紧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将2022年确定为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年,加快路网结构优化提升,交通领域总投资达12.87亿元,是“十三五”期间总投资的12.38倍,重建公路里程468.9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42.03%,有力助推枢纽经济、一二三产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灾后重建任务重、资金需求大、社会关注高等重点、难点问题,卫辉市积极探索灾后重建项目投融资模式,实施 “四方合作、市县联动”投融资模式,撬动总投资186.5亿元、总建设面积290.6万平方米的城区灾后重建项目。目前,一期贷款29.4亿元已通过国开行总行审批,安置房建设、危房拆除、河道疏浚等项目进展顺利。为保障灾后重建顺利进行,卫辉市自主研发出融“微服务、微举报、微宣传、微求助”等功能为一体的指尖警务——“卫辉微警局”,有力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实现了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两不误”。

在发挥基层党建力量上,卫辉市在城区设立44个片区工作站,解决好群众关切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乡村探索打造 “责任制+党员联户+网格化+积分管理”模式,组织全市7800余名党员联系8万户群众,重点做好受灾群众思想安抚,鼓励生产自救,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卫辉市把群众住房安全放在首位,加快毁损房屋修复重建。目前,蓄滞洪区外危房622户已全部完工,入住率100%;蓄滞洪区4个集中安置区全部封顶,提前20天完成建设任务,确保10月份具备入住条件。

在增收工作中,先后发放各类救灾资金、捐赠资金、蓄滞洪区运用补偿资金共计16.5亿元,同时,开展“暖冬行动”“冬季供暖”“春风招聘”等专项行动,向受灾严重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支持,累计授信“爱心快贷”1657户、2.8亿元。全面开展农田水利大会战和冬小麦 “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36.5万亩,修复农田水利设施6.5万亩。

一季度,卫辉市生产总值完成 49.65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在全省各县(市)中位居第10位,在全省8个极重受灾县中位居第1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36.7元,总量及增幅均位于新乡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