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疫情防控的三道“大数据防线”

开栏的话

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使用正在一步步影响着生活。我市深入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和省委“数字化转型战略”,大数据使用明显加速,在保供保通、夏收帮扶、企业纾困、项目建设、城市管理、文明创建、社会治理、便民服务等带来了新变化。特别是用大数据思维指导疫情精准防控方面,我市创新推出了许多新举措,初步建立了大数据疫情防控体系,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前列。为此,本报从今日起开辟“拥抱大数据·领跑‘新’未来”栏目,把我市在大数据应用的效果陆续介绍给读者。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书武

在疫情防控中,怎样运用大数据思维指导疫情精准防控,以避免“误伤”和“漏防”,我市对此进行了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

“如果把身处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和‘红码’人员比喻成导弹,那么从导弹发射开始、中途飞行再到抵达我市市域,我们用大数据可以在远程、中程、近程距离都能发现它,并进而采取措施。”5月17日,市政务大数据局高级工程师杨超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我市的在战“疫”中如何有效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手段。

远程锁定

4月初,在上海参与援建的方成(化名)准备返回我市,按照我市要求,他在“放新办——返新登记”上逐项填写了相关信息。这条信息通过大数据手段即可反映到目的地疫情防控指挥部。由于来自上海市疫情高风险地区,方成的运行轨迹被迅速纳入了监管。等他到大广高速封丘站出口时,一身隔离衣的医护人员已经在等待着他,并迅速通过专用车辆送到隔离的宾馆内。

其实,不仅仅是上海,只要是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如长春、西安、北京、哈尔滨、湛江、丹东等地,如果从这些地方出发到新乡,通过“放新办——返新登记”都可以得到他们的相关信息,不论是坐火车、飞机,还是开私家车、大货车,都能提前锁定,采取相应措施来关注和管控。此时的“放新办——返新登记”就是一双双“千里眼”“顺风耳”,远距离地查看险情。

如果从中高风险地区来的人忘记或者故意不在“放新办——返新登记”上登记,或者把目的地写成其他城市但到我市就停留下来,怎么办?

这就用得上中程距离内的相关防御手段了。

中程防御

哪个范围为中程呢?

除去中高风险地区和我市市域,其他的国内部分都是中程范围。

我市以车辆大数据为核心,建立起大货车GPS定位、高速ETC数据核查为中程的数字防线。

我市对于国内12吨及以上的大货车,根据货运车辆实时在线监测数据分析模型,对入新车辆GPS实时运行轨迹数据与国务院中高风险区域目录进行实时对比。

这些车辆如果途经中高风险区域800米范围之内停留10分钟以上,进入新乡市域GPS电子围栏后,系统自动锁定,列为风险车辆,进行实时跟踪,最终确定停留位置。

比如,有一辆货车有上海停留轨迹,当车辆靠近新乡市域,我市通过运用GPS数据,就可以实时掌握它的动态,进行关注。它一旦到新乡触碰电子围栏,我市就能及时捕捉预警。

近程管控

哪个范围为近程呢?

我市市域均为近程。此时,如同导弹已经临近身边,必须在大数据的指引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化解风险。

5月17日,货车司机张东风坐在高高的驾驶室内,左手拿着手机,手机显示场所码为绿色,顺利通过高速下站口,奔向目的地。

他手机显示的绿色场所码,是基于我市大数据得出综合结论的具体显示。在高速下站口,我市通过摄像头采集车辆号牌,结合入豫高速ETC信息、返新入豫报备、健康码、核酸检测、货运车辆GPS等数据资源,建立与卡口分屏显示系统的实时联动,做到无风险自动放行,有风险进一步人工核查,实现主动防御。

基于大数据技术,我市市域GPS电子围栏、高速有形卡口、国道省道无形卡口为近程的数字防线,组成了近程管控的第一道关卡。

对于来自于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的入新车辆,实行“中转站”运输闭环管理。对于其他地区的入新车辆,实行“点对点”运输闭环管理。对于提前报备、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在新停留的入(返)新货车司乘人员不赋码、不劝返、不集中隔离,即卸即装即采即走。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对于数据不全、信息不准的车辆怎么办?我市运用大数据思维,排除干扰信息,像剥笋一样确定最小范围,将风险车辆数据交由公安交警、风险人员信息交由网格进行研判,最终确定信息实现精准管控。如果健康码最终显示为红色,则在指定位置隔离。

即使过了第一道防线,我市还可以通过场所码,将人员快速识别出来。这是近程管控的第二道关卡。

“四码合一”是我市的一个创举,用场所码代替原来的健康码、行业通行码、行程卡、核酸检验结果等,通过数据计算,实现一次扫码即可调集多个结果,并直接显示至场所码扫码页面,方便群众出行的同时,实时通过大数据筛查人员风险信息。

通过场所码整合数据资源,“四码合一”实现对流动人员进行反复梳理,最终以“3+N”网格化管理落实“人防+技防”相结合的精准防控。

近程管控的第三道关卡是我市运用大数据对重点场所、重点人群进行精准防控。药店、隔离点、冷库、物流点及27类重点人群都纳入了大数据的管理之中。市内4.5吨至12吨营运车辆已经全部安装GPS设备,实时分析监测运行轨迹。

杨超提醒,大数据起到预警的作用,能够研判危险等级,提出处理建议,真正执行措施的还是政府其他相关部门的防疫力量,如公安、卫健、交通等。

全面融合

通过大数据手段,发现高风险人员进入市域之后怎么办?

我市依托“新乡政务”App,建立起从市到县、到乡(镇)、到村、最后到网格的一体化挥调度平台,从市级发出的口令,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到达最基层的网格员,保证政令畅通。

疫情防控指挥调度平台以大数据为依托,支撑海量数据研判,辅助疫情防控指挥部参考决策。它从上到下“一竿子插到底”,市领导可以随时与身处基层的一线网格员联系。

大数据在防疫管理上纵到底、横到边,在数据融合方面体现了自己的优势。目前我市已经借助大数据技术,将省市核酸检测结果、中高风险地区、返新入豫报备、公安协查信息、手机漫游信息、区域协查数据、场所码扫码数据等各类涉疫数据进行融合,实现信息精细采集、数据高效统计、风险及时预警处理。

在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时刻,我市主动作为,运用好大数据,实现扁平化,从“人海战”到“数治战”,从“全员检”到“重点管”,从“查验站”到“无形卡”,从“很‘码’烦”到“一码通”,从“现场采”到“App办”,一场用“大数据思维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的阻击战正在我市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