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
      

及时接种疫苗 保障生命健康
——写在我国第36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王 轶 贾喜臣

免疫规划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是人类在同传染病作斗争中所取得的最为突出的成就。为了保证每一位儿童能及时接种疫苗,有效防止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达到最终消灭疾病的目的,自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的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今年的4月25日是我国第36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今年的“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主题是“及时接种疫苗,保障生命健康”,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预防接种工作,广泛宣传接种疫苗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共建健康中国。

今年的4月25日是我国第36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及时接种疫苗,保障生命健康”。在目前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更突显疫苗接种对于保护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一)

瘟疫(即传染病)与战争、饥荒被称为人类历史悲剧“三剑客”。疫苗的发明改变了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力量对比,疫苗的发明也使人类第一次拥有了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武器。接种疫苗,极大地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挽救了千万人的生命。

2020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说,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我国自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以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地控制了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通过口服糖丸,我国1995年即阻断了本土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的传播,使成千上万孩子避免了肢体残疾;普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由1992年的9.67%降至2014年的0.32%;上世纪中期,我国麻疹年发病人数曾高达900多万例,至2017年,发病人数已不到6000例;普及儿童计划免疫前,白喉每年可导致几十万计儿童发病,2006年后,我国已无白喉病例报告。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流脑发病最高年份曾高达304万例,至2017年,发病人数已低于200例;乙脑最高年份报告近20万例,2017年,发病数仅千余例。随着儿童常见传染病发病人数的急剧下降,因常见传染病死亡人数也由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上万人、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下降到全年不足百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仅儿童疫苗每年就可挽救超过400万人的生命。

(二)

我市免疫规划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多年持续保持较高的接种率,已连续29年没有报告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连续29年没有报告白喉病例,实现了新生儿破伤风消除目标,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大幅下降,麻疹报告率在1/100万以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高接种率形成的群体免疫屏障,有效地保护了广大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我国在抗疫的同时,就布局了5条技术路线的新冠疫苗研发,并率先进入了临床研究。我国研发的两支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先后获得国家药监局和世界卫生组织批准附条件上市、紧急使用,我国是目前全球为数不多的研发生产新冠疫苗的国家。我国生产的新冠疫苗不仅满足国内居民接种需求,还为50余个国家提供新冠疫苗,为全球新冠疫情防控作出中国贡献。

根据疫苗的出资渠道不同,我国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免疫规划疫苗是由国家购买,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的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则是由受种者

或受种者监护自费接种的疫苗。

目前,我市对适龄儿童接种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有11种,可预防脊髓灰质炎、结核病、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乙型肝炎、甲型肝炎12种传染性疾病。《疫苗管理法》第六条明确要求: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居民,依法享有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权利,履行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义务。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免疫规划疫苗。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障适龄儿童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适龄儿童按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

非免疫规划疫苗是自费、自愿接种,是对免疫规划疫苗的很好补充,可以覆盖免疫规划疫苗不能预防的一些儿童多发传染病,如水痘、肺炎、流感、轮状病毒腹泻等。有些非免疫规划疫苗尽管预防的传染病与免疫规划疫苗有重叠,但是非免疫规划疫苗工艺比较先进,可以给更小年龄的孩子提供有效的保护。尽管非免疫规划疫苗国家不强制每个家长为适龄儿童接种,但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可以为孩子多提供一份健康保障。

(三)

经常有家长咨询,由于多种原因,如:孩子生病、新冠肺炎疫情、搬迁等推迟孩子接种疫苗,对疫苗保护效果有没有影响?任何疫苗均不能提前接种,可以延迟接种。据研究,延长同一种疫苗各剂次之间的接种时间不会降低最终的抗体水平,不会降低疫苗的最终免疫效果,但是延迟疫苗接种可能会使疫苗产生保护的时间相应地延迟,从而增加感染相应疾病的风险。而缩短各剂次的时间间隔会影响抗体反应,会降低疫苗保护作用。所以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能使孩子及时获得最佳的免疫效果。建议家长要遵照接种门诊的预约通知,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

带孩子接种疫苗前,要作好如下准备:

1.接种前一天,可以给孩子洗澡,换上宽松柔软的内衣。

2.接种当天,带好预防接种证,注射后医生会在预防接种证上登记本次接种时间、疫苗名称等相关信息,同时,预约下次接种疫苗品种及时间。

3.接种前,医生会对孩子的健康状况进行询问检查,如测量体温、询问禁忌症等,家长务必要如实回答,同时,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询问,务必让医生了解孩子真实的健康状况,更好地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

4.接种分为口服及注射两种方式:口服疫苗前后半个小时请避免喂食热水、热食及喂奶。注射部位一般在孩子的上臂及大腿,家长应配合医生固定好孩子体位,防止意外发生。

孩子接种疫苗后要注意如下事项:

1.在接种场所留观30分钟,无反应后再离开。

2.要让孩子充分休息,多喝水,避免吃鱼、虾等容易过敏的食物,注意保暖。接种当天尽量避免洗澡,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引起感染。

3.接种疫苗后,孩子如果出现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烦躁等现象,不必担心,家长注意观察,这些反应一般很快就会消失,但如果发热超过38.5℃,反应比较强烈且持续时间较长,请及时带孩子就医,并向预防接种门诊报告。

4.记住医生预约的下次预防接种时间,妥善保管好预防接种证和疫苗告知单。

5.成人接种过疫苗后不要酗酒。

随着我国疫苗产业的发展,不仅有越来越的疫苗用来保护儿童免受常见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侵袭,也能够为成人提供疫苗的保护。对于一些传染病,成人也是易感人群,由于成人免疫力较强,感染后一般不表现出严重症状,甚至不出现症状,但是他们会将病原体带回家庭,使家庭中免疫力较差的老人和儿童感染传染病的风险提高。而且有些疾病的高感染人群是成人,如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宫颈癌。所以成人接种疫苗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我市适合成人接种的疫苗主要有乙肝疫苗、流感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等。我市18岁以上人群可以选择就近的接种门诊接种相应的疫苗。

(四)

老年人是仅次于儿童之外的易受传染病影响的人群。老年人免疫功能较成人弱,且往往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老年人如果感染流感、新冠肺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容易出现重症甚至死亡。从全球各国监测新冠肺炎发病、重症、死亡病例分析,60岁以上人群是重症和死亡的高风险人群。近期,我国香港地区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死亡病例多数为60岁以上人群,年龄越大,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越高。香港的监测研究显示,死亡病例中,没有接种新冠疫苗者的病死率是接种新冠疫苗者的十几倍,甚至仅接种过1剂次新冠疫苗的60岁以上老人的病死率远低于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老人。

我市从2021年元月开始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至目前,全市60岁以上人群完成全程接种85.04万人,加强免疫接种54.45万人,仍然有20余万老年人未接种新冠疫苗,一旦有疫

情发生,这些老年人会成为高危人群。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弱,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和保护效果较成人相对低,一旦感染发生重症、危重症比例高,所以建议老年人不仅要尽快完成全程基础免疫,对于接种2剂灭活疫苗和1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满6个月的老人,还要进行加强免疫,以期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有研究显示,老年人接种加强免疫后,对新冠病毒感染后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可降低90%以上。现在,全市各接种门诊正加速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完全可以满足当前全市接种需求,请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尽快完成新冠疫苗接种。

目前,我国推荐两种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策略:一是同源加强免疫,即用原来基础免疫所使用的技术路线相同的疫苗完成加强接种,即原来使用灭活疫苗进行基础免疫的,仍用灭活疫苗进行加强;二是序贯免疫接种,即用与原来基础免疫所用疫苗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完成加强接种。即原先接种了2剂次灭活疫苗,半年后接种1剂重组蛋白新冠疫苗或腺病毒载体疫苗加强免疫。尽管同源加强和序贯加强均能起到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但是,目前的研究显示,序贯加强的免疫效果要优于同源加强,建议老年人在没有禁忌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序贯加强免疫。

截至目前,全球接种我国新冠疫苗的老人已经是数亿剂次,最高年龄为106岁。经统计,接种新冠疫苗的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率略低于年轻人。据观察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的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疼、浑身酸疼、局部疼痛和红肿现象,这些一般不需特殊的处理,会自行缓解。另外,接种疫苗之后如果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感到症状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或原有疾病复发时,要及时就医,向接种单位进行报告。

(五)

2021年,我市累计接种各类疫苗1226.43万剂次。其中,新冠疫苗接种1020.97万剂次。这些都是我市3000多名接种医生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而且没有补助,一针一针注射出来的。

接种医护人员是什么样的群体?他们是一群待遇不高却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的奉献者;是一直在奔走,一直在呼吁接种疫苗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是不经意间就会被误解和斥责的“老黄牛”,但是他们一如既往坚守初心誓言,遵从使命召唤,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应接尽接,只望多接种一针,只盼多保护一人,这就是他们的信念。

肩负“治未病”神圣使命的接种医护人员,是聚光灯外“健康新乡”建设的重要“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