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 自省人防系统“能力作风建设年”、全市作风纪律大整顿活动开展以来,市人防办以“能力作风、优化服务”双提升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深入企业开展人防工程建设审批指导服务工作,广泛征求企业意见建议,倾听企业心声,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
请进来“听”。3月16日,市人防办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36家建设单位面对面座谈交流,共商服务企业、服务发展良策。市人防办党组书记田子超说:“法无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依规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座谈会上,大家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就企业在人防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阻点难点问题,分析探讨解决办法,对12家企业提出的问题现场给予指导性意见。发放“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再回访活动满意度调查表”,就服务态度、办事效率、流程设置、问题处理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的5条意见建议即时分类梳理,限时办妥,回应企业关切。市人防行政审批服务窗口从减环节、压时限、便利化等方面,做好人防政务服务“加减乘除”。创新推行“马上办、马路办、延时办”等工作举措,建成“永不关门”人防窗口,为企业群众服务24小时“不打烊”,第一季度再次被评为“红旗窗口”。
走出去“送”。法律法规和惠企利民政策宣传是“大回访”活动的重要内容。市人防办坚持“亲清”原则,主动、贴身、个性化服务,成立3个回访小组,由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深入36家企业送政策、求意见,让企业真切感受到来自人防的高效服务、务实服务、亲情服务。发放《河南省人民防空工程审批管理办法》《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等文件200余份,对重点条款内容进行详细解读,讲清依法履行人民防空的义务是市场主体的法定责任,讲清人防工程配建的标准和功能要求,讲清人防工程建设审批的程序和免于履行人防义务的建设项目范围规定,把已出台的政策法规讲明白,让企业听得懂、用得上、得实惠。以政府名义印发《河南省人民防空工程管理办法》宣传贯彻方案,厘清相关部门责任,推动解决部门之间政策规定不配套、不协调问题,提高企业办事效率。
驻企业“宣”。“首席服务员”制度是全面贯彻国家、省、市优化营商环境精神,坚持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效能,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市人防办派出业务骨干下沉帮扶企业一线,服务前伸,当好“店小二”,成为惠企政策的宣传员、企业发展的调研员、企业涉政事务的协调员、行政执法的监测员,帮助企业化解困难问题。及时关注、主动回应企业诉求,畅通企业诉求和权益保护的反映渠道,搭建政企沟通制度平台,共同做好安商稳商工作。适时听取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意见建议,确保人防各项调控政策在人防行政服务方面落地见效,把人防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变成助力企业的“最美零距离”。2021年,市人防办工程管理科于晓同志被新乡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共新乡市委组织部表彰为市级“先进首席服务员”(如图)。
定政策“帮”。为解决企业长期存在的棘手问题、化解矛盾,市人防办印发《关于人防工程建设破堵纾困六条措施办法》,服务新乡经济社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人防服务水平。本着“项目为王、发展优先”的原则,对报建项目规划(新建)建筑,人防窗口受理即办,实现“秒批秒办”;对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民用建筑,实行“承诺即认可”。削减环节,将防空地下室涉及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等事项优化整合,人防部门不再单独审查、监管和备案。本着“纾困松绑、释放活力”的原则,对项目规划总平面蓝图中未明确区分已建和新建建筑经济技术指标的,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中相关指标作为应建人防工程计算依据。对历史遗留问题,靶向施策,一事一议,确保建设项目顺利推进。鼓励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融入营商环境氛围,充分感受新乡人防营商环境的温度。
(邢永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