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乃为书者为人民

——记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市书协主席王乃勇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超

“朱门北启新春色,紫气东来大吉祥。”

牧野区居民张师傅家有这样一副春联不舍得张贴。今年春节前夕,他和邻居在牧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免费领取春联时获悉,这批春联全部是市书法家协会(以下简称市书协)的几位知名书法家挥毫泼墨倾情所书。“这副春联可是王乃勇老师写的。”张师傅啧啧感叹道。

在新乡,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经年累月深入基层,为广大群众书写春联或书法作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艺术传承弘扬,播洒在这片牧野大地。他们就是以市书协主席王乃勇为领队的市书协志愿服务队。

3月28日,王乃勇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授予“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这也是我市首位荣获此称号的文艺工作者。

抱朴守真 明心见性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在书法创作上,王乃勇坚持承古开新,善于从中华文化经典中萃取精华、汲取营养,以精品力作阐释翰墨之美,用标新立异、独具匠心的书法作品,诠释着自己对文化视野高度与文艺思想深度的理解。

在书法起步阶段,王乃勇心摹手追唐楷、魏碑、明清行草。特别是早期,他对张瑞图的行草书那种下笔果断坚决、极少圆转、多用方折、点画凌厉、字形崎岖、气势动荡的笔法尤为推崇。在他早期的书法作品中,时常出现张瑞图的影子及其同期书家的符号与元素。在迈向书法高峰过程中,王乃勇的大草书法由明清上溯魏晋,实践着古人“书不入晋终为下品”的理念,继而又转向唐宋大草,深入张旭、怀素、黄庭坚等大家,后又涉猎明清诸家,从中汲取营养,逐步形成并完善其草书风格。

多年来,王乃勇先后参加了首届兰亭雅集42人展及曲水流觞活动、全国三名工程书法展、全国中青年名家展、多彩贵州书画双百工程、民族脊梁——迎庆党的十九大全国书法大展、理想与现状——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伟业——建党百年全国书法大展等重要大型主题书法展览及学术活动。

谈到获奖成就,王乃勇说:“常练,常悟!”无论寒来暑往,无论夜半凌晨,笔耕不辍是常态。用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将思想寓意作品,这让王乃勇的书法作品充满诗情画意。

“乃勇以其厚重朴茂而又不失灵动的大草书风,成为当代全国中青年的代表书家。他对书法心存敬畏之心、赤诚之心。”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主席团主席)张海给予王乃勇高度评价,并向他提出了“戒骄戒躁,继续坚持抱朴守真的艺术态度,根植中原文化的沃土,德艺兼修,书文并重,期待其有更好的成果、更大的收获”的殷切希望。

从张瑞图作品,到临摹“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传世作品,不断变换的艺术风格,说起过程一句话带过,但着手实践,需要耐得住寂寞。“别人在喝酒玩乐,他在练字;别人在交际应酬,他在练字;别人在追剧闲聊,他在练字……”发小赵世洋这样叙述过去40年里王乃勇练字的“苦旅”。

“每幅作品自有其灵魂,独立存在,取无意与有意之间。”王乃勇对书法艺术的感悟,让他敢于守正创新,终成现在的一脉文风。

尊师重道 谨守本心

中华民族能够绵延5000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重视家庭、尊师重道。在儒家思想中,“忠孝节义”是连在一起的,在家是孝子,在外是忠臣,人的行为模式总是一贯的。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王乃勇先后向傅万信、冯志福、王海和刘森堂拜师学艺。不同的老师,风格各异,优势互补,王乃勇在书法艺术探索的道路上谦虚求教,勤于思考,汲取各家所长,终定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

2021年年底,作为我市首位文艺工作者代表,王乃勇在首都北京参加完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后载誉归来,市书协主席团邀请我市数位知名书法家一起聚餐祝贺。寒风中,王乃勇守在饭店门前静候恩师冯志福先生赴宴。就餐房间设在二楼,由于冯老先生腿脚不方便,王乃勇就搀扶着恩师一步一步登阶上楼,并一再向恩师道歉,由于预定房间时没有事先考虑方便老师出入,他事后自责了很久。好友梁冰在现场看到后感慨地说:“乃勇主席尊敬师长是发自骨髓里的。”

记者初识王乃勇是在四年前春节前到基层搞志愿服务现场,王乃勇只顾低头书写春联然后交给排队等候的群众,我们之间的交流不多。儒雅、能写是他给记者最初的印象。但却想不到,他曾担任一家大型制药企业的法人代表、董事长。书法艺术集大成者能与药企老总画上等号,有些不可思议。

30年如一日服侍两代老人的大姐王乃霞留守农村,为家族事务任劳任怨; “一份豆腐菜要等兄弟来了一起吃” 的大哥王乃仁长兄比父,鼓励支持王乃勇在浩瀚的书法艺术世界中上下求索;河南新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老板穆来安的知遇之恩,为王乃勇实现自我价值搭建平台,使其谨守本心练字30年……回顾过去,王乃勇对家人和成长过程中知遇的师友充满感恩,溢于言表。

传承弘扬 情洒牧野

君子和而不同。作为处在传承与弘扬中的节点,王乃勇有一件比自己获得“德艺双馨”还骄傲与自豪的事儿,那就是31岁的爱徒冯立,在今年3月28日“吴昌硕奖·浙江省第六届篆刻大展”上,折桂“吴昌硕奖”。

提及冯立,那句“非中国美院、中央美院不上”的铮铮誓言至今仍让王乃勇津津乐道。2006年,在与正读高一的冯立交流中,冯立一句“非中国美院、中央美院不上”,立马让王乃勇感到眼前一亮,“小脾气对把儿!”王乃勇愉快地喝了冯立敬的师父茶。在王乃勇悉心教导下,冯立考取中国美院并留校任教。

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其实对于任何门类的艺术都是如此,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融入到艺术的创作中去,才能够创作出更好的、更经典的作品。

“我水平有限,没能教导他几年。”在高考前,王乃勇担心自己的水平禁锢了冯立的书法艺术发展,就建议徒弟考前到中国美院、中央美院的培训班学习,不拘囿于老师的思路,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为了普及书法艺术,提升牧野大地人民群众的书法鉴赏水平,开阔同仁的艺术视野,2021年年初,在王乃勇努力联络与沟通下,“兰亭群星荟牧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在我市平原博物院成功举办。全国近百位历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者,共创作近百件书法精品,给观众带来一场书法艺术的饕餮盛宴。

此次展览的近百幅书法作品,楷、行、草、隶、篆五体皆备,是全国各地获得兰亭奖书法家以时间为轴线,以民族精神为内核,从渊远流长的牧野文化中获得素材,在逐梦圆梦的伟大实践中激发灵感,精心创作出近百件风格多样、大气磅礴的书法巨作,精心雕琢出一组组具有万千气象的汉字书法视觉群像。

“兰亭群星荟牧野”的成功举办,彰显了王乃勇对书法艺术的敬畏之心,对书法事业的赤诚之心,体现了我市书法界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4月7日,市文联向全市文化艺术界发出《关于开展向王乃勇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要求大力弘扬“德艺双馨”精神,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相信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必定会以蓬勃朝气和豪迈锐气,更加自觉主动担当起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神圣职责,不断推动文艺队伍更加健康,主流声音更加响亮,行业风气更加清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