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
      

潜心发力氨纶十余载 开启纺织强国新征程(下)
——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氨纶发展纪实

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乡化纤)将创新贯穿到生产、经营、环保和新产品研发等环节,新乡化纤和中远氨纶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和研发新技术、先进装备,突破了多项核心技术,拥有多项国内和国际发明专利,让每次创新都成为一次新的超越,实现了新乡化纤总量之变、结构之变和质量之变。

2003年,新乡化纤步入氨纶领域,从32头、48头的生产线逐步发展。当行业内氨纶生产设备普遍是32头或48头时,新乡化纤氨纶项目建设发展迅速,工艺装备不断升级,氨纶生产新技术在新乡化纤得到运用,96头、120头的生产线陆续投产,使每个项目都有质的飞跃。新乡化纤联合中远氨纶和中原工学院共同开发的“120头超细氨纶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2020年度中纺联科技进步一等奖,被列入我国化纤工业“十四五”发展推广名录。

2020年9月奠基的年产10万吨高品质超细旦氨纶一期工程,核心技术及装备采用高一致性氨纶聚合物技术和装置,采用近红外在线监测、先进控制系统(APC)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满足后道工艺在织造、染整、定型、后处理中,对氨纶纤维聚集态结构的不同要求。纺丝技术采用高密度纺丝及高速卷绕技术,纺速可达1000m/min以上。项目还将“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使自动化程度更高、工艺更稳定、物耗及能耗更低,更加节能环保。

生产过程智能化是新乡化纤整个智能制造的核心。新乡化纤以“单台设备自动化、整套生产线智能化、综合管理智慧化”为目标,在新上项目的方案确定、设备选型等方面,充分考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先后与上海节卡和中电科22所签订战略合作,联合探索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在传统行业中更好的应用,推动行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

新乡化纤的智能化生产线与 DCS 系统和 PLC 系统、WMS 系统紧密结合,生产做到全天候受控,氨纶产品在APC程序控制下实现自动落丝,利用RFID技术记录产品信息,机器人落丝后由AGV搬运机器人运送到自动分拣线,在机械手臂的牵引下,打包、贴签、入库,一气呵成,全线实现了从落丝、分检、打包、贴签、入库全程自动化,使整个生产线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工作环境变好、生产工艺更加稳定,产品质量的监控和追溯等均可管、可控。新乡化纤获得“河南省化纤行业首座5G智慧工厂”“河南省工业智能工厂”“河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和“2020年度~2021年度中国工业数字化建设卓越实践企业”荣誉称号。

产销配合,提高市场占有率

随着国内氨纶产能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避免卷入中低端化、同质化竞争,新乡化纤在运用新装备、新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同时,利用自身的省级研发平台,组织攻关小组专注于超细旦、差别化纤维的生产和研发,与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开拓氨纶使用新领域,以亮点刺激消费、引导消费,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白鹭氨纶产品经历了从让客户用得上,到让客户用得好的转变,力争做到产品不可代替。如今,白鹭氨纶具有高伸长、高应力、高回弹、高均一性等特性,还能够根据不同的用途,生产出耐氯性、耐高温性、抗氧化性、易定型、可染色、再生性、抗菌性等差别化氨纶产品,以满足各类纺织品的特殊需要,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营销作为企业的龙头,氨纶销售积极作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销售带动生产经营。销售人员以客户满意为前提,与客户精准对接,实现新乡化纤与客户产品质量信息共享,做客户的贴心人,以行动印证了新乡化纤“为客户提供别人做不到的服务”的服务宗旨。疫情期间下游开工不足,销售人员扛起责任、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有的业务员还晚上利用灯光找客户,白天跟进促合作,让白鹭品牌在氨纶领域越叫越响,国内氨纶领域实现了在部分区域形成同行产品降价500元/吨,都抢不走白鹭客户的好局面。

近年来,随着新乡化纤氨纶产品优势的提升和布局海外市场,白鹭氨纶国外份额也在不断攀升,欧洲市场高档针织面料、高档女装与高端织袜等产品上所用的氨纶,主要来自韩国晓星和莱卡两家公司,国内的氨纶企业很少能够进入欧洲高档纺织市场。2019年,白鹭氨纶凭借产品质量和客户对白鹭品牌的信任,成为国内首家氨纶产品稳定、连续出口欧洲的企业。

站在新起点上,新乡化纤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专注纤维主业,继续以实施智能制造为主要抓手,运用氨纶生产的新技术、新原料,提升关键技术装备能力、提升绿色制造水平;通过加大超细旦、差别化和绿色氨纶的研发力度,扩大氨纶在传统应用领域、新兴应用领域的使用,打造出氨纶在行业内的竞争新优势,助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郑逢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