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原阳县检察院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检察各项决策部署,聚焦检察人员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形象大改观,坚持“五突出五着力”,推动能力作风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突出“优”,着力抓业务、提质效,深耕主责主业。一是优化业务指标。紧盯业务核心数据、落后数据和异常数据,及时采取针对措施,持续优化提升。对持续落后的业务指标,责令分管领导及部门负责人查找原因,明确整改时限。二是优化案件管理。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加强与公安机关沟通联系,对案件受理、办理、结案、文书移送、归档等各个程序实时跟踪管理。开展交叉评查,评查结果通报至承办人并纳入绩效考评范围,提升案件质量。三是优化案例培育。组建案例工作专班,深入学习研究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实行案前高标准培育,案中适时增加典型因素,案后深入总结提炼,提升案例培育水平。对社会关注度高、重大疑难复杂、新型案件等重点领域案件,积极稳妥确定为典型案例培育对象。对11名大学生涉嫌电信诈骗案例,贯彻执行最高检少捕慎诉慎押政策,被评为最高检典型案例。
突出“新”,着力抓特色、育亮点,打造原检品牌。一是选准特色工作,打造新品牌。各部门持续打造“一部一品”,为创新品牌提供源动力。围绕未成年人保护、虚假诉讼、护航工作室等特色先进工作,注重成果转化和运用,增添新元素,创出新品牌。二是加强学习借鉴,开拓新思路。引导干警学习借鉴其他检察机关先进办案、管理等方面的经验,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持续激发创新活力。三是做好宣传推广,讲好新故事。用足用好“线下、线上、掌上”立体式的宣传方式,增强宣传的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结合不同主题举办检察开放日等活动,邀请群众了解和监督检察工作,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突出“细”,着力抓管理、增效能,提升规范水平。一是细化各项制度。围绕队伍建设、业务管理和检务保障等方面开展查漏补缺,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针对不同人员分类,制定覆盖各类检察人员的分类考核办法,变纵向化管理为扁平化管理。印发制度文件,认真组织学习,深化用制度治院管院理念。二是细化管理考核。实行部门干警之间“双向选择”,科学分配部门干警人数。明确每个岗位所承担的具体职责以及履行职责所应达到的质量、效率、效果。将业务指标、检察信息、宣传调研等工作均纳入部门及干警考核范围。
突出“精”,着力抓培训、强素质,铸造专业团队。一是培训内容力求精品。聚焦中央《意见》及省委实施意见要求,围绕更新检察理念、专业知识和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开展培训。针对不同业务条线中存在的短板弱项,精选培训“套餐”,开展分类培训。近日,对招聘的20名书记员进行了培训,并进行了现场听打和读打考核。二是培训方式力求精致。做好“传导式”培训,推行“检察官教检察官”新模式,推广研讨式、案例式、情景实训式培训。做好“滴灌式”培训,邀请省、市检察院专家授课,开展信息写作、案例分析、课题调研等专题讲座。三是培训效果力求精准。建立健全干警培训、考核、激励、运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聚焦工作重点、难点,及时组织干警研讨,以实践磨砺促理论提升。鼓励干警积极撰写办案总结,提炼办案经验,提升综合素能。
突出“常”,着力抓作风、树形象,夯实担当根基。一是常态化激励。提出“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创一流”的目标要求,用好业绩考评办法,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二是常态化警示。通过廉政党课、以案促改、观看廉政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使干警受警示、明底线、知敬畏。通过谈心谈话了解掌握干警思想动态,重点查找执行纪律、作风建设方面的不足和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疏导。三是常态化督察。实行“带班领导、部门主任、检务督察”三结合的督察模式,坚持“一月一通报”。对督察发现的问题点名通报,并将督察结果纳入年度绩效管理考核,以常态化督察促作风转变、促工作落实。
(夏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