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区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书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3月30日,在我市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旗区专场上,红旗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宋丹介绍了该区过去一年整体发展情况以及2022年工作安排。
去年,红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5.7亿元,同比增长6.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4亿元,同比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5.4%和7.5%。
坚持产业为基、项目为王。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69项,完成投资198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112.9%。宝星传媒、鲁匠网等新业态企业快速集聚,关帝庙历史文化街获评全市首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6座星级楼宇新入驻企业152家。北方仪表“基于5G云计算的智能无人平台”成功申报第一批省5G应用场景示范项目,以日升数控、芯睿电子、万新电气、百合光电等为代表的主导产业蓬勃发展。
坚持改革为要、创新为上。1314项区级政务服务事项授权给综合窗口,1407项事项“网上可办”,986项事项“即来即办”,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90%以上。组织15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6家,创历史新高。通过全市重大科技专项3项、“揭榜挂帅”科技专项1项,总数居全市第2位。
坚持城市为核、融合为径。大力推进公村、张庄、马小营等改造项目,完成13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打通平安路、振中街等11条“断头路”。小店镇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红旗区获评“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荣誉称号,并顺利通过省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验收。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建成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个、镇(办)托老中心5个、社区养老服务站40个,诚城社区被确定为河南省智慧社区建设试点,洪门镇、向阳街道、东街街道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乡镇。红旗“e岗通”注册用户超过21万户;红旗区“一键呼叫智慧服务”被列入“改革兴豫优秀案例”;“红旗区创新场景拓宽社区治理全新路径”案例,成为河南省唯一入选民政部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2022年,红旗区将以“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年红”。
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抓住中央、省、市大力支持灾后重建机遇,着力推进总投资2280亿元的386个项目建设。
打造全国双创示范区。重点实施包括创新企业培育行动、创新平台层级提升行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行动在内的“三大行动”,争创省级“智慧岛”试点,全力建设全国双创示范区。
发挥改革引领作用。完善“马上办理、马路办公”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化开发区体制改革,推动新东区按时保质完成“三化三制”改革任务;稳步推进农村重点改革,全面提升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以打造宜居、韧性、智能的现代化城区为目标,开展城市更新专项行动,大力推进总投资963亿元的75个城市更新项目和47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程,全力推进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市高级实验中学、红旗医院、医养大健康产业园等重大民生项目建设。
牧野区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书武
在3月30日举行的我市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牧野区专场上,牧野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向军介绍了牧野区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2022年工作安排。
2021年,牧野区地区生产总值231.7亿元,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4亿元。
抓抢险、促重建,防汛救灾有力有效。面对罕见持续强降雨天气,牧野区快速反应,迅速启动一级应急响应,落实各项防汛措施,调整强化防汛指挥,成立8个专项工作组,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谋划灾后重建项目451个,总投资149.57亿元。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解决问题121个,帮助159家企业协调新增贷款5亿元,续贷9000多万元;帮助企业解决用工1200余人,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当月实现复工复产。
抓项目、强招商,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深化“一招四引”,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172亿元,实际利用内资39.5亿元、外资8678万美元。坚持“项目为王”,扎实推进“三个一批”,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87个,完成投资135亿元,省市重点项目9个,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抓集聚、育龙头,产业转型不断加快。实施“三大改造”项目31个,完成投资16.2亿元,3家企业获评智能车间。18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11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
抓改革、育创新,发展活力持续激发。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行政许可类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85%以上,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到90%以上,企业设立全程电子化登记覆盖率99.9%,走在全市前列。4家企业申报成功省级创新龙头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5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抓统筹、补短板,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稳步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改造提升老旧小区38个,惠及群众3.3万余人。新增停车场6处车位500个,建北二路、新四街等五条道路改造提升,群众出行更加便利。
抓民生、保稳定,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平原幼儿园建成开园,新中大道小学、黄岗小学被评为我省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新增就业832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899人。
2022年,牧野区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扩大项目投资,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抓好349个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带动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以上,确保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做大市场主体,重点推进总投资30亿元中华电池产业园、总投资10亿元精工创城智造科技城等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落地;加快产业转型,深化与中科院、郑州大学、河南电池研究院合作,谋划推进生产锂离子超级电容器、超晶格等新型体系电池建设,力争培育1家超50亿元、2家超30亿元、3家超10亿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提速城市更新,强力推进高铁片区、电波科技城片区、定国湖片区等6大片区整体开发,打通5条以上断头路,新建一批社区公园、街头游园、城市书房;实施创新驱动;推进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办好民生实事。
凤泉区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书武
在3月30日举行的我市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凤泉区专场上,凤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西忠介绍了凤泉区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1年,凤泉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18亿元,增长4.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65亿元。
生产秩序全面恢复。凤泉区抓设施修复,抓卫生防疫,抓隐患排查,抓复工复产。农业方面,完成麦播1.52万亩;工业方面,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助企纾困,全区各类工业企业、商贸业、建筑业全部复工复产;商业方面,全区大型商超、农贸市场、加油站、大型宾馆全部正常营业。与此同时,受灾停工的48个项目全部复工。
灾后重建加速推进。快速制订重建方案。建立灾后重建“1+19”工作体系,制订“1+8+N”灾后重建方案,指导全区灾后重建工作开展。认真谋划重建项目。积极谋划补短板、强基础、提功能的“四大提升”项目189个,总投资561亿元。全力争取上级资金。筹资5.36亿元支持灾后重建;区平台公司融资4.5亿元,帮助企业争取灾后低息贷款3亿元。创新合作模式。采用BOT+EPC、股权+EPC等模式,与中建七局、中铝长城建设等14家央企签订灾后重建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项目建设方面。全区实施千万元及以上项目107个,年度完成投资50.6亿元。“签约一批”项目30个,总投资56.8亿元;“开工一批”项目66个,总投资53亿元;“投产一批”项目46个,总投资48.3亿元。招商引资方面。新签约项目45个,总投资193.6亿元,新引进总部经济企业70家,利用境外资金5350万美元、引进市(省)外资金33.2亿元,市(省)外资金增速、市(省)外资金目标完成率均居全市第一。
专业园区提质增效。精准推进工业土地收储、标准化厂房建设。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24个,完成投资26.2亿元;建设“一台两器”12个,完成投资8.5亿元,同比增长112.5%。
城乡发展协调推进。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投入资金5368.6万元,新建城市游园3处,森林乡村5个,“一村万树”绿化示范村9个。谋划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6个,完工14个。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国文明城市复审考核评分居全市第一。
民生保障更加稳固。抓好脱贫成果巩固,对纳入防返贫监测系统的307户1029人,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优良天数超过年度目标值59天。城镇新增就业3968人,完成目标任务198.4%;荣获新乡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优秀单位及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成功创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区人民医院成功申报二级医院;老旧小区改造等10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
2022年,凤泉区将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力稳增长、保预期,围绕“抓好灾后重建、再造一个新凤泉”的目标,重点推进“541010”工程,确保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建设“五大片区”;突出“四项措施”;抓好“十大专项”;打造“十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