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县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京元
3月29日,我市举行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原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冬军在该县专场介绍,2021年,原阳县统筹推进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七个方面取得成就,迈好了“十四五”第一步。
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原阳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6.5亿元,增长8.1%,居八县(市)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居八县(市)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居八县(市)第二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6亿元,增长10.7%,居八县(市)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95亿元,增长10.1%,居八县(市)第二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18.46元,增长8.3%,居八县(市)第二位。
灾后重建快速推进。抢抓政策机遇,全力争取项目资金,364个灾后损毁项目全部完成;14个应急抢险项目全部开工,完工12个;116个纳入省级库项目全部开工,完工102个;69个纳入省规划统计清单项目全部开工,完工52个。252户因灾倒损房屋维修及重建,入冬前全部完成并搬迁入住。
“项目为王”贯彻始终。全年千万元以上开工项目82个,完成投资68.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2个,完成投资54.7亿元。16个省、市重点项目和21个省“982”补短板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入库专项债券项目5个,累计发行债券资金4.4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5个,总投资164.6亿元。
产业体系更加优化。三次产业比达到18.7∶37.5∶43.8,结构进一步优化。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规模以上食品企业总产值72.37亿元,园区规模以上食品企业总产值61.5亿元,营业收入71.1亿元,“老家河南 吃在原阳”品牌更热更亮更响。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24.57亿元,总产值24.25亿元。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成功创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总数达到18家。新增省级技术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争取上级科技部门和工信部门奖补资金633万元。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6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2200余万元。全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69亿元,实施项目83个,资金到位率100%,衔接资金拨付率100%。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民生支出30.3亿元,占全县总支出的80%。“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扎实推进,城镇新增就业5819人。全年优良天数三项指标均达到市定目标要求,实现“两降一升”。本科上线率“十一连增”,居全市第三位,被评为全市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县。安阳学院原阳校区顺利开学,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原阳校区开工建设。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
2022年,原阳县将坚持前瞻30年谋思路、高站一级看问题、跳出原阳看原阳,立足全市、站位河南看原阳;聚焦“六稳”“六保”,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延津县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京元
3月29日,记者从我市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发布会延津县专场获悉,2021年,延津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4%,增速居八县(市)第一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7亿元,增长10.2%,增速居八县(市)第三位。农业生产稳中有增,粮食总产达72.69万吨。
发布会上,延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赵宏恩介绍,2021年,延津县在八个方面交出满意答卷。
发展蓝图交出“清晰”答卷。明确了“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化农业农村示范基地,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的发展定位,作出了“坚持五个主攻方向,实现五个新突破”的战略部署,为现代化延津建设谋篇布局、立柱架梁。
救灾防疫交出“齐心”答卷。面对去年雹灾、洪灾及疫情防控压力,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打好救灾防疫两场硬仗。完成损毁抢修项目28个,理赔小麦、花生损失4111万元,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财产损失。谋划灾后重建项目119个,计划总投资274.65亿元。
项目建设交出“精彩”答卷。全年谋划1000万元以上项目395个,计划总投资965.3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0.18亿元。强化要素保障“开工一批”,倒排工期推动“投产一批”,推动27个、总投资61.93亿元的重大项目顺利投产。
改革开放交出“靓丽”答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473万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5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6个。深化“放管服效”改革,1809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10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证通办”,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2021年最具成长潜力开发区。
城建交通交出“提质”答卷。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34个,总投资6.4亿元。新国道107竣工通车,濮卫高速即将完工,安罗高速、长修高速顺利开工,县域“五纵八横”路网结构加快形成。
现代农业交出“优异”答卷。延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市唯一的县管国家级产业园。新增高标准农田1.5万亩,建成11.23万亩优质小麦示范区和100亩试验区。该县获批全省仅有的3个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之一。
乡村振兴交出“特色”答卷。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变五合”改革成效凸显,14个试点村实现了村集体和群众收入同步增加。完成省、市确定的17个“千村试点”重点村村庄规划编制,成功创建我省“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天然气“村村通”工程累计安装7.6万户,“整村推进”村改厕完成率100%。
民生事业交出“暖心”答卷。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城镇新增就业4300人。县社会福利中心被确定为全市唯一一家县级区域性儿童福利中心。
赵宏恩表示,今年延津县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快转型发展,持续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提质提速。
封丘县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宗斌
“2021年,封丘县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4亿元,同比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79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3月29日,在新乡市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封丘县专场,封丘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袁俊峰说。
2021年,封丘县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发展活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连续11年荣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成功申报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封丘金银花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互联网农产品特色品牌2个,荣获“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称号。
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建立县乡村全覆盖的大数据监管体系。在省级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中,进入省市第二方阵。其中,信用环境、不动产登记位列全市第一位。总投资75亿元的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96亿元;总投资102.5亿元的12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7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7.49亿元,居各县(市、区)第一位。
科技创新增强新发展动能。总投资23亿元的氢能示范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8.3亿元的100兆瓦集中式风电项目等一批新能源项目落户封丘。该县入围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绿色发展助力生态文明。谋划上报总投资655.1亿元的涵盖生态保护类、旅游观光类等10大类、132个项目,纳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库。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市排名第二位;PM2.5、PM10年均浓度全市排名均为第一位;天然渠、文岩渠出境断面执行水质标准和达标率均列全市第一位。
民生保障增进民生福祉。落实“四个不摘”,加大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力度。滩区迁建4个安置区已全部建成。整合上级资金2.1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修复重建、损毁设施修复、水系疏浚等九大类灾后重建工程。完成城区14个老旧小区的提质改造。
2022年,封丘县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同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以上。
“2022年,封丘将全力以赴打好‘六大战役’。”袁俊峰介绍,一是通过大力抓项目招引资、加速科技创新等,打好产业升级攻坚战;二是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打好城乡融合持久战;三是扛稳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全力推进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好乡村振兴主动战;四是通过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积极推进“一区七园”规划建设、完善提升县域交通网,打好资源集聚发展战;五是持续改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六是强化以人为本理念,打好民生民本保障战。
卫滨区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宗斌
“2021年,卫滨区地区生产总值全年总量完成127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居全市第三位。”3月29日,我市举行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卫滨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郭呈杰通报了卫滨区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和2022年工作打算。
2021年,卫滨区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谋划实施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能力提升项目64个,已完工47个。开展“灾后重建·情暖新乡”和迎“双节”等促消费活动,发放补贴资金200余万元。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4739万元。政务服务事项录入情况排名全市第二位。创新开展部门负责同志换位式体验活动,设立“办不成事窗口”。
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多渠道开展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和线上视频招商,新签约中原汽车文化产业新城、圣基机械等亿元以上项目28个,计划总投资153.6亿元。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61个,完成投资71.13亿元。新开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园等亿元以上项目17个,计划投资总额42.45亿元。新增省级研发创新平台2个。成功举办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
城乡发展有了新成效。全年完成征收拆迁12.8万平方米。滨河之星等9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铁西安置区一期、滨河湾集中安置区一期、西苑丽景公租房基本建成。3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基本完工。百泉大道有序推进,柳青路建成通车,完成污雨分流改造节点工程98处,完成城市绿化6000平方米,改建农村道路3.5公里。
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高端装备园区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5亿元。其中,围绕中铁隧道设备、勤工机器人等龙头企业谋划包装“区中园”项目4个,争取上级债券资金1.6亿元。隧道设备产业园项目一期1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基本建成,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全面开工。建成网络直播电商260余家,被认定为第六批河南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石榴巷”入驻苏绣、泥塑、面塑等“非遗”项目50余家,成为全市文创品牌最集中的综合性平台。
巩固三大成果取得新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政府债务风险率处于全市较低水平,问题楼盘等遗留问题得到妥善处置。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谋划实施4个新扶贫项目。科学推进污染防治,圆满完成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运营柴油货车淘汰任务。
民生福祉有了新改善。全年累计投入民生项目支出资金5.14亿元。发放各类创业担保贷款2485万元、各类就业专项资金1036.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就业创业全市领先。发放低保金800.27万元,发放高龄补贴459.15万元。
“2022年,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城市更新、社会民生三大领域,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财税增收、民生改善四项重点,确保整体工作晋位升级。”郭呈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