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
    

用智慧演绎科技人生
——记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孙爱丽教授

孙爱丽,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新乡学院纳米碳修饰膜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主任、3D打印学院院长。

三尺讲台立二十载不变,一支粉笔写廿年春秋。2000年大学毕业的孙爱丽就开始从事教学工作,23年来桃李遍天下,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施教育人。潜心教学,收获满满。2021年,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2021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3D大赛并获得国赛二等奖;2020年获得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荣誉称号。

以科助教 展巾帼风采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在工作中,孙爱丽如饥似渴地攀登科研高峰。她坚信,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在攻读硕士博士期间,她在离子选择性电极、无酶传感器等研究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前瞻性的工作。

创新是向着更高境界的探险,不惧艰难和挫折,方能抵达更高的山峰。首次将双核金属Mn配合物应用于水杨酸根的检测;首次利用离子液体作溶剂电化学沉积的双金属材料为基质,成功构置了葡萄糖无酶生物传感器;创新过氧化氢测定方法并获得发明专利。孙爱丽获得的这一项项创新科研成果,让创新之树在青年学生心中根深叶茂,启迪着当代青年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

科创落地 惠民生福祉

“科技创新的目的绝非科技创新本身,惠及民生才是重要宗旨”。在工作中,孙爱丽不忘科研初心,牢记为民使命,始终将自身科研与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紧密结合在一起。

为了更进一步快速准确诊断肺癌和肝癌等疾病,她带领团队设计构建了一系列DNA生物传感器;为了小细胞肺癌诊断能够更准确、快速,她采用磁性纳米材料在磁场作用下具有磁性富集和磁性分离的特点构建纳米免疫传感技术,应用于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的同时检测。一盏枯灯,无数次实验,带来的是我国肺癌研究和诊治水平的提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收获的是适用于我国各种类医院、门诊及健康体检的其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技术平台的建立。

砥砺前行 助绿色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健康中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巨大。孙爱丽一直将自己的研究工作与科技创新和经济主战场相结合。

托特罗定是治疗因膀胱过度兴奋引起的尿频、尿急或紧迫性尿失禁症状的药物,传统合成托特罗定的方法路线较长,总收率较低。孙爱丽带领团队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支撑,精准合成托特罗定关键手性中间体,再经过一两步简单的化学转化即可合成光学纯的托特罗定药物分子,大大改善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该药物的局面,进而减轻了人民负担,可以满足大批量的产业化生产的需求。

繁枝硕果 绎智慧人生

经年累月苦心钻研积累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孙爱丽带领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6项,承担市级重大科技专项1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

孙爱丽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校地对接,在服务我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集群建设、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成绩突出,与企业签订横向合作协议5项。她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5名青年教师职称晋级,多名教师获校级先进,其本人先后荣获“新乡学院优秀科技创新工作者”“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新乡市五一巾帼奖章”等称号。

岁月以不动声色的力量,推动着时间交替、万物转换,唯一不变的是孙爱丽23年对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热忱,不用扬鞭自奋蹄,用智慧去教学,用勤奋去研究,用执着演绎平凡而充实的人生轨迹。

(刘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