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已经有两年多了。从2020年1月算起,疫情的阴影一直在我们身边徘徊,使我们生活在煎熬之中,盼望着早一天云开疫散、春回大地。然而,近一个时期,国内新一轮疫情又不期而来,呈现多点散发、局部暴发态势,席卷全国20多个省、100多个地市,病例大量快速增加;我省濮阳、商丘等市也相继发现阳性病例,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我们不得不再次警觉起来,做足准备,严阵以待,以应对这轮疫情可能对我们发起的突然袭击。
对于这轮疫情,有一种说法是抗疫800天,现在才是我们的“最难一关”。这种难,不仅是疫情对全国大范围的席卷,更是人心疲惫的“精神之难”。的确,经历了太长时间的抗疫,我们有了疲惫之感,一种漫不经心、不以为意的情绪在滋长。我注意到,对于本轮疫情,尽管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快速反应,发布今年4号通告,对做好疫情防控做出部署,但很多单位、不少公共场所、部分个人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在上下班的路上,我注意到不戴口罩的行人常常从身边匆匆而过,路边的饭店里仍是喧哗嚷闹,大型商超里依旧人来人往,丝毫不见大敌当前应该有的沉稳静默。社区的管控,也有很多一眼可见的放松和薄弱,4号通告的要求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最难一关”如何闯?关键是要认清严峻的形势,真正重视起来。但现实的情况让我有种种担心:我担心因为我市已经连续760余天没有发生疫情,部分群众会因此变得大意起来,认为“疫情不入新乡”,缺少了疫情2020年刚刚出现时的警惕和防护,滋生了麻痹思想、松懈情绪,在疫情防控形势已经相当严峻的形势下,仍有“疫情与我何干”的错误认识;我担心一些群众对疫情了解似是而非,却又认为真理在握,认为疫情并不可怕,将长期与人类共存,“清零”无必要、不可能,因此不理解、不支持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我担心因为高校较多、交通区位发达等原因,我市疫情输入的风险会比其他地方大很多;我担心因为已经在较长一个时期内没有疫情,我市近一时期在疫情防控制度建设、指挥体系建设、能力作风建设和保障水平建设上缺少实战检验,一旦出现疫情会出现平急转换上的不畅。我还清楚地知道,我们在管理上一定还存在很多漏洞,以我居住的社区为例,即使在防控最严格的时候,还有社区超市连通社区内外,大开方便之门,任由人员从外部进出社区,而没有任何管控措施。
每一轮疫情都是一次大考,都需要我们保持最高的警惕,做科学合理的安排,“最难一关”更需要我们全力以赴。在这轮突如其来且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疫情面前,在我省两市已经出现疫情的情况下,我们的任何放松都显得毫无道理。我市并不天然具有一种特殊的规避疫情的能力,而是存在着疫情输入的现实风险,我们必须做好应对疫情的一切准备。对于各级党委政府来说,一定要从领导干部做起,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毫不动摇地坚持疫情防控的总策略、总方针,把每一次疫情防控都当成第一次疫情防控,把没有疫情当成疫情已来,慎终如始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观念,像抓安全生产一样抓好疫情防控各个环节,形成疫情防控的全链条、全方位、闭环式管理,不能留有任何空白、盲区,特别是要抓好哨点不灵敏、能力建设不到位等问题,确保一旦出现疫情能及时发现、发现疫情后能及时控制。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抓疫情防控,坚决落实好上级各项决策部署,把严控非经贸活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提升全要素全流程应急处置能力等要求落到实处,以防范工作的确定性应对疫情的不确定性。
疫情无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本轮疫情或许还远未到终结之时,我们可能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最难一关”正在等着我们去闯。我市已有760余天未发生疫情,是创造新的纪录,确保我市长周期内不发生疫情,为“开门红”“全年红”创造条件,还是因为对“最难一关”重视不够、对疫情不以为意而导致城门可能失守?答案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对于如何闯“最难一关”的认识,也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之中。
特约记者 高风
2022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