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
      

又到春来奋斗时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京元

田间的泥土还未完全化冻,刘建儒就迫不及待地去查看麦苗长势。

“土壤墒情是有些干了,这两天就开始施肥浇水。”2月23日,卫辉市上乐村镇刘板桥村,刘建儒和爱人牛玉苹挨个儿到承包的田地里查看,看着眼前齐整的麦苗,两人对今年的庄稼收成信心大增。

但在去年7月下旬,一场洪水让他们几乎绝望。当时,2米多深的洪水让全村1520亩农田被淹,26座畜禽养殖场被洪水冲垮,刘建儒家的68亩玉米也全部绝收。

“这些田地大部分都是承包别人的,先不说收入无望,光是付田地的租金就成了难题。”在村里,刘建儒、牛玉苹夫妇勤劳能干是出了名的。3年来,他们从少到多,在村里流转了60多亩地,去年还借钱买了一台拖拉机,准备大干一场,不料遭遇了那场天灾。

忧中有喜的是,大女儿刘迎楠去年考上郑州商学院。同时,喜中又有着忧,女儿的学费可是没有着落。那段时间,一家人唉声叹气,愁眉不展。但不久,政府的一系列补贴政策和帮扶让一家人重新燃起了希望。

“受灾庄稼,国家一亩地补了1203元,其中500元付田地租金,余下的补贴收成损失,损失并不算大。”刘建儒说,随着补贴陆续到位,他身上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

同时,学校得知刘迎楠家在灾区后,又为她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加上爱心人士的捐助,刘迎楠的上学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如今,她还是学校学生会干事、班级文体委员,学习劲头十足,并表示将来一定要用所学知识奉献社会。

入春以来,卫辉市积极对接灾后重建高标准农田修复项目,加快修复因灾受损路、井、沟、渠等农田基础设施,为春季浇水、灌溉、追肥做好准备工作。如今,刘板桥村电通、路通,田间全部具备灌溉条件。

春天正是麦田管理的关键期,刘建儒、牛玉苹夫妻两人不雇人,不请人,地里的活计都是自己干,种这68亩农田吃得消吗?

“身上有这么多担子,政策又这么好,肯定有信心。”原来,刘建儒、牛玉苹夫妇有4个孩子,全部都在上学,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更多的是信心。

他们的信心在于,一是国家的教育政策好,孩子享受不同类别的教育补贴;二是现在种田都是机械化,浇灌实现了智能化,两个人管理68亩农田轻轻松松;三是遇到灾害,随时都有政府帮助,再难的坎儿也能过去。

在麦田里,夫妻俩边走边弯腰查看麦根长势。“今年的麦根粗,一浇水一上肥,马上就返青了,好收成没有问题。”刘建儒说。“地还没有完全解冻,再等两天也不迟,有苗不愁长。”牛玉苹补充道。

远处的田间里,可见大型机械仍在繁忙作业,或整修路面,或清挖沟渠。但毕竟春天来了,大地开始松软,希望正在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