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芹 韩来叶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牧野区第二实验小学积极探索一条大思政课建设之路,让学生能够真正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思政专题课
该校领导每学期都会走上讲台讲思政专题课,从备课到授课,每一个环节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因为有理、有情、有味的思政课小学生才会喜欢;求真、向善、寻美的思政课,方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该校党支部书记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授党史,校长则把关注点放在校园故事上,用身边小事带动孩子的发展观。每次课后,思政教师都要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更好的、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每一节思政课都是帮助学生坚定信仰、启发思考的关键课程。
思政融合课
上好思政课,做好思政教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是每一位教师都应承担的责任。其实,学校的思政课不只局限于课表上的“道法课”和《读本》的学习,纵观课堂都会有思政教育的影子。语文课上汉字的演变,有趣的历史故事,动人的传说……在潜移默化中,大家了解了祖国厚重的文化背景;在数学教学大数的认识中,孩子们知道了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国土的情感;科学课上分享“天眼”“复兴号”“北斗三号”等知识,观看3位宇航员的空中课堂,一场沉浸式的爱国主题课程体验,让学生体会到国家科技的进步,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美术课上国画的欣赏,音乐课上嘹亮的歌声,劳动活动中深刻的体会,老师不仅教给孩子知识,而且让孩子树立文化自信。
特殊思政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全力奋战、团结协作,形成了全员参与、积极进行疫情防控的局面。2021年“7·21”特大洪涝灾害,让孩子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都是一家人”的温暖。这些都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案例和素材。烈士肖思远的事迹,孟晚舟女士的平安归国,奥运健儿的拼搏与努力,《长津湖》电影的感人情节,袁隆平爷爷的不幸离世,冬奥会的召开,女足的反超……老师用好随时出现的思政教材,紧贴时代主题,聚焦社会热点,回应学生关切的人和事,开展好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以价值指引铸魂育人。
“行走”思政课
学校将研学课程纳入思政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需要,回归生活世界、注重综合学习、关注知行合一,有计划、分阶段地整体推进。学生走进军事训练营、农业博物馆以及大自然去观察、去发现、去研究;走进养老院、福利院,慰问环卫工人、社区志愿者,奉献自己的爱心;参观定国湖、牧野湖,感受家乡的变化。研学之旅,是创新思政主题教育的新模式,用乡村振兴的蓝图激励青少年,用改革开放的成就鼓舞青少年,用红色基因滋养青少年,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领他们做幸福生活的追梦者和奋斗者。
思政课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是提升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抓手。学校让所有课都上出“思政味”,所有任课教师都挑起“思政担”,努力探索思政课程建设内涵式发展,不忘为党育人初心,不改为国育才立场,力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让一堂堂生动的思政课如阵阵清风直抵孩子的灵魂深处,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种子,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