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书写新时代文明建设的“新乡答卷”
——我市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李超

黄河滚滚,千载奔流,文明薪火生生不息;

太行巍巍,壁立万仞,见证革故鼎新故事。

文明,是城市进步的标志;文明,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隆冬时节,在牧野这片大地上,“文明再出发”的声音震撼全城,传递城市的温暖,凝聚发展的力量,吹拂文明的新风,点亮城市最美的风景,创造全市人民的幸福生活。

“文明创建,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成为深入民心的灵魂乐章。

全国文明城市是综合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城市竞争中最具价值的“金字招牌”。

2017年,我市荣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于2020年11月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一直以来,我市倍加珍视这块“金字招牌”,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不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的“五大创建”,着力巩固和拓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奋力书写优异答卷,努力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新乡。

文明创建 擦亮城市底色

“卫河冰泮绿波匀,南野春回翠麦新;淇竹旧曾歌睿圣,柏舟犹自咏夫人”。

牧野大道牧野桥畔,道路平坦整洁,绿植郁郁葱葱,仿古徽派砖墙上绘制的具有新乡人文特色的传统古诗词和卫河风景,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扭头侧视,吟诵着喷绘在墙壁上明代诗人薛瑄创作的《卫河咏古》;站在牧野桥上远眺,夕阳西下的牧野湖,湖光潋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浪漫和惬意,让人心情舒爽。

“以前这里是周边有名的‘脏、乱、差’地带,由于紧邻城中村,外来人员临时租住的人口多,导致周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明显。”金宸国际小区居民张洪山说,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治理,“脏、乱、差”的现象经过反弹治理,再反弹再治理,几经磨合,牧野湖周边区域终于成了和谐宜居之地。

红旗区东街街道三水屿小区居民吴清华老人与张洪山有着同样的感触。在三水屿小区居住了29年,吴清华对小区有着深厚的感情。

始建于1993年的三水屿小区,因位于卫河、人民胜利渠、饮马口斜沟交汇处而得名。建成之始,居民们经常因三水屿庭院地理位置好、周边环境好而自豪。但时光荏苒,现今的三水屿小区成了老旧小区,居民们的居住环境大不如前,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

今年,辖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三水屿小区进行改造,全面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指数,使三水屿成为卫河南岸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住房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人民安居乐业。

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我市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结合文明城市创建要求,不仅注重基础设施的提升,更注重文化品质的重塑,让面貌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展现出了十足的个性。

幸福远不止于此。

以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为目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补足短板弱项,推动基础设施合理布局,不断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

通过持续优化路网结构、完善重点区域道路、建设区域性连接道路、加大城市修补力度等措施,连打组合拳,为群众出行安全便捷提供保障。

针对市区道路现状,结合近几年市区道路提升改造情况,我市今年打通平安路等8条断头路后,即将对市区新中大道等16条道路路段快慢车道进行提升改造,对劳动街和人民路等4个路口进行维修,对荣校路等16条道路路段人行道进行整体提升改造。

漫步新乡大小街巷,无论街道社区、广场游园,还是车站商场,户外电子屏、彩绘文化墙等各类公益广告抬眼可见。通过新闻报道、基层宣讲、文艺作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入脑入心。

“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千戏送千村”“公益电影放映”“百城万场”“欢乐中原、文明新乡”等群众活动,“春满中原”“我们的节日”等传统节庆活动,在基层遍地开花,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文明之风在相互传递中蔚然兴起。

精神引领 凝聚榜样力量

“诗经中的唯美诗句,被狂涨的卫水唤醒,文化浸润的牧野,凸显战马嘶鸣的雄性锋芒,在闪电中挥舞利剑,铁蹄猛舞,敲击大地的雷鼓,昭示着这座英雄的城市——新乡岂能轻易服输。”文艺评论家李辉在《彩虹桥,洪水面前的精神坐标》一文中这样写道。

回顾7月份那场惊心动魄的暴雨侵袭,全国文明城市新乡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39.53万名志愿者、3025个志愿服务组织闻“汛”而动、挺身而出,帮助处置各类险情180余处,紧急转移42.4万名群众,及时救援及协助救援3060名被困群众,提前撤离蓄滞洪区3.4万名群众;

2.6万名基层干部、18.6万名党员,成立1637个临时党组织,组建800多支党员突击队,坚守在灾情最严重、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全市设置集中安置点407个,安置受灾群众6.6万人;

面对灾后重建,我市组建58支灾后重建工作队,与卫辉市受灾严重的58个行政村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以“对口援建”方式全力帮助受灾群众,开展“暖冬行动”,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过冬、温暖过冬。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我市坚持思想领航,坚持崇德向善,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以党史学习教育强化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行动,展现信仰坚定的文明形象。

在大灾大难面前,新乡上下一心,用行动筑起一道红色钢铁长城。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我市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百年风华、新乡正茂”为主题,市县两级媒体联动,解读党的发展历程中的“新乡元素”和“红色基因”,及时宣传全市建党100周年群众性主题活动、“四史”教育进展成效,持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大力营造“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浓厚氛围,增强全市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突出典型示范,营造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我市持续开展“先进典型进课堂,先进事迹进教材”活动。组织全市先进典型与中小学结成对子,担任“特聘教师”,组织先进典型进校园讲思政课,实现全市中小学全覆盖,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丰富宣传载体,多渠道宣传先进事迹,打造完善“新乡好人馆”“新乡市先进群体主题公园”“新乡好人广场”“牧野好少年广场”“身边好人示范街”等一批宣传平台。在《新乡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开设《德耀新乡·潮涌牧野》《文明新乡·幸福之城》专栏,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先进典型熏陶。

在今年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中,我市两人同时获奖,烈士肖思远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尚广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这在新乡尚属首次,在全国各地市也不多见。

截至目前,新乡共有5名全国道德模范,4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总量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12名候选人当选中国好人,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10名当选河南省防汛救灾身边好人,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文化繁荣 浸润百姓生活

新乡文化,多元包容。

有以比干、姜尚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以郭兴、皮定均等太行抗战为代表的革命文化;有以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裴春亮等先进群体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以南太行、凤凰山、黄河、卫河为代表的自然山水文化;还有以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新航集团等驻新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文化。

我市激发文化活力,不断丰富文明城市创建内涵,通过创新形式、丰富载体、突出特色、扩大覆盖面等,提升创建影响力和市民参与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引导广大群众在参与创建中培养文明意识、形成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素质。

今年4月,市演艺公司创排的精准扶贫现代豫剧《老村里的新故事》,受邀在保利上海城市剧院上演。该剧入选由上海市闵行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共同主办的“百年洗礼·永葆初心”主题艺术党课工程。

“能在上海欣赏到家乡戏感觉很亲切、很温馨,乡愁难忘,和家人一同看豫剧也算是一种精神慰籍。”在当晚演出前1个小时,落户上海的潘先生就已经带着老母亲和孩子赶到了剧院,翻看豫剧宣传单,以豫剧海报为背景拍摄全家福。记者在现场深切感受到了潘先生及家人对家乡戏的喜爱。

“金银花花蕾发育的7个时期,在哪个时期采摘药用价值最高?”“我认为在大白期至二白期采摘最好……”12月8日,省“优秀新时代宣讲师”、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师范大学副教授李建军来到辉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当地70余名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进行了一场深入浅出、精彩生动的宣讲。

李建军致力于药用植物研究,秉承“一定要为农民解决问题”的信念,踏上了科技助农之路。在他的科研成果助力下,如今的金银花已经成为封丘县的代名词。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该县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值20多亿元,金银花产业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之一。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助农、富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建军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平台,推广皂荚种植新技术,为贫困村辉县市柳湾村带去了科技脱贫项目,成为辉县市农业产业扶贫示范点。

以辉县市、长垣市、新乡县为示范,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逐步实现新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目前,全市共建成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154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3171个。

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为重要平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理论宣讲、文艺表演、线上线下等形式,安排16个部门到基层开展送理论、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送新风等“志愿服务乡村行”活动。

积极探索运用“乡村文化合作社”模式,确立文化合作社试点村30个,搭建农村文化服务新平台。市县列项建设45座特色公益性城市书房,按计划月底前全部完成交工,打造市民家门口的文化阵地。

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志愿服务培训195次,培训志愿者7376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周”为契机,深化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共建发展,扩大社会辐射面,每天集中开展一个主题活动,共计开展活动1626场,参与志愿者14.7万人次,受益人数达60.59万余人次。

为民惠民 彰显民生温度

“过去,进农贸市场要低头踮着脚尖走路;现在,满眼光瞅新鲜蔬菜瓜果了。”卫滨区西华大道八一路市场,正在采购的市民郑红英说,“过去污水横流、异味刺鼻的现象消失了,农贸市场与大型商超没啥区别了。”

农贸市场是市民“菜篮子”供应的重要场所,直接关系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八一路市场之变,是我市坚持人民至上,发挥攻坚克难精神,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

15分钟“通行圈”“生活服务圈”和“生态休闲健身圈”已成为市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真心实意办好民生实事,将问题找准找全,将实事办实办好,我市研究制定“四查找、三分法、三完善”工作方法,推动为民服务办实事常态化、制度化。

通过实地走访、集体座谈、民意调查、网络征求意见等形式,累计收集问题2595个。市级层面建立了“市委常委会重点项目清单、全市重点项目清单、市级领导实践活动联系点清单、疫情防控与灾后重建项目清单”等4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定人定责定时,推动问题解决。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已解决问题2459个,136个项目正稳步推进中。

身残志坚、直播销售农产品走上致富路的“90后”小伙儿、“中国好人”孙亚辉,随着业务发展需要,急需办理相关证照,但苦于行动不便,难以到行政服务大厅办理业务。

了解到孙亚辉的情况后,平原示范区行政服务中心市场监管窗口积极主动对接,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现场帮助孙亚辉申请办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公章等送证上门。

为解决残障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办事难问题,平原示范区行政服务中心推出“上门服务”,切实把服务群众落到实处,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近年来,我市坚持将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和重要民心工程,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信用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积极创新信用应用,深入探索“信易+”应用场景,着力在企业融资、行政审批、医疗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率先突破,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推进“信易贷”“信易批”“信易医”等20余项信用惠民便企应用,构建“诚信受益、信用有价”的社会氛围。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文明创建,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幸福接力”,是一直在路上的砥砺前行。

如今的牧野儿女正执文明建设巨笔,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浓墨重彩地描绘新乡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壮丽图景,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中展现新乡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