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导师帮带制”在张青社区的实践
——张泽桥是如何帮带3名村支书的

新乡市委党校调研组

编者按

张泽桥帮带3名村支书健康成长,使3个村党支部成为先进党组织、3名村支书成为优秀村支书。这种以农村社区为平台推行“导师帮带制”的做法,方法独特、成效突出,其经验可学习、可复制。

张青社区隶属新乡县经济开发区,2006年成立,由3个村组成,即张青村、魏庄村、苗庄村。张青社区共735户3433人,其中,张青村328户1553人,魏庄村191户780人,苗庄村216户1100人。由于张青村是老先进典型,村支书张泽桥是省级先进模范,10年前,我市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要求每3个村建成一个社区,市委便把张青社区确定为首批试点,上级任命张泽桥为张青社区党委书记。我市的这一做法曾被中央确定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任务之一。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全市大多数社区或解体、或不再发挥作用。由于张泽桥对张青社区3个村的发展切实发挥了帮带作用,张青社区便保留下来,历经10余年,期间3次换届,张泽桥一直担任该社区党委书记。

新乡市委党校十分重视张青社区的发展与成长,近日,组织力量深入调研后认为,张青社区是“导师帮带制”的成功典型,其独特做法值得肯定与借鉴。

一、张泽桥帮带3名村支书的突出成效

张泽桥1971年入党,1979年任张青村大队长,1989年任张青村党支部书记。张泽桥是我们党长期培养的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他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有理想,品德高尚;二是能力强,热心帮带。因此,他帮带3个村以来成效突出。

一是帮助3个村选出了好支书、配强了好班子,各项工作走上正轨。张青社区成立前,苗庄村、魏庄村主要干部年龄偏大、能力不足,工作推进难。张青社区成立后,张泽桥协助上级领导在苗庄村、魏庄村选出年轻有为、敢于担当、热心服务群众的新的带头人。张泽桥为了更好地做好社区工作,辞去张青村党支部书记职务,选拔出有致富经验、热心服务群众的新书记。由此,张青社区3个村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轨。

二是帮助3名村支书学会当干部,长期保持先进性。张泽桥针对每个村支书的不同情况,分类施教,3名村支书都学会了抓党建、带班子、强队伍、促发展、谋和谐的思路与方法。魏庄村、苗庄村实现了由后进村变身先进村,张青村继续保持了先进性。目前,这3个村经济发展快、群众收入高、干群关系密切,各项工作位居该乡前列,党员群众对村干部的满意度都很高。

三是帮助3个村做了一批难事实事,在群众中口碑很好、影响很大。张泽桥帮助张青村集体企业进行了改制,由原来的传统集体企业变成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股份制企业,使传统集体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帮助魏庄村解决了20多年来群众一直希望解决的住房难题,帮他们盖起一座26层楼房,能容纳全村群众居住;帮助苗庄村建成一条商业街,解决了200余剩余劳动力就业,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00余万元。干成这3件事,各村党支部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在周边村庄也产生很大影响。

二、张泽桥帮带3名村支书的主要做法

(一)创新帮带内容

一是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努力学会当好干部。张泽桥针对3个村的干部缺乏领导经验和工作方法,难以顺利推进工作的情况,利用自己当了40年村干部的经验,帮助3名村支书学会当干部。一是定期组织专题培训会,聘请专家和有经验的基层干部讲解党的理论,帮助他们树立理想信念;二是传授自己当干部的体会,把自己当了40年干部的经验做成专题课件,帮助干部提高认识;三是当村干部遇到难题时,他手把手地教,在解决难题中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通过这些举措,这3名村支书都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工作能力,学会了抓发展从本村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学会了科学决策,凡重大问题,先经过调研,再进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学会了做群众工作,凡涉及群众利益问题,发动群众参与,让群众当家做主;学会了处理各种关系,即书记同村“两委”成员之间的关系、干部同群众之间的关系、本村同外村之间的关系、下级同上级之间的关系;学会了共同富裕的能力,处理好发展与富裕、先富与后富、集体与个体等关系。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3名村支书都学会了如何当好干部,成为乡村发展的行家里手、群众的贴心人。

二是帮助化解矛盾,努力构建和谐村庄。张泽桥针对3名村支书在遇到矛盾时不会进行系统思维、全过程处理的缺陷,利用自己总结出的解决农村矛盾的有效方法,即“村民代表提案制”,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会系统处理农村矛盾,使3名村支书提升了解决矛盾的能力。利用“月末例会”,让村民代表做到对农村矛盾早发现、早反映、早解决;村支书在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时,学会民主协商、民主决策;在重大决策执行时,学会由村委会负责执行、党支部做后盾,村“两委”职能适度分开,集中力量办大事;学会决策执行遇到矛盾时,党支部利用群众力量、运用群众智慧、化解群众矛盾;学会决策执行完毕后,在党支部领导下,由村监委会负责及时公开,接受党员、村民代表、群众监督。因此,这3个村的干部运用“村民代表提案制”,学会了系统处理农村矛盾,构建和谐平安社区,实现了“小矛盾不发生,大矛盾不出村”。

三是帮助他们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努力办成群众满意的大事实事。张泽桥针对这3个村部分干部不会服务群众、不知道怎样把实事办好的问题,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帮助村干部办成许多大事实事。例如,魏庄村在建住宅楼过程中,村干部遇到许多难题,张泽桥帮助村干部解决了这些难题。一是解决了建房中如何掌握政策的问题,提升村干部敢担当、善作为的能力;二是解决了村干部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难题,取得上级部门的理解与支持;三是帮助制订了楼房分配方案,满足了全体村民的不同需求;四是帮助他们处理村里与建筑公司、监理公司之间的关系,签订规范、有法律效力的合同,确保建房质量,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五是帮助成立建房领导小组,由村委会负总责,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住户代表为领导小组成员,党支部当后盾,负责化解各种矛盾。魏庄村这次建房,由于方法正确、措施得当,实现了群众满意、上级领导也满意的最佳效果。此外,张泽桥还帮助3个村干了许多较大的实事好事。

(二)创新帮带方式

张泽桥辞去张青村党支部书记职务,更重要的工作是抓好张青村唯一村办集体企业——华青药业公司,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改制等工作上,把传统集体企业转变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企业,使企业走上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把主要精力用在社区建设上。为此,在帮带方式上,他创造性地制定了3个制度。

一是遇事指导制度。他们规定,3个村的日常工作主要由3名村支书负总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难题时,报告给社区,由张泽桥出面或同该村干部一起商量,或让3名村支书一同谋划,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再由3个村的干部分别实施。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例如,苗庄村在建设商业一条街时,张泽桥曾数十次同“两委”干部一起协商,深入现场具体指导,还解决了他们建设中遇到的规划、资金等难题,最终顺利地建成了这条商业街,受到了市、县领导的肯定和表扬。遇事指导制度的好处是,当村干部遇到困难时,张泽桥能够随时随地给与帮助,及时地解决了他们的困难,有效地避免了矛盾的发生,使工作顺利得以推进。

二是定期沟通制度。他们规定,每3个月张泽桥同3名村支书坐下来进行一次深度沟通,主要议题是,围绕工作进度、存在问题进行汇报与交流,起到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作用。同时,还围绕一个重点问题进行谋划。今年以来,先后谋划了殡葬改革、孝道文化大餐等。定期沟通制度的好处是,村干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工作经验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三是年度谋划制度。他们规定,每年年底社区召集3个村的干部进行一次工作总结、来年工作谋划。工作总结方面,社区要求他们汇报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情况、各类矛盾化解情况、群众满意度情况等,然后张泽桥对他们的工作进行逐一点评,优点进行表扬,不足之处给予指正。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下一年工作进行谋划。年度谋划制度的好处是,让村干部在不断经验总结中实现健康成长。

三、张泽桥帮带三名村支书的有益启示

(一)“导师帮带制”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制度创新。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不平衡的,每个村的村情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全市农村中形成了先进村、一般村和后进村的不同状况。形成一般村和后进村的原因很多。从张青社区成立之前的魏庄村和苗庄村的原因看,主要是村子小、能人少,加上党建工作薄弱,因而选不出优秀干部,即使选出的干部想干事也往往干不成事,从而导致各项工作推不动。因此,仅靠该村领导力量难以成为群众满意的先进村。实行“导师帮带制”,让优秀村干部跨村进行帮带,则弥补了这一缺陷。张泽桥是优秀村支书,他领导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同时人脉很广,办起事来得心应手,由他进行帮带,就弥补了3个村干部的不足。因此,我们认为实行“导师帮带制”,是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制度创新,值得肯定、值得推广。

(二)这一做法能够使大量优秀村干部涌现出来。张泽桥主要从3个方面帮带3名村支书,一是通过传经验、教方法,确立理想信念,让3名村支书学会当干部。二是利用人脉关系,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让3名村支书都能干成一些大事、难事。三是在帮带一个村解决某个具体问题时,张泽桥同3名村支书坐下来一起谋划、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这对帮带3名村支书提高能力作用重大。因而,3个村近年来都干成了一批好事实事,从而“村民得实惠、干部得民心”。3名村支书成长很快,3个村党支部也成为先进党组织。因此,推进“导师帮带制”可以涌现出大批优秀村干部和先进党组织,扩大了新乡先进群体。

(三)1名优秀村干部帮带3名村干部是优质党建资源的最佳配置。优秀村支书代表党在农村执政,能够切实把党的路线政策贯彻到群众中,从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因而优秀村支书是优质党建资源,是党的宝贵财富。让优秀村支书进行跨村帮带,是先进帮后进的正确选择。从调查看,我市多数村庄平均1000余人,存在村子小、人口少的状况,因而让1名优秀村支书帮带3名村干部是正确选择。从张泽桥帮带3个村的情况看,首先,张泽桥经验丰富、威信很高,除领导张青村外,还有很大余力帮带3个村。其次,对3个村只要帮到关键处、带到正路上,成效必然明显。因而,我们认为让1名优秀村支书帮带3个村是优质党建资源的最佳配置。

(四)选好用好“导师”是推进导师帮带制的关键。从张泽桥帮带3名村支书的成功实践看,推进“导师帮带制”,关键是选好、用好“导师”。首先,必须选好“导师”。“导师”必须像张泽桥那样素质高、能力强。张泽桥在担任村支书的实践中,无论经济建设、乡村治理、基层党建都取得了突出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只有选好张泽桥式的“导师”,才能有效推进“导师帮带制”;其次,必须用好“导师”。上级有关部门应制定包括导师的素质培训、帮带任务、绩效考评以及奖优罚劣等制度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把“导师帮带制”落到实处。

(调研组成员:吉红 周伟 傅雅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