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凯,男,1966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1990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专业。1990年8月至今,一直在市农业科学院从事小麦种质创新、遗传育种、栽培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工作。现任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小麦育种团队学术带头人,兼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新乡小麦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育种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头人,河南省“强筋小麦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第八届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委员会委员,市优质小麦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
在科技创新方面,他带领小麦研究团队,紧紧围绕小麦生产导向,对小麦优质、高产、高效、育种方面的原理和方法等进行了许多富有科学价值的探索,在育种方法和途径方面有所创造,在高产、优质和抗病育种材料上不断创新。2000年以来,先后育成省级以上审定的小麦新品种23个,其中,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17个,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证书15个。新麦9号、新麦18、新麦26等被农业部推介为全国小麦主导品种,分别是我国“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小麦生产主推品种,为黄淮南部麦区小麦生产提供了品种和技术支撑。小麦育种特别是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选育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他带领研究团队,以新麦9号为遗传背景,通过种质材料创制技术、“夏繁加代”技术、“生化和分子标记示踪、阶梯式品质正效应累加”优质基因型创制技术、“选择世代递进式全程检测”品质表型综合鉴定技术和“异地多点鉴定、逆境胁迫增压选择”技术,先后育成了新麦18、新麦19、新麦26、新麦28、新麦45、新麦38、新麦58等7个新麦系列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实现了品质育种的突破和创新。其中,新麦26是农业农村部推介的全国优质强筋小麦主导品种,河南省及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优质强筋小麦主栽品种,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强筋小麦主推品种,目前河南省及黄淮南部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品种,我国大、中型制粉企业高端面包生产的理想原料和增筋增效、配麦配粉的骨干供给品种。2019年9月,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全国首届黄淮麦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质量鉴评会上,新麦26被鉴评为“超强筋、面包与面条兼用”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是目前黄淮南部麦区唯一的优质超强筋小麦品种,是我市在全国打造中国“第一麦”的一张名片。其大面积生产应用和产业化有效缓解了我国优质强筋小麦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实现我国粮食优质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后续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研究方面,最新育成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45,该品种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核心示范展示品种,“2020年、2021年国家冬小麦新品种集中展示示范观摩暨第三届/第四届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地展博览会”专家推荐品种,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主推品种,2020年河南省及新乡市重大科技专项资金资助品种。新麦45大田表现抗寒性好,矮秆抗倒,抗病抗逆,高产稳产,农业专家高度好评,农民群众非常喜爱,品质得到粮食收储加工企业的普遍认可,品种得到种业界的高度关注,为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提供了新的品种和技术支撑。
在成果转化方面,2007年以来,新麦系列品种在黄淮麦区累计种植面积1.5亿亩,增产优质小麦45亿公斤,创社会经济效益70亿元,为河南省乃至黄淮南片麦区小麦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蒋志凯同志先后主持或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地市级科研项目5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副主编或参编论著5部。先后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获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新乡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市科协宣)